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对合并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进行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9-10-26 06:10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516100王智辉林茂华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4期
关键词:呼气血气呼吸衰竭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516100)王智辉 林茂华

慢阻肺是临床呼吸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好发于老年群体中,主要表现为呼吸苦难、咳嗽等,容易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消极的影响,并且一旦进展到急性期,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呼吸衰竭便是其中之一[1]。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手段,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已经广泛应用,选择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2]。本研究将我院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纳入样本中,针对性对探讨无创呼吸机行呼气末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5月~2018年5月为病例收集时间段,将期间在我院寻求治疗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视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常规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65.48±1.37)岁;病程最长1~12年,平均病程(4.56±0.38)年。试验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64.89±1.56)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4.63±0.35)年。上述各项一般资料,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常规组和试验组全部给予基础性治疗,如抗感染、吸氧、平喘、祛痰、水电解质平衡纠正等对症支持治疗,根据治疗的情况实施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与此同时,常规组采用鼻导管吸氧治疗,常规进行吸氧操作,设置好吸氧流量和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2L范围内。试验组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患者取半卧位,将无创呼吸机连接好,对通气模式进行合理地设置,选择S/T模式。氧气流量和氧气浓度分别设置为5~8/Lmin、100.0%,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分别设置为5~10ml/Kg、10~12次/min、呼气压和吸气压分别设置为4~8mmHg、8~20mmHg。治疗时,保证每天的治疗时间在8h以上。在整个治疗期间,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地监测,根据监测获取到的数据结果,适当地调整无创呼吸机的各项参数。同时医务人员还需要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用于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保证治疗的安全,提升治疗的有效性。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各项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恢复正常表示显效;各项症状有所改善,体征逐渐恢复正常表示有效;各项症状几乎无消失,体征仍旧处于疾病水平,病情甚至恶化表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进行检测,包括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pH值,并进行组间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组和试验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常规组的临床总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73.3%;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28例,总有效率为93.3%。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试验组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2.2 常规组和试验组各项血气指标的对比 治疗前,常规组和试验组PaO2、PaCO2、SaO2、pH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PaO2、PaCO2、SaO2、pH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如附表所示。

附表 常规组和试验组各项血气指标的对比()

附表 常规组和试验组各项血气指标的对比()

组别 PaO2(mmHg) PaCO2(mmHg) SaO2(%) pH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n=30) 51.89±2.57 54.51±3.08 70.43±5.69 61.03±3.58 75.41±4.28 90.23±4.07 7.94±0.65 7.86±0.37试验组(n=30) 51.76±2.63 60.75±4.12 70.48±5.63 52.46±2.87 75.38±4.31 97.86±5.27 7.93±0.66 7.14±0.23 t 0.194 6.644 0.034 14.028 0.027 6.276 0.059 9.052 P 0.847 0.000 0.973 0.000 0.979 0.000 0.953 0.000

3 讨论

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慢阻肺疾病的发病率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上升,呈现出一定的年轻化趋势[3]。研究发现[4],慢阻肺患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常见的如电解质紊乱、气道堵塞等,并且一旦肺部通气功能受到影响而发生障碍后,将会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随之演变为呼吸衰竭。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非常高,如果治疗措施不到位,将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从现阶段临床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现状来看,氧疗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治疗措施,将其应用在该疾病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对患者的症状改善和体征恢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实现提升治疗效果的目的,但是研究发现,在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时,患者的呼吸肌功能会受损,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因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创呼吸机应用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呼气末正压通气的治疗中,可以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在临床治疗效果和各项治疗后的血气指标方面,同常规组相比均要明显更优(P<0.05),说明了无创呼吸机应用的有效性,要比常规鼻导管吸氧效果更好,这与临床相关研究一致。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以低流量持续吸氧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损伤比较大,也容易引发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或者病情严重的患者而言,预后并不是非常的理想。相较于低流量吸氧治疗,无创呼吸行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提供持续不断的正压力支持,减少机体的耗氧量,提升呼吸的自主性和肺部通气量,具有治疗时间短、无创伤的优点,因而治疗的效果相对低流量持续吸氧治疗的效果更好。但是研究表明,无创呼吸机行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部分患者可能在治疗后血气指标恢复不明显,而这仍需临床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加以研究和证实。

综上所述,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借助无创呼吸机行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提升治疗的有效性,促进患者各项症状的改善和体征的恢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呼气血气呼吸衰竭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黑珍珠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