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康养:内涵、作用与发展对策

2019-10-22 08:24吕明
中国西部 2019年4期
关键词:森林康养产业融合

吕明

[摘要] 森林康养以森林为根基,立足于健康、康养和恢复身心,是集林业、旅游、医药、文化于一体的新兴产业。森林康养不仅适应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的需要,也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具有生态、产业和保健三大作用。针对我国发展森林康养存在的突出问题,应搞好顶层规划、建设森林康养基地、开发森林康养产品、强化人才支撑和增加资金投入。

[关键词] 森林康养;森林生态环境;健康养老;产业融合

虽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是总量较大,为森林康养提供了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截止2017年底,我国的森林面积达到31.2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森林蓄积量达到151.37亿立方米,[1]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分别位居世界第5位和第6位。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美好和健康生活更加向往,森林康养愈来愈受到高度关注,学术界研究的人越来越多,实践中探索的人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许多地方党委和政府都把森林康养作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一、森林康养的内涵

要发展森林康养,首先要弄清森林康养的内涵。目前,学术界比较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个森林康养雏形,是德国巴登·威利斯赫恩镇于上世纪40年代建立的以“自然健康疗法”为主题的森林浴基地。[2]虽然森林康养已经出现100多年,但是究竟何为森林康养,其内涵是什么,还没有形成一致意见。[3]从已有的文献看,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从森林康养功能论述的,[4]也有从森林康养产业基础论述的,[5~7]还有从森林康养要素论述的,甚至还有从国外国内求证的。[8][9]2019年3月,国家林草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林改发[2019] 20号),要求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种类、高质量的森林康养服务,到2022年建设300处、2035年建设1200处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并明确指出“森林康养是以森林生态为环境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10]从此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森林康养具有以下四个方面含义:森林康养的主要依据是医学与养生学的理论和技术,物质基础是优质的森林生态资源,目的是促进大众健康,主要方式有森林疗养、养生、康复和休闲等。

森林康养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森林康养的根基是森林,离开了森林谈森林康养是不正确的,以花海、湖泊代替森林康养是对森林康养的误读。二是森林康养立足于健康、康养和恢复身心,通过置身森林感受大自然的色彩、清香、鸟鸣、潺流等以及森林饮食,达到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目的。三是森林康养是集林业、旅游、医药、文化于一体的新兴产业,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要按产业发展规律来进行规范,讲求经济合理性和生态安全性等。

二、森林康养的作用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森林康养不仅适应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的需要,也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即森林康养是前景十分广阔的新兴产业、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具体而言,发展森林康养有生态、产业和保健三大作用。

1.森林康养的生态作用

发展森林康养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改善环境以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能使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保持动态平衡,是一种生态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发展森林康养能有效保护现有森林资源,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举措。“绿水青山”要求有良好的生态结构、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强大的生态功能,其基本含义是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就是经济宝藏,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森林康养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对生态环境建设的理念、思路和方式产生极大影响,为生态环境建设良性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2.森林康养的产业作用

森林康养是将森林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和公共服务,它以林业为主体,涵盖农业、工业、旅游业、商业、医药、卫生、体育和健康服务业等相关产业,是林业与旅游业、健康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是融人多元组合的产业,具有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将加快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绿色环保健康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森林康养可以有效带动一定区域内的旅游、餐饮和住宿产业发展,吸纳当地农户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有效促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如在人口仅有1.5万的德国巴登·威利斯赫恩镇,约60%当地居民的工作与森林疗养有关,镇上有70名专业医生和280名森林理疗师,每年接纳约7万名客人;在被认证为森林康养基地后的日本长野县信浓町,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还让当地年轻人找到了归属感,有效减少了当地人口向大城市的单向流动。

3.森林康养的保健作用

研究表明,森林的空气含尘量和细菌浓度比市区低得多,森林环境能调节人的中枢神经,减轻心血管负担,缓解紧张、忧郁等不良情绪,释放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对呼吸道疾病人群、心血管疾病人群和抑郁症疾病人群有明显的康复作用。研究还发现,森林中不同的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会散发挥发性芳香成分“芳多精”,其具有缓解哮喘、降血压、镇静、安神等功效,可以净化空气,消除疲劳,非常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通过森林康养可以使疗养者心理与生理得到双重改善,可以有效节约医疗资源,減少疗养者医疗支出。韩国的一项调查也表明了这一点,森林康养可以为患者降低10%~20%的医疗支出,适合全面推广。因此,推广森林康养是普及健康生活、完善健康保障、提升健康服务、促进健康产业、优化健康环境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健康中国、促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重要内容。

