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图兰朵》,东方茉莉花
——观国家大剧院2019版歌剧《图兰朵》

2019-10-23 11:25颜学海
歌唱艺术 2019年8期
关键词:图兰朵唱段卡拉

江 岸、颜学海

东方题材的西洋歌剧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贾科莫·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和《图兰朵》了。而最为国人熟悉和称道的,自然非《图兰朵》莫属。

三幕歌剧《图兰朵》取材于古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日》 中的短篇故事《图兰朵的三个谜》(又名《卡拉夫王子和中国公主》)。这是一个算不上太离奇的故事:公主图兰朵的祖母在一次政变中被掳走,于是她的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为了报仇,图兰朵昭告天下,如果有皇室子弟猜中她的三个谜题,就可以娶她为妻;如果猜错了,则要被处死。几年来,为美貌、名利而来的贵族子弟前赴后继,却没有人能猜中公主的谜题,最后都落得头颅被高高挂于城墙之上的结局。

流亡到中国的鞑靼王子卡拉夫被公主的美貌吸引,不顾父亲和婢女柳儿的劝阻,执意要挑战公主的谜题。然而,王子猜对了三个谜题之后,公主却反悔了。卡拉夫承诺,如果天亮之前公主能说出他的名字,就心甘情愿被处死。直到天亮,公主也没能得知卡拉夫的名字。爱的热吻感化了公主冰冷的心,公主昭告天下,下嫁卡拉夫王子。

一个流落异国他乡的落魄王子,一个冷艳残酷的高贵公主,一见钟情又相爱相杀的故事,算不上多么传奇。“歌剧旋律大师”普契尼用音乐给这个故事以不同的色彩,一步步展开、一层层推进,为这个算不上传奇的传奇赋予了音乐的魔力和神秘的东方魅力,《图兰朵》最终成为永恒的经典巨作。

国家大剧院版《图兰朵》是在国家大剧院2007年投入使用后制作的第一部西洋歌剧。此后,这部剧多次重演并不断改进。2019年6月,它迎来了第十轮精彩亮相,再次向爱乐人呈现这部荡气回肠的东方传奇。

当我们再次欣赏这部经典之作,通过一些主要唱段重新梳理它的脉络时,不禁感慨这部经典歌剧的永恒魅力。

第一幕

短短几声铜管乐奏出极不和协的序曲,给出巨大的震撼和冲击。大幕拉开,清冷的月光照着古老的都市,厚重森严的城墙巍然耸立。乞丐、民众扎堆拥在城墙下,纷扰烦乱。高大的卫士手执大刀,威风凛凛,不可侵犯。城墙高处悬挂着十几个人头——那是没有猜出图兰朵公主谜题的人为爱情付出的代价——在微风中轻轻摆动,闪烁着神秘莫测的光。传令官阴沉着脸出现在城墙上,向天下宣告图兰朵公主的招亲令。随后宣布猜题失败的波斯王子即将押赴刑场。

无论是环境、人物还是事件,第一幕开场部分的所有元素都充满黑暗、阴郁的色彩,暗示了图兰朵公主冰冷残酷、充满仇恨的内心深不可测。这是一个不太平的地方,流浪到此的卡拉夫虽为异国王子,也是前途未卜。好在,他在这里遇到了同样逃难到此的年迈的父亲,还有一路照顾老父亲的忠实的奴婢柳儿。

《磨刀,快把大刀磨得锋利无比》

衣衫褴褛的铁匠在烈火熊熊的火炉前挥汗如雨,凶神恶煞的监工手中的皮鞭重重地甩在铁匠身上。“在图兰朵的领土上,我们永远有干不完的活儿……情人们,你们来吧!她白得像玉一样,冷得像冰一样,她就是图兰朵公主。没有好运气,爱情就没有好结果。”一幅乱哄哄的场景,一群卑微的子民,唱着充满野性的歌谣。歌声狂放粗野,和“如玉似冰”的图兰朵公主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这段旋律层次丰富,和声复杂,节奏和旋律都多次重复,伴随铜管乐凛然的单音和大鼓威严的鼓点,铁匠们辛苦劳作,肆意地歌舞。歌唱无穷无尽的苦力活,传唱图兰朵招亲的故事,当作是艰难生活中的调剂。在图兰朵的土地上,有干不完的苦力活,不这样尽情发泄,怎能驱散心中的苦闷呢?整段音乐略有“简单粗暴”的特点,十分贴合场景。

