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特殊教育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2019-10-26 01:19王光丽
人物画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语文

王光丽

摘 要: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特殊学生的综合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教师必须掌握特殊教育的性质,明确实际的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语文课堂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融合点,有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利用别开生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这样才能使实际的特殊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关键词:特殊教育;语文;心理健康教育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在特殊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实际的特殊教育工作中实现了对智障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的优化,通过特殊的方式对智障学生进行训练与指导,使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总体上得到提升,使智障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素质与行为习惯。

一、特殊教育语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存在的问题

受到应试教育理念和特殊学校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的教师都会以自身的经验为参考,以教材为中心进行语文备课和讲课,或要求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这会严重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有的教师认为课堂内容繁多会过度的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会根据具体课堂教学需求和学生学习诉求进行相关元素的引入,这会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与心理健康教育产生抵触和厌倦的情绪。有的教师习惯单向进行语文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的灌输,即便提出问题,也会快速公布答案。这导致了大部分的学生对教师存在较强的依赖心理,后续遇到问题或面对困难时,不愿意主动进行分析与探索。有的教师本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思想较为有限,缺乏耐心、爱心、信心,容易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出现断层。教师在无法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症结的情况下,难以及时对心理健康教育和语文教学的方法进行调整。当下,部分教师所设计的实践探索环节较为固定,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和教育要求进行创新和整改,单一、枯燥的活动无法全面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有的教师在进行活动的规划和教育方法的选择过程当中,没有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兴趣、水平、技能、思维、素养等的发展情况,利用相同或相似的教育方法或心理辅导方式,难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

二、在特殊教育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1. 规范智障学生的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智障学生因为智力问题,所以在日常行动的过程中会受到限制,对于道德观念与是非标准并没有清晰的界定,所以在行為方面存在不合理性与难以调节的现象。基于语文学科的特性,在培智学校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语文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即将语文知识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传递给智障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下,智障儿童的心理状况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智障学生内心暴躁的情绪也会得到平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智障学生的心智更加理性,使智障学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注意教育的层次性与渐进性,将语文知识与心理健康知识有机结合,同时教师也应该时时关注智障学生的言行举止,适当对智障学生进行基本素质培养,最终实现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下综合提升智障学生的整体素质。

2. 注重对智障学生情感的培养

培智学校的学生都是智障学生,无论是在生理、心理、情感上与正常学生都存在着本质性的差别。智障学生通常在心理与情感上也表现出弱的一面,因此常常表现为情绪异常与脆弱。智障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家庭生长环境,造成智障学生存在个性特殊、暴力倾向等不良现象。为了帮助智障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将心理健康相关辅导概念渗透到学科教育中,本次研究分析的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正确地向智障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可以拥有健康的心态以及积极的情感体验,发掘其智力潜能,让智障学生可以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与大自然的智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培智学校教师需要想方设法地让智障学生的内心充满阳光,予以更多的关爱,从而激发出他们内心潜在的对生活的希望与信心,帮助他们走出痛苦,感受快乐。

3. 语文课堂上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由于智障学生相比正常的同龄学生在理解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尽可能通过气氛渲染来使智障学生受到感染,更加直观、清晰地使智障学生明确本次教学的内容与目的,这对于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师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可以在课前结合语文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制作一些有趣的画报张贴在教室当中,在正式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教师可以先带领智障学生参观画报,同时向智障学生讲述这些画报当中所蕴含的内容,实现一定的课前铺垫。在进行充分的课前铺垫后再正式进入教学环节,这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智障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画报,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人文氛围,同时感受语文魅力,使智障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

三、结束语

培智学校作为特殊教育学校其主要的教学对象即智障学生,由于智障学生的行为不受到思维意识的约束,因此通常具有一些极端的行为与情绪,并且严重程度要高于正常的同龄学生。培智学校面向智障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其改善不良情绪及行为,提升综合素质。语文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其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载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将语文知识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最终使智障学生走向健康成长的轨道。

参考文献:

[1]袁美英,刘兆宇.生活语文低年级段新教材拼音、生字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J].现代特殊教育,2019(09):34-38.

[2]赵静.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9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一)[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9:3.

[3]王昊.听障学生语言康复理论的语用学研究——以吕明臣听障学生自然语言获得研究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19,41(04):47-50.

[4]王丹.孤独症学生混合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以《老师与同学》一课的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9(03):48-50.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语文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