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分析

2019-10-26 06:10河南省新安县人民医院471000高立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4期
关键词:心梗高龄心肌梗死

河南省新安县人民医院(471000)高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接收的高龄急性心梗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本组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65~82岁,平均(71.0±3.9)岁,所有患者对研究目的等均有所了解,并且在开展此次研究之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报医院伦理委员批准。诊断标准:符合《临床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①无智力障碍、能准确接受实验观察的患者;②自愿参与到实验中的患者;③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有较好的依从性。④研究经医学伦理委会审查并批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②中途转院或停止接受实验观察的患者;③存在智力障碍的患者;④患有恶性肿瘤患者。⑤出血倾向者或已接受其他手术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院方在接到急救电话时,通过家属了解患者病史、病发状况,叮嘱家属不要随意翻转患者身体,将患者衣领解开,保证患者呼吸畅通,准备好所需器械和药剂后,立即赶往现场;到达现场后,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氧气供给,并对患者进行初步的检查,估计患者心梗的严重程度,并向患者注射止痛剂,同时通知医院做好相应的治疗准备,在送院途中,医务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心电图检查,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到院后,直接进入介入室进行急诊治疗,同时安抚家属情绪,保证急救环境安静[1]。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的症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还需继续观察)、无效(患者的病情没有任何改善或者出现了恶化的情况)。记录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生活质量:使用SF-36生活质量评定量表来进行评价,对比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性别占比、治疗有效率等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将均数±标准差作为计量资料(平均年龄等)的表示方法,t作为组间数据进行检验。进行比较后得出P,当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治疗显效+有效的病例数为48,治疗总有效率为96.0%;经过针对性的诊治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各项指标前后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3 讨论

急性心梗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病发时患者胸口有着剧烈疼痛,并伴随着心律失常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的情况,若不及时进行救治,将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且根据临床研究可知,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时间越早,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的保障越高[2]。根据大量的临床经验得知,患者进行急诊治疗的时间越早,其临床治疗效果越好,死亡率越低。对此,就需及时了解患者的临床特点,尽量在患者入院前就做好准备工作,及时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治。急性心肌梗死在老年患者中十分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接收的高龄急性心梗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进行探究。结合实验观察的结果,本组患者中,治疗显效+有效的病例数为48,治疗总有效率为96.0%;经过针对性的诊治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各项指标前后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治非常重要,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来制定诊治方案,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接受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心梗高龄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梗患者行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