健脾补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2019-10-22 13:00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3期
关键词:尿蛋白白蛋白定量

132011吉林省吉林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吉林 吉林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病原因与微血管病变有关,若未能及时治疗,可发展至终末期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以往在对糖尿病肾病治疗中,主要为以药物进行血压、血糖水平等控制,以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1]。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肾病属“虚劳”“水肿”“关格”等,认为发病原因与脾肾空虚相关,并受糖尿病迁延,可使五脏受损,兼夹郁、瘀、热、痰等致病;发病初期为气阴两虚,随病情迁延,阴阳虚损。可伤脾肾,至肾阳衰败、浊毒内停,因此中医认为,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采用健脾补肾活血治疗,可改善肾脏功能,提升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次选取7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组探究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健脾补肾活血方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

2017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79例,均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40~73岁,平均(56.75±7.20)岁;病程2~11年,平均(7.25±2.31)年。联合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3~78岁,平均(57.14±7.83)岁;病程2~13年,平均(7.40±2.41)年;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器质性疾病、精神系统疾病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方法:①常规组常规对症治疗:包括降糖、降血压、控制饮食、纠正脂代谢等基础治疗。②联合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我院自拟健脾补肾活血方治疗:水蛭粉1 g 冲服;甘草6 g,砂仁10 g,泽泻、补骨脂、山茱萸12 g,党参、鬼箭羽、枸杞、熟地黄、茯苓、炒山药、蒲公英15 g,黄芪60 g,水煎服,1 剂/d,分两次服用,持续治疗8 周为1个疗程。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肾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包括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24 h 尿蛋白定量。

表1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时间组别 尿素氮(mmol/L) 尿微量白蛋白(mg/L) 24 h尿蛋白定量(g/24 h)治疗前 常规组(n=39) 7.84±0.73 91.26±11.26 1.20±0.31联合组(n=40) 7.86±0.81 91.79±13.01 1.24±0.40 t 0.115 0.193 0.496 P 0.909 0.847 0.621治疗后 常规组(n=39) 7.12±0.91 73.15±9.26 1.02±0.21联合组(n=40) 6.33±0.48 56.42±7.21 0.80±0.12 t 4.843 8.973 5.735 P 0.000 0.000 0.000

疗效判定标准:参考包骏轶学者文章中疗效标准[3]。①显效: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蛋白排泄率完全恢复正常或基本恢复正常。②有效:24 h 尿蛋白定量、尿蛋白排泄率下降水平在50%及以上。③无效:24 h 尿蛋白定量、尿蛋白排泄率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改善)/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4.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24 h 尿蛋白定量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常规组显效11例(28.21%),改善22例(56.41%),无效6例(15.38%),总有效率为84.62%;联合组显效13例(32.5%),改善26例(65.00%),无效1例(2.50%),总有效率为97.50%(3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9,P=0.044<0.05)。

讨 论

糖尿病肾病主要发生原因,为血糖异常引起的肾小球硬化,早期临床特征为尿微量白蛋白,随病情发展,可出现蛋白尿症状,若未能及时控制,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在对糖尿病肾病的常规治疗中,常以控制血糖、血压水平,纠正脂代谢、控制饮食、抗氧化应激等,以降低高浓度血糖水平对患者肾脏的损害,进而达到治疗效果。但在治疗中发现,单纯进行以西药为基础的常规治疗,疗效有限。近年来,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中被医患广泛接受,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提升疗效,加速临床症状缓解,基于此,本次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

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肾病属“关格”“虚劳”“水肿”等范畴,发病初期患者气阴两虚,并逐渐扩散至脾肾,引发肾络瘀堵、精微外泄,致使肾阴亏虚,出现尿频尿多,精血不能上承,可至视物模糊;随病情发展,出现脾肾阳虚,出现水湿潴留,发生下肢水肿、腹水、四肢畏寒等症状;发病晚期肾阳衰败,浊毒内停,可使胃失和降,引发恶心呕吐,溺毒入脑可致意识不清,肾元衰竭,可致少尿、呕恶、关格[4]。因此在对患者治疗中,应以补脾益肾活血为主,以复脾肾阳,活气血,达到治疗效果。本次治疗方中重用黄芪,以升阳固表、消肿,党参可生津养血,与黄芪合用,可使补中益气之效提升,共为君药;臣药为山药、茯苓、山茱萸、枸杞,以滋阴益肾、利湿泻浊、填精益髓;佐药为砂仁、蒲公英、鬼箭羽、水蛭粉、补骨脂,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暖脾补肾、利湿消肿;用甘草调和诸药,协同发挥最优药效。在本次治疗中,联合补脾益肾活血方治疗的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24 h 尿蛋白定量水平均较常规组低,可以说明,经补脾益肾后,肾脏功能得以巩固,并在活血治疗基础上,肾脏细胞经血液循环获得充足养分,进而达到改善肾脏功能的效果;在临床疗效的比较,联合组有效率较常规组高,考虑原因为,西药可快速稳定血糖、血压水平后,联合中药可持续稳定发挥药效,并激发患者自身脾肾功能,以达到提升治疗效果的作用。

综上,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基础治疗中,联合健脾补肾活血方,可改善肾脏功能、提升治疗效果,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尿蛋白白蛋白定量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慢性HBV感染不同状态下HBsAg定量的临床意义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