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抢救措施及护理体会

2019-10-26 06:10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510800梁燕君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4期
关键词:心内科收缩压心率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510800)梁燕君

急性心力衰竭为一种急诊科、心内科常见疾病,主要症状为身体疲乏、运动耐力降低、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及劳力性与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目前,临床对于急性心力衰竭通常采取急诊抢救措施,同时辅以护理干预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抢救措施及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急诊抢救的64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47~77岁,平均年龄(58.6±7.4)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抢救并给予全方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在分诊护理人员接诊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快速判断病情,并在5~10min内将患者送入抢救室;②急诊医师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在实施抢救的同时办理缴费、检查及住院等手续;③急诊医师在接诊后15min内首先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给予吸氧(鼻导管吸氧或者面罩吸氧、无创通气等,在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血氧饱和度、心电监护等,同时根据患者病情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并酌情给予患者氨茶碱、硝酸甘油、吗啡、西地兰及呋塞米等药物实施抢救,另针对病因给予对症治疗;④在抢救过程中,为患者抽血查血常规、凝血常规、血气分析指标、急诊心肌酶、poct肌钙蛋白、poctBNP及急诊生化八项等多项检查,同时采取胸片、18导联心电图等检查,当检验科接到检验标本后,在30~120min后务必完成报告,若有危急值随时上报,放射科胸片报告在30min内完成;⑤根据抢救效果与检查结果将患者收入心内科或ICU。

1.3 观察指标 观察64例患者的抢救效果及血压与心率的变化情况。其中抢救效果包括显效、有效及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彻底消失,同时呼吸、心率也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偶尔出现咳血性泡沫痰,同时呼吸、心率均明显好转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抢救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处理数据,血压、心率用表示,以t检验;抢救效果用百分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4例患者抢救显效38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抢救总有效率为96.9%(62/64);抢救后,64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详见附表。

附表 64例患者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比较()

附表 64例患者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比较()

注:与抢救前相比,*P<0.05。

心率(次/min)抢救前 166.4±52.5 104.2±16.7 103.8±9.6抢救后 121.5±42.8* 72.5±12.4* 72.5±6.8*时间 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3 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指的是急性发作或者加重状态的左心功能异常所引发的心肌收缩下降与心脏负荷上升,从而造成急性心脏排血量突然下降,同时肺循环压力与周围循环阻力明显上升,最终导致肺循环充血继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同时还可伴有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以及心源性休克的一种临床综合征[2]。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心力衰竭发病率不断上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由于急性心力衰竭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因此,最好在患者发病30min内积极控制病情,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与改善患者预后[3]。

本院在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急诊抢救过程中,首先对患者病情进行快速判断,并在5~10min内将患者送入抢救室,接着为患者开通抢救绿色通道,有效节省了抢救前滞留时间;待急诊医师接诊后立即对患者采取吸氧、血氧饱和度及心电监护等基本措施,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并酌情使用药物进行抢救,此为抢救的首要任务,同时也为抢救的核心内容;在抢救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各种检查并在抢救后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送入心内科或ICU继续接受治疗,可节省检查结果等待时间,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64例患者抢救总有效率为96.9%;抢救后,64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下降。提示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急诊抢救与全方面护理的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心内科收缩压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