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技巧之“主题”

2019-10-30 02:34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族人黄豆主题

考查小说的主题,主要通过考查文中某个关键句的点题作用;结合标题、主线等理解小说主题;领会、探究作品的意蕴、启迪意义等。

小说的主题,指的是作家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图景、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贯串作品始終的基本思想。如果说情节是小说的躯体,人物形象是小说的血肉的话,那么主题便是小说的灵魂(即小说意义的核心);主题的深浅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而,欣赏小说,必须着重理解它的主题思想。

一、小说主题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小说的主题往往不是单一的,无论人物性格,还是一个事件内部或一系列事件之间的冲突与纠葛,都会导致小说主题的复杂性。读者面对众多相关、相对甚至截然相反的信息,对主题的感悟有时难以道清。例如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讨论的是善与恶的合理性,作者在小说里提出了一个问题:“是饿死呢,还是当强盗呢?”那个仆人一直在善与恶的边缘徘徊,当他先前谴责别人时,我们认为有理;当他以恶制恶时,我们也觉得合理。然而,善与恶怎么会同时具有合理性呢?小说只给出了使我们困惑的问题,却没有提供答案。

有时,主题的复杂性、矛盾性还缘于作者面对复杂的文本“现实”时,自我价值判断的含混。比如莫泊桑久负盛名的《项链》,其主题究竟是想谴责玛蒂尔德不切实际的爱慕虚荣,还是在同情一个不失自我尊严的小人物被命运捉弄?作者对玛蒂尔德既有嘲笑又有敬意,既有叹息又有悲悯,反映到小说的主题上自然五味杂陈。

二、解读小说主题的基本途径

阅读一篇小说时,具体可以从哪些角度理解、探究作品主题呢?

其一,吃透小说标题。有些标题会直接点明主题,有些标题则一语双关,它们对主题的表现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解读小说作品,要善于依据标题领会主旨。例如王琼华的《最后的黄豆》,其思路结构在于“爷爷吃黄豆偷艺——爷爷挣下大染坊——爷爷兑染坊抵债——爷爷的临终遗言——最后的黄豆之谜”。在这个文本中,“最后的黄豆”既是爷爷留给“我”的物质财富(“黄豆”实为金豆),又是一笔精神财富,同时也是爷爷留下的人生教训——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像小说中的父亲,即使拥有再多财富,到头来也只能挥霍一空。再仔细揣摩“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扰我了”“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等文句,不难看出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有二:一是“爷爷”通过一生奋斗留给“我”的物质遗产,是现实世界中的财富;二是“爷爷”留给“我”的人生教训,启发“我”对物质要有清醒认识,是精神财富。

其二,关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情节、人物是分析主题的重要材料和基础。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描写一个老渔夫在海上与一条罕见的大鱼搏斗了三天,终于征服了它;在返程途中,他又不得不与前来抢夺大鱼的鲨鱼群搏斗,最后只带着大鱼的骨架回到了家。小说意在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人与命运的搏斗:老人在海面前,是渺小的,如同人在命运面前一样;然而老人却不屈服于大海,不屈服于命运,“你可以消灭他,但却打不败他”,这就是作家想要表达的思想。又如高尔基笔下的悲剧英雄丹柯,他带领族人穿越黑森林,本是为了让大家重新找到自由的乐土;但缺乏勇气与耐性的族人却禁不起长途跋涉的辛苦和大雷雨的考验,他们先是抱怨,继而指责,最后甚至合围,想弄死势单力薄的丹柯。丹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毅然抓开胸膛,高举自己燃烧的心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拿个人生命换取了族人的自由和幸福。此举表现出丹柯勇于追求自由的理想主义精神和一心为公的高尚品格:面对奴隶命运的坦途和通往自由之路的艰险,他毫不犹豫地听从了自由的召唤,并号召族人都行动起来;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个人生命与集体幸福的冲突,他坚定地选择了后者。而族人在穿越森林后对丹柯的遗忘乃至对其热情的踏灭(“充满了希望的快乐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死,也没有看到丹柯的勇敢的心还在他的尸首旁边燃烧。只有一个仔细的人注意到这个,有点害怕,拿脚踏在那颗骄傲的心上……”),则进一步昭示了丹柯此举的悲壮性,其崇高的理想主义精神令人击节。

其三,留心环境描写。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一定会打上时代的烙印,为此,我们还要学会剖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所投射出的时代特征。

其四,揣摩创作意图。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创作个性等,有助于理解其作品的主题。

综上所述,概括主题时一定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有认识上的偏见或情感、情绪上的偏激;决不能没有认真阅读原文,就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不能缺乏针对性地评价作品。另外,理解小说主题还应从作品整体去把握。

猜你喜欢
族人黄豆主题
我的爱和恨
数黄豆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重建了506次的大索桥
黄豆枕头
浊流中的一粒豆
死亡谷里的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