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横秦岭处雪拥马蹄前
——蓝关古道忆韩愈

2019-10-23 02:11李亚军
金秋 2019年14期
关键词:蓝田韩愈秦岭

◎文/李亚军

吟诗填词

跟着导航,七拐八绕地来到一处土崖下,导航中的柔美女声发出提示:已经到达目的地,本次导航结束。停车观望,眼前是一条狭窄的水泥路,旁边是农田,没有庄稼,也没长草,就那样疙里疙瘩地在阳光下晾晒着,泛出黄灿灿的光亮。一个晒得黑黢黢的妇女骑着摩托从我们身边路过,问她蓝关古道怎么走,女人停下车,顺手指着眼前的水泥路,说脚底下走的就是“蓝关古道”。有些出乎意料,大名鼎鼎的蓝关古道就是这样一条逼仄的狭小路径啊!骑摩托的妇女加大油门,一溜烟冲上了面前的土崖,再一转弯就不见了。真不敢想象,一条存在了几千年的古道,承载了古长安与荆楚之地的政治、经济、军事的联系,在今天看来,尽然是如此的其貌不扬!

沿着古道,犹犹豫豫地将车开上了山。路窄坡陡,开得提心吊胆。心想上面千万不要下来车子,因为只有一车宽的路,根本没法错车。怕鬼偏偏遇上鬼,上面真就下来一辆车。幸好走到一处坡度稍缓,路面较宽的地面。两车右边的轮子都离开了水泥路面,一个贴着崖壁,一个悬在崖边,双方都收起了倒车镜,几乎跐碰到一块,慢慢挪着错了过去,惊出一身冷汗!过后又替古人担忧,赶一辆木轮牛车,吆两头毛驴驮货,行走在这样的道路上,没有水泥铺装,脚下坑坑洼洼,路途的艰辛,令今人不敢想象。

蓝关古道虽说早已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但因为有了韩愈的那首“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诗句,而至今被人们念念不忘。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正月,唐宪宗令大太监杜英奇率宫人持香花前往扶风法门寺迎佛骨至长安。近200里路,路傍垒砌香刹数以万计,高丈余,饰以金翠彩缎,金佛玉炉,香火缭绕,吹螺击钹之声不绝于耳。进入长安城开远门,金幡华盖蔽日,宝帐香舆如云,人山人海,礼佛之声,如浪涛奔涌。佛骨被迎到了大明宫,宪宗李纯亲自供奉三天,不理朝政,一心礼佛。面对此情此景,韩愈便向宪宗上了一封奏章《论佛骨表》以谏阻。

唐宪宗看完谏表,龙颜大怒,下令处死韩愈。大臣裴度等劝谏宪宗,说韩愈“内怀至忠”,应该宽恕。宪宗仍然怒气未消,最后将韩愈从中央贬到地方,打发到当时仍属荒蛮之地的潮州任刺史。韩愈离开长安后,在蓝关道上因雪迷路,他的侄孙、后来成为八仙之一的韩湘子要点化他,韩愈不接受,便吟诗一首,这就是有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第二年,“奉佛太过”的宪宗皇帝果然应了韩愈的话,驾鹤西归了。而韩愈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却成了千古名句。

现在想来,当年的韩愈遭贬后,离开京城长安,那心情该有多么灰暗沮丧!他携家带口行走在蓝关古道,正遇上漫天大雪,加上女儿病逝,可谓是冰刀霜剑严相逼!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要不是内心足够强大,恐怕过不了这条古道。

史料记载,蓝关古道起于商周,成于秦汉,绵于当今,其走向大致稳定,是蓝武道(又名武关道)的俗称,唐时称商山路。蓝武道从蓝田县南七里火烧寨村上峣山,登七盘道、乱石岔、蟒蛇湾、鸡头关,经风门(封门)、六郎关,下十二筝坡(大、小坡脑),从南向北过蓝桥到古蓝桥镇(蓝桥驿),再经牧护关(蓝田关)入商洛,出武关至内乡而入南阳盆地。

牧护关距蓝田县城35公里,雄踞秦岭之巅,海拔2000多米,秦时建关,称为峣关。据《括地志》载,此即为蓝田关,是古道上九大雄关之一。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移置青泥故城,改名青泥关,建德二年(公元573年)改称蓝田关。因此,有人认为古蓝关即是峣关、青泥关。青泥关遗址在今大寨乡营上村北的北城子。大寨乡属蓝关镇,在县城南一公里灞河南岸,因晋时青泥军前哨设首寨于此而得名“大寨”。大寨向东南连绵至火烧寨有六七个屯兵的村寨,如以逸待劳的一字长蛇阵。明清时又在蓝田南峣岭上修建蓝田关,亦称蓝关。

今天的蓝关古道,已然从当年的交通要道,落寞成了供游人凭吊的历史遗迹或山民出山的山间小道。然而,当你踏上这条古道的一刹那,在你的眼前,便似有滚滚的人潮向你涌来,历史的画卷在你眼前展开,会让你潸然泪下……

猜你喜欢
蓝田韩愈秦岭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王蓝田性急
跨越千年仍美丽,韩愈从来不“退之”
我蓝田
贾平凹:从秦岭到秦岭
在秦岭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