夜色已深,辛苦劳作的铁匠们终于结束一天的工作。可是他们还没有入睡,因为城墙上,波斯王子正要奔赴刑场。

《在东边的山上,仙鹤在歌唱》

月亮高悬,冷冷地看着人间万象,却又不忍这些残酷和凄惨。苍白的月光下,远远走来一群小和尚,提着灯笼来为因爱丧命的人超度亡灵。他们唱着世间最美的歌谣,那是在古老的东方传唱了几百年的旋律——《茉莉花》。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当之无愧的代表作。它的曲调婉转灵巧,情感细腻,充满浓郁的江南风情,表达了一种淳朴美好的感情。这首歌随着丝绸之路,穿越沙漠、高山、大海,一路唱到了欧洲。1768年,法国哲学家卢梭在《音乐辞典》中就收录了这首中国民歌。1921年普契尼开始创作歌剧《图兰朵》,《茉莉花》 的旋律被融入其中,这也成为他最具有东方音乐色彩的经典歌剧。

普契尼从未到过中国,他对《茉莉花》的认识,源于《图兰朵》的编剧之一西莫尼。1912年,西莫尼被《晚间邮报》派驻中国北京。期满回国时,他从中国带了一个音乐盒送给了普契尼。这个音乐盒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已经走调的《茉莉花》的旋律,这就是普契尼对中国音乐仅有的直接感受。他从这首《茉莉花》 中获得了来自东方的灵感,并将其主旋律用在《图兰朵》中。

这是《茉莉花》在歌剧《图兰朵》中的第一次正式亮相,由清亮的童声轻轻唱出。

“在东边的山上,仙鹤在歌唱。但四月的花不再开,雪还没有融化。由沙漠到海洋,你可听到一千个声音的轻轻呼唤:‘公主,来我这里吧!百花齐放,万物闪亮。’”

这是天下爱慕图兰朵的王孙公子们的呼唤。小和尚们飘忽的歌声随着他们摇曳的步伐远远传过来,又渐渐隐去,消失在远方。乐队的提琴和竖琴用拨弦衬托飘忽的旋律,长笛不经意地吹出颤音相和,原有曲调的优美和婉转已全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凄凉和悲伤。这是为爱情奋不顾身过的人们的呼唤,也是他们最终身首异处的挽歌。正是在这样的挽歌中,波斯王子高昂着头颅走上断头台,结束年轻的生命。

波斯王子如此年轻英俊,大家纷纷为他说情。这时,《茉莉花》第二次响起,乐队万马齐喑,气势磅礴,不可阻挡的铜管乐奏出《茉莉花》的主旋律中,舞台高处的大门突然打开,图兰朵公主现身。这是图兰朵在剧中第一次出现。在舞台中央最高的位置,和卡拉夫王子、一众子民在两个不同的层面,更加突出公主的冷艳、高贵和神圣不可侵犯,视觉效果十分震撼。而这位高贵的公主第一次露面,就是要下令将波斯王子斩首,面对众人的求情,她毫不为之所动,挥手示意“立即行刑”。

就在公主“昙花一现”的短暂瞬间,卡拉夫被公主的美貌深深折服。“啊,美若天仙;啊,叹为观止;啊,犹如梦幻!”他发誓要应战, 要挑战公主的三个谜题。这时,波斯王子高呼图兰朵的名字,乐队再次奏响象征她的旋律——《茉莉花》,这是他留在人世间最后的声音。面对卡拉夫的执迷不悟,大臣平、庞、彭跳出来,使出浑身解数,极力劝阻他不要去冒险。

《停,你是谁?你要做什么?》

大臣平、庞、彭是整部歌剧中十分另类的存在。他们的出现,打破了从开场以后一直诡异、沉闷和悲惨的氛围,带来诙谐、活泼的气息。平、庞、彭的服饰和扮相很有中国特色,和年画中的福、禄、寿三星极为相似。三位大臣你一言我一语,插科打诨地挖苦卡拉夫王子,其实也是好心劝告他不要去冒被杀头之险。

