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涂阳肺结核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9-10-26 06:10广东省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523000梁葵弟卢爱莲马友秋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4期
关键词:出院住院心理

广东省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523000)梁葵弟 卢爱莲 马友秋

临床将痰涂片阳性肺结核者,称之为涂阳肺结核,结核杆菌作为结核病主要传染源,严重影响社会公共卫生;对此,加强疾病预防与控制尤为关键。临床护理路径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在治疗期间,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以时间为横轴,以优质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住院期间护理计划,按计划安排逐渐完成护理目标,提高临床护理的计划性、科学性,实现医疗服务的持续改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88例阳性肺结核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0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签署了书面知情书。对照组女性22例、男性26例;年龄17~70岁,平均年龄(35.1±6.8)岁。观察组中女性19例、男性21例;年龄15~64岁,平均年龄(40.2±7.1)岁。病人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等药物保守治疗,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年龄而定。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评估、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环境干预等。观察组施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并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患者住院时间合理安全护理干预内容。①住院1~3d: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设备设施、相关制度等。入院护理评估,告知患者各项检查注意事项,指导咳嗽吐痰处理方法,标本的留取方法,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前准备。加强入院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执行医嘱,加强用药指导。②住院期间: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各项检查、检验前的宣教。直接面视下督导服药,避免自行减药及停药。加强住院期间健康宣教,观察治疗效果、用药反应。护理安全措施到位,给予正确饮食指导,在不违背医院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满足患者各项住院与心理需求。③出院前1~3d:观察病人一般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疗效等。加强生活指导、心理护理,并做好出院指导。向患者讲解运动、休息与消毒隔离措施,以及疾病并发症等相关知识。④出院当天:协助病人办理出院手续,加强出院指导,让患者了解遵医嘱规范服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的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SAS量表)、抑郁(SDS量表)、心理状态。比较两组痰菌转阴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22.0学软件,计量数据用()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改善情况 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前后两组SDS、SAS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附表1所示。

附表1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附表1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SDS SAS实施前 实施后 实施前 实施后对照组 48 56.32±4.33 49.36±3.33 56.36±5.36 49.32±2.33观察组 40 57.21±4.25 36.35±3.24 55.28±5.24 35.69±2.18 t 0.968 18.747 0.951 28.131 P 0.336 0.000 0.344 0.000

2.2 痰菌转阴情况 观察组的痰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如附表2所示。

附表2 痰菌转阴比较(n,%)

2.3 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满意度为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58%(43/48),P<0.05。

2.4 住院情况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3.56±1.21)d、住院费用(5460.32±352.32)元,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5.28±1.33)d、住院费用(5525.56±411.32)元(P<0.05)。

3 讨论

肺结核病因复杂、病程长、易感染、易复发,需要长时间服药治疗,并定期展开肝肾功能检查,调整治疗方法或药物服用方法。治疗效果不仅与药物控制有关,更得益于临床护理干预效果,优质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调整患者身心状态,还能够提升患者健康知识认知度与掌握度。尤其是涂阳肺结核患者,服药的规范性、合理性、依从性,将直接影响临床疗效与病情转归。患者在治疗期间,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与消极情绪,对长时间的服药治疗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将直接影响整体疗效;对此,寻求行之有效的护理方式,调整患者身心状态,提高其护理配合度、满意度,以及自我管理、护理能力尤为关键[1]。

涂阳肺结核疾病护理难度大,应本着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观念,向患者展开优质护理服务,继而提高医疗质量。临床护理路径是集专科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为一体的整体护理途径。施以护理为主的临床路径服务计划,不仅能够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规避护理漏洞,同时可节约护理费用,减少患者住院天数,最重要的是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临床护理路径是单病种质量、成本管理的标准化模式,核心是将某种疾病涉及的治疗、检查、护理等活动标准化,确保病人在正确的地点、时间,得到正规的诊疗服务,继而实现预期的理想治疗效果。对刚入院患者,应全面掌握患者一般情况与病情等情况,设立患者个人资料档案,并整理入库。综合评估患者病情,经过医护人员讨论后,制定个体化的临床护理路径清单,并且由临床护理小组严格执行。针对患者出现的负面心理与消极情绪,应在护理过程中始终进行渗透,做好患者咨询服务,提高患者护理配合度与信任度。加强健康教育,纠正患者错误的治疗观念与态度。通过患者健康知识认知度的提升,带动自身管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使其充分意识到合理饮食、运动、用药等,对疾病转归的重要性。在护理中,多做患者家属思想工作,使其给予患者更多的家庭力量支持,同时起到指导与监督患者合理用药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鼓励患者主诉不适表现,由医护人员讨论总结后,执行更适合于患者治疗与护理的措施[2][3]。

临床路径护理的预见性、计划性护理效果,以及护理质量的改进均优于常规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在强化基础护理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患者病情、需求等,主动向患者施以人文关怀,侧重患者心理、精神压力、情感需求等方面的干预,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治疗、护理、预后状态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明确记录患者每天的病情、心理变化情况,出现药物副作用后,及时向医生反馈。在其基础上,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方案,尽可能地避免耐药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推荐国家免费提供的药物,减少病人经济负担。对身体无明显症状患者,可指导其出院治疗。在出院前,应做好出院指导工作,要求其定期复诊与规范用药。设立患者及其家属联系卡,通过网络、电化等方式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病情转归、身体恢复等情况。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护理的干预,能够提高痰菌转阴率、护理满意度,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缩短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此,值得深入研究。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主诉不适、护理需求与护理意见反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内容,继而提高临床路径护理计划的针对性、实效性与科学性。

猜你喜欢
出院住院心理
妈妈住院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延伸护理在出院糖尿病患者中的实践研究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