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干预措施应用于肝外伤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2019-10-24 11:35河南省许昌市中医院461000李晓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2期
关键词:肝叶预见性外伤

河南省许昌市中医院(461000)李晓星

肝外伤肝叶切除术为外科常见手术之一,肝外伤占腹部损伤约20%~30%,仅次于脾外伤,患者多为意外引发肝脏受损,须及时对损伤肝叶进行切除[1]。本文选取我院肝胆外科85例肝外伤肝叶切除术患者行预见性干预措施,旨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肝胆外科85例肝外伤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两组,对照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37~57(38.15±6.35)岁;挤压伤24例,冲击伤26例。观察组43例,男21例,女22例;年龄37~56岁(39.01±6.39)岁;挤压伤24例,冲击伤27例。符合经CT确诊[2],手术指证。排除有其他脏器损伤,肝癌患者。两组患者在基础资料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血等常规措施。观察组应用预见性干预,建立预见性干预小组,根据早期患者手术后治疗经验,提出术后常见不良反应,通过问卷调查、临床经验等方式找出原因,并通过全员讨论,提出解决方案。且患者术后因疼痛难以忍受常会并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多做心理疏导,安慰病人,调节良好心境,积极配合治疗。给予患者疼痛干预,若个别患者疼痛难以耐受,可给予一定止痛药物,医务人员根据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多做心理疏导,安慰病人,调节良好心境,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患者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四项,监测生命体征与腹腔引流情况。

附表 两组患者术后4d、8dVAS评分(,分)

附表 两组患者术后4d、8dVAS评分(,分)

组别 例数 VAS评分4d 8d对照组 42 6.65±1.15 4.14±1.06观察组 43 5.36±1.18 2.11±1.0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于术后4d、8d根据VAS[3]对比患者疼痛评分,评分越高,疼痛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x2值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出血10例,感染4例,并发症发生率33.33%(14/42)高于观察组出血3例,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9.30%(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VAS评分 对照组患者术后4d、8dVAS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3 讨论

因肝脏的位置、大小、肝实质影响使其成为最常见腹部损伤之一,肝外伤患者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口渴等症状,现临床治疗多为肝叶切除手术治疗,但肝外伤肝叶切除术对患者创伤较大,尤其是术后出血非常危险,病死率极高,现对其出血原因并不完全清晰,且治疗难度高。患者术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疼痛,对患者病情造成影响,导致不良情绪发生几率增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医务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手术部位疼痛情况,及时给予预见性干预措施。

本文探讨肝外伤肝叶切除术患者应用预见性干预措施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数据如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3.33%高于观察组9.30%,患者术后疼痛较观察组而言较高。成立预见性干预小组,使小组成员经验、意见充分交流,对各种患者不良反应均有所了解,并掌握对应干预措施。此项干预模式使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治疗方案、术后干预充分掌握了解,有效防范各种风险。此项模式的应用,使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充分掌握了解,有效防范各种意外。术后疼痛患者往往难以承受,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使患者机体恢复时间延长,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给予缓解疼痛方法,减轻负面情绪,使患者身体放松,促进机体恢复。

综上所述,肝外伤肝叶切除术患者在预见性干预措施指导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干预明显减少,患者疼痛基本缓解。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肝叶预见性外伤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ERAS理念下护理健康教育路径在腹腔镜肝叶切除围手术期的应用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在腹腔镜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规则与非规则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对比分析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
穿皮皮瓣修复在治疗手术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