这段旋律轻快跳跃,充满诙谐幽默的动感,有明显的中国五声调式特征,还有中国传统戏曲的韵味。从整部歌剧来看,平、庞、彭三个人物和他们的唱段,其实是中国元素最突出的。

然而,三位大臣的劝说没有能阻止卡拉夫王子。他一意孤行,不肯放弃。年迈的父亲伤心欲绝,感慨流离失所时还要失去唯一的儿子。他老泪纵横,让柳儿去劝说卡拉夫。柳儿怀着内心对王子的卑微的爱,唱出著名的咏叹调《主人,请听我说》。

《主人,请听我说》

《主人,请听我说》是一段悲情的咏叹调。柳儿劝说王子不要冒险,并不仅仅因为她对老国王、对王子的忠诚,更因为她内心对王子的爱。身为奴婢,柳儿是卑微的。她知道自己的渺小,和图兰朵公主根本不可能相提并论。或许她能接受卡拉夫王子猜出谜题和公主结为连理,却不愿看着王子去送死。柳儿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忧虑,忍不住唱出了自己的心声:“主人,请听我说!我实在是不能忍受了。我心如刀割!在流放的路上,你的名字是希望,是力量。明天就要决定你的生死,我们将死在流放的路上。他将失去亲爱的儿子,而我将会失去珍贵的微笑。啊,柳儿再也不能忍受!”

这段咏叹调不长,柔板,是柳儿在剧中的第一个重要唱段。在流畅的旋律中有内在的起伏,很好地贴合了柳儿内心情感涌动但又十分克制的心理状态,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乐队伴奏突出了渐强、渐弱的处理,用力度和音量的变化来推动人物情感的走向。饰演柳儿的叶卡捷琳娜·巴卡诺娃用高位置、哼鸣的状态,像说话一样地轻轻唱出旋律。即便是唱到“Ma seil tuo destino”的高音时,仍然保持了谨慎的克制——即便是深爱王子,也因为自己的身份不能造次——并没有因为是高音而长驱直入地“冲”出来。柳儿第二次唱出“我真的受不了了”,和前面相呼应,而在音高上突然转低。这样的突变,让柳儿痛不欲生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最后一句“Ah,pietà”三个音依次递进,最后一个音达到唱段的最高音。巴卡诺娃处理得很自然、圆润,她逐渐将旋律推向最强,又逐渐收回,渐弱、渐隐。整个过程,声音位置保持了惊人的统一,声线流畅,体现出一名出色的女高音对声音极强的控制力。

柳儿的爱自然打动不了王子,她的劝告在王子面前更加苍白无力。王子虽然感慨柳儿的忠诚和爱,但是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定。他看着卑微却勇敢的柳儿,深情地唱道:“柳儿, 你别哭……”

《柳儿,你别哭》

这是卡拉夫在剧中的第一个抒情性的唱段。面对柳儿的表白和劝告,他不为所动。卡拉夫恳请柳儿一路侍奉老国王,自己将义无反顾, 坚持冒险。

这个唱段情绪深沉,每句旋律之间紧密相连,仿佛充满了不可抑制的情感,几乎要从旋律中溢出来,浓密得让人窒息。饰演卡拉夫的是突尼斯裔法国歌唱家阿玛迪·拉加。经过开场后将近30分钟的“热身”,拉加此时的声音已经完全放开,进入非常好的歌唱状态。旋律的低音部分,他的声音宽阔浑厚,即使是在低音区,声音也强劲有力地铺陈开来,穿透力和感染力都非常强。到旋律的高音部分,声音完全释放出来。拉加的高音明亮灿烂,像镀了一层金色的光泽,穿透乐队宏大磅礴的音响,毫无阻拦地传递到剧场的每一个角落,冲击听众的耳朵,气势恢宏、震撼人心。

