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者认知-心理-行为评价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2019-10-22 10:51邹函书颜琬华
关键词:效度条目哮喘

柏 乐, 邹函书, 颜琬华

(1. 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3;2.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骨科, 湖北 武汉, 430060)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属于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是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哮喘病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或物理环境较差均可加重其病症,影响其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因此,提升哮喘患者自身行为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动机理论(PMT)[2]是行为改变的主要理论之一,是在健康信念模式基础上建立起来并逐步发展形成的,从认知因素角度探讨健康行为,旨在探讨如何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自觉产生。随着医疗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医学的研究对象不再仅仅是关注疾病本身,而是从患者整体出发,从心理状况、健康行为、社会活动能力等多方面实施干预,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现阶段临床生理学测量有时并不能完全反映患者的功能和感受,如肺功能通过肺活量测定表明有明显的改善,但这种改善并不意味着患者的症状或日常活动能力就一定会有明显的改善。因此,对哮喘患者临床疗效的评价,应该从患者的切身感受出发,对其认知、心理、行为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本研究通过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哮喘患者认知-心理-行为量表,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咨询专家: 2015年9月—11月,选取2所某省级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相关领域专家12名。入选标准: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在本领域工作10年及以上;对本研究感兴趣并自愿参加。其中,从事相关临床医学工作5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5名,护理教育专家1名,量表编制专家1名;年龄39~55岁,平均(46.60±3.42)岁;工作年限10~31年,平均(15.38±4.21)年;正高级3名,副高级3名,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4名;博士2名,硕士7名,本科3名。

1.1.2 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4月在某省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哮喘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2例,女68例,年龄(45.32±9.54)岁,病程(4.87±2.76)年。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13年修订的《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中的诊断标准[3];②年龄≥18岁;③沟通无障碍,意识清楚;④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合并有肝、脾、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或其他如恶性肿瘤等严重的慢性疾病者;②既往有精神病史或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③参加其他类似的课题研究者。本研究共发放量表140份,回收有效量表132份,有效回收率为94.29%。

1.2 方法

1.2.1 量表初稿拟定: 本研究在保护动机理论框架下,参考健康行为量表(HPL)[4],同时查找影响哮喘患者健康行为管理的诸多因素,并将众多因素进行整合,形成量表初稿。原始HPL量表包括健康责任感、躯体活动、营养、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压力调节6个维度,共52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健康行为越好。本研究初步拟定的量表包括疾病认知方面、心理情绪方面、健康行为方面3个维度共36个条目,其中疾病认知方面10个条目、心理情绪方面7个条目、健康行为方面19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量表的总分为3个维度所有条目得分总和,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认知、心理和行为能力越好。

本研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取得专家对量表结构和内容的相关意见,直至专家意见基本达成一致。首先,设计专家咨询表,该表主体主要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为问卷指导语,包括问卷的填写要求、函询的重要内容、问卷的回收方式、时间及致谢等;第2部分是专家的基本信息,包括专家的年龄、性别、职称、学历、行政职务、工作性质、工作年限等信息,主要用来对量表的专家权威程度进行分析;第3部分是哮喘认知-心理-行为评价量表修订专家咨询表。将该表通过邮寄的形式,发放给12名呼吸相关领域专家,分别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专家对哮喘认知-心理-行为评价量表条目的重要性、相关性做定量评分,对该量表条目的适合性、有效性、可行性做定性评价,并给予修改意见。研究者对每个条目进行分析,删除均数>3.5,变异系数<0.25的指标。第2次专家函询是在综合第1次专家反馈结果基础上修订,形成新专家咨询表,再分别邮寄给12名专家。回收专家咨询表,根据专家给予的意见或建议对哮喘认知-心理-行为评价量表条目进行修正。

通过专家咨询,共删减含义模糊的条目4项,合并重复的条目7项,修改条目语言表达3项:①将疾病认知方面的条目2“了解哮喘相关的发病诱因”修改为“了解容易引起哮喘发病的各种因素”;②将疾病认知方面的条目6“了解正确的方法使用各种类型的哮喘药物”修改为“了解哮喘药物治疗的种类及用药方法”;③将健康行为方面的条目9“我坚持长期使用预防哮喘的药物”,修改为“我坚持长期使用控制哮喘的药物”。本研究共经2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为100%,说明专家的积极程度高;所有专家的权威系数均大于0.85,说明专家权威程度较高,研究结果较可靠。第一轮的专家一致率为0.78,第2轮为0.95,均大于0.70,认为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较好。经过2轮的专家咨询,最终形成包括疾病认知(7个条目)、心理情绪(6个条目)、健康行为(12个条目)在内的3个维度共25个条目的预测量表。

1.2.2 正式量表的设定: 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5年11月—12月选取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复诊哮喘患者30例作为测试对象,通过预试验听取他们对条目的反应和建议,明确每个条目表达的意思与患者的理解是否一致,对不容易理解的条目再次修订。根据调查显示,所有受试者表示97%的条目容易理解;其中60%受试者表示疾病认知中条目3“哮喘发作的先兆症状”不好理解,根据上述分析结果与受试者标记出的词句,条目3改为“哮喘发作的先兆症状(鼻或眼发痒、打喷嚏、流鼻涕、干咳等)”,并形成最终量表。