三、森林康养的发展对策

我国的森林康养最近几年才起步,面临着发展规划不足、基地建设滞后、产品供给不足、人才支撑较弱、资金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针对此现状,当前森林康养的发展应当采取下述对策。

1.搞好森林康养顶层规划

森林康养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快速发展和多元参与的社会化特点必然需要在管理和规划层面作统筹考虑。规划是森林康养的发展之纲,只有规划做好了,森林康养发展目标路径等才能正确确定。要坚持全域统筹、多产相融的原则,按照市场化、特色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专项规划。[11]编制规划时,要把握时代特征,注重创新理念,综合考虑和统筹兼顾生态环境、公共利益、社会服务以及运营主体的运营效益。

2.建设森林康养基地

按照“环境优良、服务优质、管理完善、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的要求,推进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创建一批标准高、影响力大的森林康养基地,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构建森林康养综合体,形成相对完善的森林康养产品和相对完整的森林康养产业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周边社区的共同发展。做好森林康养基地的道路、电力、水源、光纤、供暖,在地形、植物、项目设计上都有创新,既把生态环保理念强化到最大,又满足人们对景色的需求。要科学开展森林抚育、林相改造和景观提升,有针对性地营造、补植具有康养功能的树种、花卉等植物,不断优化森林康养环境。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研究制定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与评价标准,做到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有章可循、动态管理和科学合理建设,减少对森林生态环境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3.开发森林康养产品

要以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森林资源条件,突出森林与康养特色,开发不同形式的森林康养产品,开展多样化的疗养、养老、食疗、休闲等康养服务,提高森林康养基地的市场影响力。充分挖掘和融合食疗、药疗、水疗等传统养生文化以及现代医疗保健技术,在项目上,积极开发森林浴和森林疗养、食疗、健身、休闲等项目;在产品上,积极开发森林康养食品、饮品、纪念品、化妆品等产品;在品牌上,积极加强品牌开发与认证,打造一批森林康养的名牌基地、产品、企业和服务。同时,要根据游客的变化持续推出独具特色的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康养文化特色,使森林康养产品和项目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特色竞争力。

4.强化森林康养人才支撑

森林康养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发展更加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由于我国森林康养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大量的相关专业人才。要采取引进与自身培养等多种形式,强化森林康养人才支撑。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特别是要加强森林康养师的培养,加强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服务品质。另一方面,鼓励具有医学、护理、保健、康复和健身运动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从事森林康养,聘请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的康养保健专家,培养一支掌握森林、医学保健和健康服务等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为森林康养产业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资源保障。

5.增加森林康养资金投入

发展森林康养要增加政府、金融和社会多方投入。政府可以直接投资进行森林康养,也可设森林康养专项资金,为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的进入创造条件。要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社会资本以合资、合作、租赁、承包等形式,积极鼓励和引导集体、个人以各种形式如BOT模式,依法合规进入森林康养产业。支持社会力量结合森林康养资源建设特色养老机构。建立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实行“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经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与林场、合作社、农户等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建龙.全面开启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新征程[EB/OL]. (2018-02-14). http://www. greenchina. tv/news-28336. xhtml.

[2]张文富,方中平,徐高福.基于森林康养理念的产业发展思考——以千岛湖为例[J].中国林业经济,2017,(04).

[3]武文昊.遼宁省森林康养产业探析[J].防护林科技,2019,(01).

[4]刘思思,乔中全,金天伟,王晓明,刘新民.森林康养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18,(05).

[5]邓三龙.森林康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世界林业研究,2016,(06).

[6]左家哺.森林康养及其产业评述[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17,(04).

[7]杨争林.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研究[J].山西林业,2017,(05).

[8]陆献峰.德国乡村振兴与森林康养的启示[J].浙江林业,2018,(09).

[9]王燕琴,陈 洁,顾亚丽,浅析日本森林康养政策及运行机制[J].林业经济,2018,(04).

[10]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EB/OL]. (2019-03-06). http: //bgs. satcm. gov. cn/zhengcewenjian/2019-03-20/9349. html.

[11]吴后建,但求新,刘世好,舒 勇,曹 虹,黄 琰等.森林康养:概念内涵、产品类型和发展路径[J].生态学杂志,2018,(07).

猜你喜欢
森林康养产业融合
国有林场珍贵树种培育展望
隆回县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思考
安化县芙蓉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四川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带动性与环保型方案研究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