王子高呼三声图兰朵的名字,敲响了应战的铜锣。《茉莉花》的主题再次响起,图兰朵公主第二次现身。她冷傲圣洁,高高在上端坐着,等着又一个年轻人来“送死”。在铜管乐最强劲的声响中,士兵把卡拉夫带入宫,音乐到达第一幕的最高潮。

第二幕

如前所述,平、庞、彭三位大臣在剧中是十分另类但相当重要的存在。普契尼在他们身上下的功夫不亚于柳儿,甚至比公主图兰朵也不会少。三位大臣的唱段占了第二幕将近一半。他们诙谐又略带“搞怪”的唱段和表演,对整部歌剧的情节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沉重压抑的氛围又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第二幕开场时,卡拉夫要去猜谜,生死未卜。作为重臣的平、庞、彭做着婚礼和葬礼的两手准备。一边在准备庆典用的红灯笼、香烛、花轿,一边在准备葬礼用的棺材、纸钱,安排超度亡灵的和尚。这种对比和反差让人忍不住为王子捏一把汗。左手喜庆,右手悲惨;一边是迎娶公主,一边是身首异处,生死皆在一念之间。就连忙忙叨叨准备仪式的平、庞、彭都觉得生命无常,“多年来,就是在铜锣敲三声后,斩去更多的人头”,“这讨厌的工作”实在是“没意思极了”。他们无奈又充满憧憬地唱起来:“我在湖南有个房子……”

《我在湖南有个房子》

“我在湖南有个房子,前面有个小池塘,被竹子环绕着。我却在这里浪费生命。只为全心全意读圣贤古书。我们可以返回家乡,返回我的小池塘,蓝色的、被竹子包围的小池塘。”

平、庞、彭的这个唱段中速偏慢,旋律相对比较平缓,基本上每一句都在五度内上下行。他们身着大老爷的服装,悠然地唱着贴近中国五声调式的小调。唱词采用一字一音的形式,和汉语发音十分相似,因此韵味更显突出,更贴近中国文化的特点。

从情节、布景和剧本来看,显然,西莫尼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并不只停留在一些东方色彩的点缀上。例如歌中唱到的小院、池塘、翠竹,这种贴近隐居的生活环境正是中国道家追求的淡然和超脱;平、庞、彭一边准备葬礼一边准备婚礼,王子的生死尽在一念之间,也体现出东方智慧的一面。尽管从剧情、布景预设来看,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仍然有不少偏颇,但是,在信息交流尚不发达的当时,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已经是难能可贵。

图兰朵万万没有想到,卡拉夫竟然能猜中她的谜题。公主懊恼不已,要推翻自己的承诺。王子却为公主解围:如果你能在明天太阳升起之前猜出我的名字,我就任你处置。

夜色深深,都城却并不安宁。宫廷里到处都在忙碌,大小官员都在为公主找王子的名字。公主传出命令:“今晚谁都不准睡觉,一定要查出异邦人的名字。”传令官疲惫的声音响遍了整个京城。王子站在宫殿的城墙外,望着满天的星斗,唱起了那首著名的《今夜无人入睡》。

第三幕

《今夜无人入睡》

这是歌剧《图兰朵》中最著名的一首咏叹调,甚至可以说是歌剧史上最著名的咏叹调之一。它不仅热情、明朗,情感炽热、深沉,而且很好地发挥了男高音的特点和魅力,在很多音乐会中都被作为压轴歌曲。

“无人入睡!无人入睡!公主你也是一样,要在冰冷的闺房, 焦急地观望那因爱情和希望而闪烁的星光!但秘密藏在我的心里,没人知道我的姓名。等到太阳照亮大地,亲吻你时我才对你说分明!我会用亲吻解开这个秘密,你将会爱上我,获得爱的甜蜜。黑夜啊,快快消逝,星星啊,别再闪烁,让黎明的曙光带给我胜利!”

