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分析

2019-10-22 13:00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3期
关键词:功效阻塞性肺部

638400武胜县中医医院,四川 广安

资料与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例,排除患精神障碍及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研究开始前,已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关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签署了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女17例,男18例;年龄56~67岁,平均(60.5±4.5)岁;病程5~19年,平均(7.50±0.45)年。观察组女15例,男20例;年龄45~65岁,平均(59.8±5.2)岁;病程4~18年,平均(6.55±0.5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主要内容包括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肺部气体交换,静脉滴注氨茶碱、氨溴索注射液,以起到解痉平喘、止咳祛痰的作用,同时予以派拉西林注射液、加替沙星注射液联合抗炎、抗感染等治疗。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中药方剂组成包括蛤蚧、人参各15 g,黄芪45 g,山药、山茱萸、半夏、杏仁、桔梗、补骨脂各20 g,甘草10 g,陈皮、五味子、白术各15 g,同时辨证加减治疗,如针对喘咳严重患者加用桑白皮15 g,腹胀患者加用大腹皮20 g,兼热患者加用桑叶与菊花各15 g,采取水煎煮治疗,1 剂/d,分为早中晚服用,150 mL/次,连续治疗1周1个疗程[1-2]。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临床变化。疗效判定标准:①无效:患者治疗后,体温未恢复,其临床疾病症状无明显变化,X线示渗出病灶变化不大或增加。②有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体温接近正常,X线示渗出病灶明显减少。③显效: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肺部体征完全或基本消失,X线示渗出病灶消失,肺功能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肺部湿啰音等肺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情况比较(±s)

组别 n FEV1(L) FVC(L) 肺部湿啰音观察组 35 1.99±0.87 62.32±4.77 5.27±1.86对照组 35 1.85±0.76 58.39±4.64 7.93±2.30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后期出现肺功能障碍、肺心病等,临床特点为肺实质、气道及肺血管为主的慢性炎症。肺泡壁与肺部顺应性、弹性下降,使得肺泡容积明显升高,造成气道管腔狭窄,造成血管壁增厚,气道阻力进行性增加,发生固定性气道阻塞,其患病率与死亡率逐年上升。同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较大危害,患者常伴有喘息、咳嗽、慢性咳痰、呼吸困难或气短、胸闷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如未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很可能出现全身性症状,甚至出现咳血痰或咯血现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常规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且治疗效果不理想。有研究表明,中老年人是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受累人群,该病发病率约10%,致死致残率极高,在我国,每年因该病引发的呼吸衰竭死亡患者约100万,患者因该病致残约1 100 万。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患者人数渐增。该病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由此可见,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意义重大。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肺与肾相表里,应严格遵循“缓者治其本”的原则,以补肺、健脾、益肾为主,以驱邪、化痰、活血等为辅,本研究所用的药材中,人参、蛤蚧主要发挥的功效为补益肺肾、止咳定喘、清热化痰,为君药;桔梗主要发挥的功效为宣肺止咳,白前降气化痰,为臣药。杏仁主要发挥的功效为宣肺祛痰平喘,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在药理学中,蛤蚧有解痉平喘、抗炎的功效,可有效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起到通气的作用;人参中含有人参皂苷,可有效改善人体免疫力,保护人体肺组织,预防肺部感染,长期使用可改善气道的炎症反应,从而有效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疾病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实施辨证治疗,针对风寒犯肺患者,可加麻黄、荆芥,以起到宣肺散寒的功效;针对风热犯肺患者,加菊花、薄荷以起到宣透风热的功效;针对燥热犯肺患者,加南沙参、天花粉以起到清热生津润肺的功效;针对痰湿蕴肺患者,加半夏、茯苓以起到燥湿化痰的功效;针对痰热郁肺患者,加贝母、瓜蒌以起到清热化痰止咳的功效;针对肺阴亏耗患者,加沙参、麦冬以起到滋养肺阴的功效。

我国传统中医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纳入“肺胀”的范畴中,外因是导致其发病的主因,再加上老年群体身体功能处于不断下降状态,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比较差。阴阳两虚情况较明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较长,久治不愈必然会造成老年患者脾、肾、肺等重要脏器受到损伤,甚至引起死亡,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常规抗病毒、抗感染等基础治疗,近期疗效虽然比较理想,但长期西医治疗会导致菌群失调并发真菌感染的情况,药物自身的毒副作用也会对患者肝肾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加重病情,远期治疗效果不佳。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标本兼治,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实施针对性中药治疗,诸药合用可起到良好的清热化痰、补肺固表的治疗效果,且起效迅速,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3-4]。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FEV1、FVC、肺部湿啰音等肺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功效阻塞性肺部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被扔掉的葱须大有功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藏雪茶的养生功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