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种植支抗和口外支抗在矫治上颌前突畸形中的效果对比

2019-10-26 06:13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528061陈了斐廖武堂胡青英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4期
关键词:切牙前牙附表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528061)陈了斐 廖武堂 胡青英

上颌前突畸形是临床上最普遍的错牙合畸形之一,患者常伴有切牙过度唇倾和咀嚼功能异常,其治疗以内收前牙、减轻矢状前突、改善牙弓形态和咀嚼功能为原则,其矫治关键是选择有效的支抗并科学管理[1]。目前临床上常使用口外支抗和微型种植支抗进行矫治,但两者都存在一定的优缺点,为此,本研究探讨微型种植支抗和口外支抗在矫治上颌前突畸形中的效果差异。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我院2016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65例上颌前突畸形患者,用奇偶数法随机分为A组32例和B组33例。纳入标准:①确诊上颌前突,且畸形属安氏Ⅰ、Ⅱ类[2];②18~60岁之间,口腔卫生良好;③均需行支抗矫治者;④患者知情同意,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A组男13例,女19例,平均年龄(23.75±4.03)岁,安氏Ⅰ类9例、Ⅱ类23例,下颌平面角:<29°7例、29~40°15例、>40°10例;B组男10例,女23例,平均年龄(24.51±3.68)岁,安氏Ⅰ类11例、Ⅱ类22例,下颌平面角:<29°5例、29~40°16例、>40°12例。两组一般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设计支抗本着减少前牙覆盖、有效内收上颌牙槽突并兼顾美观为原则,所有患者均需拔除两侧上颌第一前磨牙,而后用直丝弓托槽(杭州新亚)矫正,用不锈钢方丝(Ormco,美国)以滑动方式内收前牙。

A组行口外支抗矫治,配合口外弓、颈带和头帽强化上颌支抗效果,双侧矫形力在200~300g之间,患者每天需持续配戴12小时,并结合下颌平面角设定牵引力方向,高低角患者分别行高低位牵引。

B组行微型种植支抗矫治,将微型种植体(1.4mm×8mm,Ormco,美国)用链状皮圈将头部包裹成哑铃样,于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的牙槽骨处平行于临侧牙根植入种植体,种植体与两牙面成角30°。完成后用X线检查植入情况,观察半个月内无异常后利用拉簧以每侧150~200g的牵引力关闭拔牙间隙,每月复查一次,拔牙间隙关闭后,将种植体逆时针旋出。

1.3 指标与评定标准[3]比较两组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值和咀嚼功能情况。分别于矫治前和手术完成1年随访时利用X线头影分析软件检查SNA(上颌突度)、U1-SN(前颅底平面相对倾斜度)、SNB(下颌突度)、ANB(下颌与颅部相对前后位置)、U1-NA(上中切牙距上齿槽座点和鼻根点连线距离)、L1-NB(下中切牙距下齿槽座点和鼻根点连线距离)和L1-MP(下中切牙与下颌平面成角)等头影测量值,连续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利用咬合力测量仪连续三次检测上颌第一磨牙的咬合力,并取平均值;利用称重法检测咀嚼前后重量的比值,以此作为咀嚼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值比较 A组ANB、U1-SN、L1-MP、U1-NA和U1-L1矫治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上述指标及L1-NB矫治前后有显著差异,矫治后B组ANB、U1-SN、L1-MP、U1-NA和U1-L1均显著优于A组(P<0.05),见附表1。

附表1 两组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值比较()

附表1 两组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值比较()

注:与矫治后A组比较,*P<0.05;与矫治前比较,#P<0.05。

测量指标 A组(n=32) B组(n=33)矫治前 矫治后1年 矫治前 矫治后1年ANB(°) 7.13±2.44 5.22±1.83# 6.99±2.15 4.32±1.26#*SNA(°) 84.35±4.68 83.17±3.76 84.24±3.13 83.67±3.06 SNB(°) 78.03±3.86 78.75±3.61 78.14±3.77 78.51±3.96 U1-SN(°) 112.87±5.02 107.14±4.49# 114.07±4.86 104.92±3.32#*L1-MP(mm) 99.84±3.27 96.18±2.83# 98.36±2.98 94.67±2.13#*U1-NA(mm) 7.24±1.60 6.69±1.20# 7.34±1.78 6.30±1.11#*L1-NB(mm) 7.27±1.22 6.91±1.33 7.14±1.43 6.56±1.10#U1-L1(mm) 101.14±8.60 110.17±7.84# 99.07±7.95 117.47±7.60#*

2.2 两组矫治前后咀嚼功能情况 两组矫治后咀嚼效率及咬合力均高于矫治前,且B组各指标值高于A组(P<0.05)。见附表2。

附表2 两组矫治前后咀嚼功能情况()

附表2 两组矫治前后咀嚼功能情况()

注:与矫治后A组比较,*P<0.05;与矫治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矫治阶段 咀嚼效率/% 咬合力/lbs B组 33 矫治前 71.31±8.26 98.66±10.23矫治后1年 90.57±10.12#* 150.68±20.07#*A组 32 矫治前 71.28±8.37 100.13±10.35矫治后1年 80.39±9.11# 125.38±14.29#

3 讨论

研究显示,A组ANB、U1-SN、L1-MP、U1-NA和U1-L1矫治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上述指标和L1-NB矫治前后有显著差异,矫治后B组ANB、U1-SN、L1-MP、U1-NA和U1-L1均显著优于A组,说明两种矫治方案均能够达到一定治疗效果,但微型种植支抗较口外支抗效果更明显。分析原因是微型种植支抗的骨亲和性较强,能够达到较好的骨整合效果,其产生的横向机械力能够有效对抗正畸所需负载,有效防止矫治过程中发生的顺时针旋转[4]。两组间U1-NA和ANB等指标差异提示微型种植支抗能达到更好的内收前牙的效果,其原因是微型种植支抗能够提供更强的矫治力、稳定性更高,而且其能够对前牙形成整体内收,有利于牙槽骨的改建和改善上前牙唇的倾斜情况,同时微型种植支抗无需配戴头帽、颈带等,其较口外支抗美观度更高,患者更愿意配合治疗,其矫治效果也更好[5]。该结果与田国永等人研究结果一致[6]。

同时研究显示,两组矫治后咀嚼效率及咬合力均高于矫治前,且B组各指标值高于A组,说明微型种植支抗能够达到更好的改善咀嚼功能的作用。其原因是微型种植支抗能提供的矫治力更强,而且其能够对前牙形成整体内收,因此其在有效提供上颌支抗的情况下,还对个性化牙尖交错牙合提供有力保证,因此其对改善咀嚼效率及咬合力更明显。

综上所述,微型种植支抗相较于口外支抗能提供更好的矫治力,有效内收前牙,改善患者前突畸形和咀嚼功能。

猜你喜欢
切牙前牙附表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紫地榆不同提取物对脱矿牛切牙再矿化的影响
附表3 湖南省2018年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名单(二)
湖南省2017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名单
浅议前牙死髓变色美容治疗的初步探讨
纤维桩与金属桩在前牙修复中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