1.2.3 资料收集方法: 将最终形成的量表作为调查工具,经患者知情同意后,通过面对面谈话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及问卷的填写。每例患者的调查时间为10~15 min。量表填写完毕后,由研究者当场检查是否填写完整并收回,以尽量减少缺失数据。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9.0系统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内容效度指数(CVI)公式计算,结果>0.75,认为量表能够接受[5]。结构效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①KMO<0.5认为不适合做因子分析;②条目与归属公因子的载荷系数、公因子与公因子、公因子与分量表的相关系数,来判断量表的结构效度[6]。采用Cronbach'sα系数和相关分析来判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7]:①Cronbach'sα系数及各维度信度分析>0.7被认为可接受;②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6以上,且大于任意两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表示量表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2 结果

2.1 哮喘患者认知-心理-行为评价量表

经过2轮的专家咨询修订及预实验后,形成最终量表,见表1。

表1 哮喘患者认知-心理-行为评价量表

2.2 效度

2.2.1 内容效度: 根据第2轮专家咨询结果显示,I-CVI的得分范围为0.876~1.000,S-CVI/UA值为0.933,S-CVI/Ave值为0.945。表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2.2.2 结构效度:将25个条目的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用KMO抽样适度测量值和Bartlett球形检验值来判断量表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其中KMO值为0.868,Bartlett球形检验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表明该量表结构效度较好,适合做因素分析。按特征根≥1提取3个公因子,将数据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得到结果,25个条目的载荷量均≥0.4,条目在各因子上的载荷范围为0.613~0.847,3个公因子可解释的变异量为80.14%,无需再删除条目。见表2。

2.3 信度

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811,各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53~0.933,说明该量表内在一致性程度高,稳定性及结果的可靠性好。同时,各因子与总量表相关性较大,而部分因子间相互独立。见表3。

表2 哮喘患者认知-心理-行为量表因子分析各条目因子负荷和各因子贡献率(旋转后)

表3 量表3个维度间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r)

注:P均<0.01,双侧。

3 讨论

3.1 哮喘认知-心理-行为评价量表的应用及意义

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树立健康意识、提高疾病认知度,促使患者自觉地执行有益于疾病预防和康复的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哮喘病的健康宣教主要涉及遵医嘱服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控制危险因素、减少急性发作时的延误时间等,通过规范教育,使哮喘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以及预防,进而降低或消除危险因素,提高生活质量。PMT通过认知调节过程解释行为的改变,激发自我保护动机,足够的自我保护健康动机可以促进哮喘患者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8]。哮喘是目前典型的一种身心疾病,心理情绪的好坏对疾病的治疗和愈后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9]。认知、心理和行为3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的高低和心理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健康行为的产生;患者健康行为实施的程度也反过来影响着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情绪的好坏。同时,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也和心理情绪相互作用,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高,对哮喘病具有全面的认识,从而可以客观地看待疾病,减轻自身的心理负担,反之则相反。因此,科学评估哮喘患者的认知、心理、行为水平对于识别患者的错误认知、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促使患者健康行为的有效执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3.2 哮喘认知-心理-行为评价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首先,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通常情况下,I-CVI≥0.78、S-CVI/UA≥0.80及S-CVI/Ave≥0.90是测评工具可接受的标准[6]。本研究结果显示,测评量表的I-CVI值得分范围为0.876~1.000,S-CVl/UA值为0.933,S-CVI/Ave值为0.945,说明该量表能够反映所要测量的变量,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此外,结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因子分析是检测量表结构效度最常用的方法。专家认为,当提取的公因子与假设的量表结构一致、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至少在40%以上且每个条目都应在其中一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而对其他因子的载荷较小时,表明该量表结构效度良好[10]。本量表经检验适合做探索性因子分析,且数据结果显示,本量表抽取的特征根>1的3个公因子与假设的量表结构一致,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在40%以上,且每个条目都在其中一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荷(>0.4),而对其他因子的负荷较小,说明该量表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哮喘患者认知-心理-行为评价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11,各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在0.753~0.933,说明该量表内在一致性程度高。各因子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332~0.540,每个因子与量表总分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9~0.809,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各因子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表明各因子既对整个量表作出了贡献,又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显示出各因子对相应变量具有独立测量的能力,同时也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结构效度。

3.3 量表的可行性与局限性

本研究构建的基于PMT的哮喘患者认知-心理-行为评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临床哮喘患者健康教育研究的测量工具,也可为临床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但该量表仅为初步研究,样本量不够大,样本领域不够广,在今后研究中还需扩大样本量,使量表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及更高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效度条目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被看重感指数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构念效度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复杂图形测验对区分阿尔茨海默病与非痴呆的诊断效度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