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19-10-26 06:10河南省清丰县第二人民医院457300刘红霞杨飞然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4期
关键词:附表糖化空腹

河南省清丰县第二人民医院(457300)刘红霞 杨飞然

糖尿病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常见流行病,已经成为继心血管、脑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威胁人类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1]。受人们饮食和生活习惯等的影响,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逐年递增,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负担。据最新的医学调查显示,中国人糖尿病的发病率高达11.6%,已经成为一项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在临床上糖尿病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等症状,其治疗以药物治疗、饮食及运动等结合为主。由于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根治的慢性病,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做好早期的诊断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是反应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最简单可靠的两个指标,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两个指标。而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代表机体2~3月以来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价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3]。基于此,本次实验主要探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及糖受损诊断中的价值,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3月~2018年7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8例糖尿病及糖受损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糖尿病患者9例,糖受损患者9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在30~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5.8)岁。参与此次实验的研究组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标准》[4],排除肾病、心功能不全等其他疾病的干扰。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18例健康人员作为健康组,男性6例,女性12例,年龄在39~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6.1)岁。参与此次实验的患者均事先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我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2ml的静脉血,将其置于干燥管内,以备血糖检测使用。随后让所有患者均服用75g的葡萄糖液250ml,于2小时后再次采集2ml的静脉血,进行餐后血糖的检测。并抽取所有研究对象2ml的静脉血置于EDTA抗凝管中,以备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血糖检测:将血液样本进行离心,提取血清,采用上海科华公司生产的ZY-1280全自动生化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分析,质控为郎道多项复合质控血清,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进行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血清采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法,借助BIORAD-D10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对所有检测结果做好记录,比较分析研究组和健康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情况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糖尿病和糖受损患者血糖各项指标比较;对比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实验中的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为计量资料,使用()表示;不同检测方法的准确率与漏诊率为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涉及到t值和P值的计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 与健康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附表1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附表1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组别(n=18) 空腹血糖(mmol/L)餐后2h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研究组 6.09±0.18 7.57±1.19 9.95±4.06健康组 4.99±0.23 6.21±0.34 7.23±3.05 t 15.9792 4.6622 2.2725 P 0.0000 0.0000 0.0295

2.2 糖尿病与糖调节受损者血糖指标比较数据显示:与糖调节受损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较高。说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与患者体内糖调节功能呈正相关关系,各项指标的高低代表着疾病的严重程度。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2。

附表2 糖尿病与糖调节受损患者的指标对比()

附表2 糖尿病与糖调节受损患者的指标对比()

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 8.99±1.56 10.22±1.09 9.32±2.23糖调节受损者 7.27±1.05 9.21±0.51 7.44±1.34 t 2.7440 2.5178 2.1679 P 0.0144 0.0228 0.0456组别(n=9) 空腹血糖(mmol/L)餐后2h血糖(mmol/L)

2.3 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 对研究组中的18例患者分别予以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以比较三种不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数据显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最高,说明联合检测具有最佳的诊断价值。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3。

附表3 不同检测方法灵敏度、特异度比较

3 讨论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较高;同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各项指标明显高于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各项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三者联合起来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以上数据说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联合检测在糖尿病及糖受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不仅能够大大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还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治疗和康复。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检查方法,空腹血糖具有瞬间性、波动性等特点,且灵敏度较低,难以准确反映患者的病情。而餐后2h血糖,又易受到饮食、食物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也只能反映某一段时间内患者体内的血糖变化。糖尿病作为一种高血糖疾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是了解血糖控制良好的重要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长期作用的结果,与血糖的含量高低呈正相关关系:即血糖水平越高,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也就越高。将三者的联合起来进行检测,可以实现最佳的检测结果,从而保证糖尿病及糖受损诊断的准确性。

因此,在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诊断中,将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联合起来进行检测,诊断价值最佳。将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三者的联合,可以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反映患者的血糖控制控制效果;同时也便于患者早期症状的诊断,以便预后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附表糖化空腹
采血为何要空腹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绝经后非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附表3 湖南省2018年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名单(二)
湖南省2017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名单
空腹喝水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