开始的旋律类似宣叙调,在两个八度上重复一遍歌词。一高一低的旋律反映出王子内心无法言喻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胜利的期待,又有对命运未卜的担忧。接下来一句,拉加的处理整体上流畅、华丽,情绪推进一气呵成。完成高音后马上渐弱,祈求、期待、担忧复杂的情绪都表达在微弱的但是稳定持续着的声音中。最后一句是全曲的最高音,也把这首咏叹调推向最高潮,王子的信心和决心表露无遗,男高音拉加在这里的表现达到了最佳境界。

天快亮了,公主仍然没能知道王子的名字。士兵把老国王和柳儿抓来,逼柳儿说出王子的名字。柳儿誓死不从,对公主唱起了她最后的心声。

《你那颗冰冷的心啊》

“你那颗冰冷的心啊,将会被他的热情融化,那时候,你会爱上他。不等朝霞升起,我就要永远躺下,让胜利属于他。我将再也看不到他。”

从戏剧情节上来看,这首唱段的分量其实比《主人,请听我说》还要重。但是这个唱段的情绪比较内敛,内在的情绪、情感比较多。虽然饱含深情但是并没有放开抒怀,而且演唱时的控制有很高的难度,相对来说,不如《主人,请听我说》那么让人耳熟能详。

唱段第二部分刻画了柳儿准备为爱赴死的复杂的内心活动,巴卡诺娃对这里的演绎十分出色。尤其是对弱音的表现和控制,以及渐强渐弱的处理。她的声音像是一根丝线,把观众的心轻轻拎起来,让人不禁屏息聆听,情绪也进入紧张状态,具有超强的感染力。

小 结

作为中国观众最熟悉和喜爱的歌剧, 《图兰朵》似乎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不论是主人公的中国公主身份,还是中国民歌《茉莉花》在剧中的完美运用,都让这部歌剧在中国观众的心中独一无二。这是国家大剧院第十轮上演的《图兰朵》,忠贞悲壮的柳儿由俄罗斯莫斯科新歌剧院女高音叶卡捷琳娜·巴卡诺娃饰演,卡拉夫王子由突尼斯裔法国男高音阿玛迪·拉加饰演,高傲冷漠的公主由德国女高音马伊达·洪德林饰演。其中,男高音阿玛迪·拉加在几个月前国家大剧院的《假面舞会》 中饰演了主角法尔斯塔夫三世。显然,他在这次《图兰朵》 中的表现远超《假面舞会》。

《图兰朵》 在中国上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相当于“回娘家”。国家大剧院在制作中,不但在服装、化妆、道具、舞美上更好地呈现了中国元素,而且在编剧上也增加了中国风。例如,为了帮助中国观众更好地理解剧作,为图兰朵人性复苏和爱的觉醒给予更多人性的解读,导演陈薪伊增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楼灵公主,她就是图兰朵公主小的时候被掳走的那位祖母,图兰朵内心的仇恨就是在那时候种下的;一个是羽人,引领柳儿羽化登仙的仙人。她希望通过楼灵公主和羽人的翩翩起舞,演绎出“爱是永恒的,爱可以战胜一切”的主题。

《图兰朵》讲述的是故事,反映和呈现的是真实的人性。例如人性的自私:王子被爱情冲昏头脑,顽固不化,为爱情宁可抛弃父亲和柳儿。又如人性的软弱:柳儿只因为王子多年前一个微笑,就倾其所爱,最后付出生命。再如人性的残忍:因为祖上被欺凌,图兰朵公主心怀愤恨,以招亲的名义残杀异邦皇室。幸好,最后还是“爱”战胜了一切,“公主和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图兰朵》取材于民间传说,剧情中天然会有一些不合逻辑之处。然而,爱是最终的主题,能化解一切仇恨和愤怒。无论是故事还是生活中, 都是如此, 也都应如此。

正如陈薪伊导演在舞台上向大家说的那样:“爱,能战胜一切。”

猜你喜欢
图兰朵唱段卡拉
《图兰朵:魔咒缘起》: 金牌卡司难以挽救薄弱剧情
绵绵古道连天上
由《歌剧魅影》中唱段分析看音乐剧声乐演唱特征
影音室里面的卡拉OK
一弯新月挂半天
卡拉OK也发烧 Earthquake(大地震)DJ-Quake
你是哪种职业呢?
歌剧《图兰朵》的故事(三)
歌剧 《图兰朵》的故事(二)
卡拉妈妈如坐针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