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加强人文教育改善学生行为习惯的路径探索

2019-10-30 04:19左姗华
北方文学 2019年27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行为习惯高职院校

左姗华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薄弱,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日常学习生活、共同协作精神等各方面的人文教育缺失较为严重。本文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教育现状,剖析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探寻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改善学生行为习惯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行为习惯

我国高职院校综合教育发展迅速,由原来的精英化发展改革到了目前的大众化趋势。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在校学生情况,强化并改进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充分体现基础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特点,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改善学生行为习惯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教育发展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人文教育的现状

人文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促进人性境界提升、理想型人格塑造和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有效实现的教育,人文教育的实质就是人性教育,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可以经由多种途径养成,比如:基础文化知识面的广泛应用、学习文化知识的氛围、具有深远意义的人生实践体验等等。人文教育是内在精神品格与外在人文知识学习的融合,强调自身教育的觉悟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解。良好的人文教育对于健全人格的形成、抗压能力的提升和适应环境能力的养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

首先,思想道德教育方面。高职院校具有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与传统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学目标相比,现阶段的高等教育目标不仅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做事”,更加重要的是需要教师通过教授理论基础知识与学习技能的内在结合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教育很大程度上跟不上教学目标,学生只是简单学会外在的人文教育知识,内在的人文教育知识没有得到具体的体现,影响学生日常生活和日后融入社会团体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理想信念模糊不清,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在诚实守信方面意识极其淡薄。由于缺乏对党的正确认知度,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向中心思想聚集,较差的基础知识不能够进行全面细致地研究分析,认为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很是枯燥乏味,对两课不感兴趣。

其次,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致使学生的抗压力弱,可能一点点小事就会对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没有足够判断是非的能力,容易轻信他人,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只要自己认定的事情不论对与错立场都非常坚定,这样就比较容易被他人所利用。

最后,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方面。由于对学习的兴趣不大,厌学情绪表现明显,对我国的優良传统与民族历史的优秀文化了解不够。由于独生子女较多,家长过于呵护,满足学生一切的物质与心理需求,这样的有求必应使学生的社交能力下降,学生缺乏独立性与自立能力,自我意识表现强烈且较为顽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个人的卫生习惯也较差。在团队协作精神方面,在集体学习与工作时只是一味的突出自我,不注重整体利益,缺乏团队协作精神[2]。

二、高职院校学生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课基础不乐观

近年来高职院校扩招,一方面为国家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使大批学生拥有了可以继续深造的机会,但同时也使各类高职院校的整体生源基础素质大幅下滑。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时文化分数较低,理论基础知识水平低于普通高校学生,学生的整体素养相对受到严重影响。

(二)文化课基础知识水平导致人文教育知识的匮乏

高职院校对报考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的要求降低,造成高职院校的整体文化底蕴较差,学生报考高职院校是因为学生个人对基础专业存在着个人爱好。有些学生之所以会选择高职院校并不是因为自己有哪一方面的专业特长,而是由于自身的文化课分数过低,报考普通高校没有希望,转念报考一些专业类院校,这类学生不仅文化知识底子差,专业方面底子也不理想,这样的生源结构使高职院校整体的人文教育不容乐观。

(三)专业类的教育理念阻碍人文教育的健康发展

由于专业类的技能可以带来不同的物质收入,对学生来说较为实用,所以学好专业类技能的价值非常重要,使学生侧重于专业类教育理念,从而忽视了哲学、史学、文学和法学等理论基础知识学科,这些理论基础知识学科很大意义上体现了个人的修养、人生价值的追求、正确的精神信念,理论基础知识的忽视对改善学生行为习惯形成很大的阻力。

(四)人文教育的理解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淡薄,对基础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烈,表现出我行我素、自由散漫的行为习惯,不重视理论基础知识,影响学生对专业类的理解,使他们的人文教育素养得不到提高[3]。

三、加强人文教育、改善学生行为习惯的有效路径

(一)转变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

教师在授课时要强调专业教育与理论基础教育同等重要,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让他们既具备基础的文化知识素养,又掌握了专业知识技能,既有扎实的基础文化知识,又有个人追求、热爱祖国、时刻心系社会,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德才兼备的可塑之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开设哲学、史学、文学、和法学等可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正确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变化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得到提升,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大量的经典著作,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历练,以提升人文素养,有效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

(二)构建重视人文素养的家庭教育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任教师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也是孩子最好的教师,家庭的启蒙教育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家庭氛围的好坏严重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因此,想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父母需要加强自身素养,营造具有浓厚的人文素养家庭氛围。

(三)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校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小的社会,校园文化所呈现的人文教育对学生形成自身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教育起着引导作用。校园是学生步入社会的一个转折,校园文化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进入社会后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水平。加强人文教育不是学校开设相应的教育课程就可以达到要求,人文教育是一个长期进行熏陶、耳濡目染的过程,所以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能够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教育的加强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开展文学社等各种社团活动;开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活动;举办人文教育专题讲座;举办各种竞技比赛等。灵活多样的校园活动,可以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

(四)发挥社会导向作用

校园是一个小家庭,社会是一个大家庭,社会舆论对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导向作用,报纸、电影和网络等传媒传播的信息直接影响着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要将传媒中存在的个人享受主义、追求高端产品、名利大于一切等一些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摒弃,通过网络、电影等各种形式,宣传并弘扬社会的正能量,为学生建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教育需要高职院校联合社会各界、教育部门以及学生才能共同实现,缺一不可。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教育的缺失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阻碍了社会文明的前进步伐,高职院校加强人文教育改善学生行为习惯是一个漫长的历程,需要社会各界的通过协作才能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何克奎.高职院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探析[J].广西教育,2011(24):14-15.

[2]安晓玲.提升高职艺术类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初探[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5,4(01):34-35.

[3]马俊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09):39-40.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行为习惯高职院校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