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10-26 06:10河南省新郑市人民医院451100王永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4期
关键词:阿德福干扰素抗病毒

河南省新郑市人民医院(451100)王永飞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临床常见的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之一,若不及时加以治疗,后期可能会恶化为肝炎、肝硬化,甚至演变成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本研究对比分析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和单一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CHB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诊断均符合2008年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指南》的相关标准[1]。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观察组: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42.26±5.62)岁;对照组: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2.97±4.7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一般的保肝、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片(正大天晴药业有限公司,名正)治疗,每次10mg,1次/d,口服,持续一个疗程,即6个月;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干扰素α-2b(安达芬),第1个月用量500万IU,1次/d,采用肌肉注射;之后的第2~6个月改为隔日500万IU。

1.3 评价指标 ①治疗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ALT复常率、HBeAg、HBV-DNA转阴率情况,其中ALT采用自动生化仪检测,HBeAg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BV-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②治疗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有效、好转和无效。总有效率=(有效+好转)/总例数×100%。③治疗后,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9.0分析数据,(x± 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化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ALT恢复正常率,HBeAg转阴率和HBV-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化检测结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经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92%(63/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6%(51/65)(P<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治疗期间,实验组出现头痛3例、恶心7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3.85%,对照组出现恶心4例,乏力3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77%(P>0.05)。

3 讨论

目前对于乙肝仍处于控制治疗阶段,即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抑制病毒的复制,使之处于稳定期,减缓肝细胞炎症坏死及向肝纤维化,降低肝癌的发生[2]。治疗该疾病的药物有两大类:干扰素和直接抗病毒。阿德福韦酯在体内水解为阿德福韦,持续抑制HBV的复制,达到抗病毒的作用。干扰素能诱导人体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的细胞因子,作用靶位是RNA,抑制HBV-DNA复制和病毒蛋白的表达,起到免疫调节和抗病毒的双重作用。基于此,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能持续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至低水平的表达,降低并发症和复发率。本研究结果表示,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ALT恢复正常率,HBeAg转阴率和HBV-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92%(63/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6%(51/65)(P<0.05)。在治疗期间,实验组出现头痛3例、恶心7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3.85%,对照组出现恶心4例,乏力3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77%,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脂治疗乙型肝炎能快速,有效改善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和HBV-DNA转阴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借鉴。

猜你喜欢
阿德福干扰素抗病毒
Ⅰ型干扰素抗HIV作用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阿德福韦酯联合加味逍遥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观察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肝靶向干扰素对小鼠免疫毒性的初步研究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