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过程中标准化护理流程的应用分析

2019-10-22 12:59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3期
关键词:反应时间心率标准化

210011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江苏 南京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系统危急重症,是由各种心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引起的心排血量减少,甚至丧失心排血功能,造成组织和器官血液灌注明显减少、肺瘀血等。本病病情重、死亡率高,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发生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1]。因此,抓紧抢救时间、制定高效的抢救流程、增强医护人员紧密协作,对整体抢救效果的提高至关重要。护理干预是本病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标准化护理流程能够保证护理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对急救工作有重要辅助作用[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过程中标准化护理流程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心力衰竭患者50例,所有患者经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谱等检查确诊,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7例、Ⅲ级22例、Ⅳ级11例;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合并脑血管疾病、伴有严重意识障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7~79岁,平均(60.5±9.3)岁。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39~80岁,平均(61.2±9.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快速进行病情监测,遵医嘱进行吸氧、用药,快速抽血送检,床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配合医生抢救等。⑵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护理流程:①病情评估:快速询问患者或家属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快速完善各项检查,配合医生做好病情评估,为患者制定适宜护理计划。同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判断患者对自身病情的承受能力,做好充分护理准备。②护理诊断:全面评估患者病情资料,总结患者的病情特点及护理重点,分析患者症状产生的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用药控制原发疾病、抗感染等。③护理措施:a.抢救护理: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准备好各项抢救器械及物品,掌握抢救药品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快速配合医生用药,并配合医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以维持患者呼吸功能平稳;输液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增加心脏负荷,输液量控制在1 500 mL 以内,20~30滴/min;吸氧流量在3~4 L/min,维持SpO2在95%~98%,若低于94%,则立即通知医生处理[3]。b.健康宣教: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讲解本病发生机制、治疗方法、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等,视患者树立正确疾病认知,并掌握日常自护方法,纠正错误行为习惯,提升自护能力。c.心理护理:本病起病急、病情重,患者大多缺乏心理准备,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烦躁、心理压力过大等负面心理问题,这会增加心脏负荷,不利于病情的治疗,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干预;在抢救过程中以沉着、冷静的态度和熟练的护理技术赢得患者的信任,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告知患者通过积极治疗能够控制病情,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升治疗依从性[4]。d.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少食多餐,以清淡、低脂、低盐饮食为主,注意补充蛋白质及维生素,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营养均衡。

观察指标:记录急救反应时间和院内反应时间;测定护理前后的血压及心率,统计致残率、死亡率及护理满意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和院内反应时间比较,见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及心率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和院内反应时间比较(±s,min)

表1 两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和院内反应时间比较(±s,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急救反应时间 院内反应时间观察组 25 8.24±1.17⋆ 2.09±0.40⋆对照组 25 14.56±2.98 8.11±1.83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及心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及心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心率(次/min)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25 97.25±9.32 85.47±7.28⋆ 101.38±10.14 81.69±6.72⋆ 166.85±12.49 135.27±13.64⋆对照组 25 98.06±8.96 92.39±8.03 100.95±9.94 92.76±8.17 167.04±11.89 149.63±15.71

表3 两组患者预后及护理满意率比较[n(%)]

两组患者预后及护理满意率比较,见表3。

讨 论

心力衰竭治疗的关键在于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等。急救疗效的发挥离不开护理干预的密切配合。标准化护理流程以急救医学、护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为基础,制定科学、高效、严谨的护理策略,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首先,加快患者入院到接受治疗的反应时间,在诊断尚未完全明确的情况下,根据症状特点积极进行护理和用药,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5]。其次,诊断明确后,与医生紧密协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操作。再者,护理人员依据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实施的顺序,有序开展各项护理服务,无需等待医嘱的下达后再执行,有利于提升抢救的时效性,增强抢救成功率。最后,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心理适应性,加快病情恢复速度。

本文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急救过程中标准化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确切,有效缩短了急救反应时间和院内反应时间,提升了急救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反应时间心率标准化
心率多少才健康
标准化简述
硫脲浓度及反应时间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砷影响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用反应时间研究氛围灯颜色亮度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交通运输标准化
厌氧反应时间对反硝化聚磷工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