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与莫沙必利对比治疗功能性腹胀的效果观察

2019-10-22 13:00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3期
关键词:胃肠病莫沙功能性

102300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消化肿瘤内科,北京

功能性腹胀分属于功能性胃肠病下属分支之一,临床较为常见,以腹部胀满为主症,临床需除外器质性疾病及其他功能性肠病或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一类疾病,现代医学研究对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而治疗上中西医均无规范化治疗。本研究通过对功能性腹胀的患者在无其他治疗情况下,分别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与莫沙必利口服治疗,并评估两者疗效及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2月-2019年5月收治功能性腹胀患者46例,年龄18~94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男12例,女12例。对照组23例,男13例,女10例。

筛选条件及入组标准(罗马Ⅲ诊断标准):①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 d反复出现腹胀感或可见腹部膨胀;②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或其他功能性胃肠病;③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上述标准。

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5 mg,3次/d,餐前服用。治疗组以中药(乌药3 g,木香3 g,槟榔3 g,薄荷0.6 g 及紫苏梗3 g)研沫适量(以填满神阙穴为度)酒调敷于清洁后的神阙穴,外用脐贴固定,每晚1次。治疗至少2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胃肠道药物。

疗效观察与评分:疗效评价标准GSRS评分:0分无症状;1分提示可意识到症状存在;2分腹胀症状存在但不影响日常生活;3分腹胀症状存在且影响日常生活。症状改善评价:(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疗效评价:显效为症状改善≥70%,有效为症状改善≥50%,无效<5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1.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2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治疗组出现皮肤过敏反应1例,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出现。

讨 论

功能性腹胀属于功能性胃肠病下属分支之一,临床多表现为患者反复出现腹胀感或可见腹部膨胀,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部分患者无法明确胀气部位,可用肉眼观察或腹部体检感触到。诊断标准国内外多以罗马Ⅲ标准为准则。其诊断须符合3个月内,每月至少有3 d 反复出现腹胀感或可见腹部膨胀外,需除去器质性病变,更重要的要鉴别剔除功能性胃肠病中的其他功能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肠易激综合征等,且多伴有重叠,临床上上述功能性疾病多相互交错[1]。病因一般认为与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黏膜免疫失调、感染、菌群改变和CNS-ENS 失调,遗传与环境因素、社会心理紊乱等因素有关,在不同的个体或者同一个体不同时间,这些因素的作用不同[2]。功能性肠病属中国传统医学的“痞满”“积滞”范畴。证型大体可为“肝气郁结”“肝气犯胃”“脾胃气虚”“湿滞胃肠”“寒热错杂”等,且多夹杂食积、痰湿或血瘀等[3]。目前功能性腹胀治疗上有针对调节胃肠动力的药物,如吗丁啉、莫沙必利、肠道菌群调节药双歧杆菌等;同时抗焦虑和抑郁药的临床应用如黛力新等精神类药物亦可起到一定疗效[4],但需长期应用停药后复发率较高、部分药物不良反应较大以及诊疗花费较高均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中医治疗也有较多探索效果,中医多以辨证论治,虚实夹杂,治疗多以健脾、理气、疏肝等几方面为主,常用为口服汤剂及针灸治疗为主[5],治疗亦缺乏统一的认识及规范化治疗方案。总之,功能性腹胀为多因素治病,单一的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除主流的促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口服治疗外,抗焦虑,调节身心,改善肠道菌群,针灸治疗等治疗均有一定疗效,而中药外治法消胀散同样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此次研究中中药外治法,以中药消胀方研沫外敷神阙穴治疗功能性腹胀,不差于莫沙必利口服治疗。对不能服药及口服不耐受或不愿口服药物的患者更为适合。功能性腹胀的治疗仍需更加人性化及个体化,考虑到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及社会心理原因多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更需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胃肠病莫沙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5月胃肠病预防须知
舒肝解郁胶囊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治疗价值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观察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和铝镁加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半夏泻心汤合平胃散治疗糖尿病性胃肠病临床观察
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3例
《胃肠病学》邮箱更改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