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教学再议

2019-10-30 10:17戴汝潜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工整合体笔顺

戴汝潜

近两年,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开始得到重视,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许多老师也懂得了率先垂范的道理,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但是,究竟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写字教学,如何设计收效明显的写字教学,需要采用怎样的方法和策略面对五花八门的模式妙招?还是需要深入思考的。

有必要厘清三个基本理念。一是要分清写字和书法是两个相关但内涵不同、功能不同(或者说是两个目标)的概念。

书写起步于识字的需要和信息交流的需要,基本属性是,汉字是书面信息沟通的工具。而书法则是在熟练书写的基础上,按照确定的基本法则,融入了个性化的审美,具有了相应的艺术性、观赏性。书法的学习要接受书法行家的教导,从事专门的训练。由此可见,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前者,即语文教学中基础性的书写教学。它是识字读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没有熟练书写基础的书法是不可思议的,试图用书法“弯道超车”取代书写训练是有害无益的。

这就涉及第二个基本理念,即书写是有阶段性的。一般说来,它是小学低年级的重点学习内容,也就是说书写技能必须在这个阶段达到目标规定的要求,不可以后拖。这个“阶段性意识”是师生都要明确在心的。有这个阶段性认识,是基于后续学习的需要,凸显着它的工具性。但是,由于这个工具是书写汉字而不是其他。因此,这就又引出第三个不容忽视的理念,即它的教育教养性。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汉字本身具有文化属性和艺术属性。比如,外形的“方块样式”、笔画的“交接离合”、结构的“意音呈现”、执笔的“坐姿握式”、书面的“工整美观”以及习惯的“书如其人”等六个方面。

以上即说明书写教学需要明确的三个基本理念:基础工具性、目标阶段性、教育教养性。

下面具体谈谈书写教学。

写字需要一个基本条件,即认识字。注意这里不仅仅是说认字,认字只求知音即可,而识字至少还需要知形的结构与细节、理解字意、会书写等。所以,认得的字未必写得出是常有的事。而熟悉字的构成细节和初步理解字意是写字的基本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的“描红”不是写字,只是在练笔画,是字被肢解了的机械动作,没有或缺少写“整体字”的全局意识,实际教学效率是有限的。即使描完了,整个字未必会写,更谈不到写好字。除非有经验的老师或家长做前期引导,告诫其描红的意义和作用。然而,这常常被人忽视。这就是说,当我们觉得孩子们“认”字了,却没有让孩子清楚地掌握字形之前,让他们写字是不可能收到好效果的。一般情况下,由于汉字的示意功能,决定了正确掌握字形结构的前提是理解字义。而理解字义是在文字的语言环境中完成的。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强调“识读”先于写、重于写的根本原因。书写是技能,识读理解是智慧,在思维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急于写,欲速则不达。有心理学方面的学者说,写有助于识记,当然不能说不对,因为动手写了,肯定有助于记忆。问题是在熟读课文中,即理解文义的过程中识记是不是更便捷、更深刻地实现了理解,从而记忆会更有效。与之相比,从书写的角度看,由于识记不熟,“想一笔、写一笔”,是注定写不好的。所以,写字之前对字形熟悉是非常重要的前提。不要急于写,即使有种种说词、压力也不必为之所动。要确信“读识读”长智慧,智慧有助字形结构与细节的识别,从而有有助于流畅地完成写字的程序性操作。

那么,怎样判定何时具备书写的条件了呢?很简单,那就要看是否做到“会写字先要会说字”了。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比如要练习写“李”字了,那么,要做到先会说出“李”字怎么写。我们把它叫作合体字的“五言析形法”,即:

能够完整、正确陈述之后,学生们已经做到心中有数、手握蓝图了。此时落笔书写完全是自主自为的操作,与描红有本质的区别。这个“质”首先是表现为默写,而不是断续描红、照猫画虎;其次是结构上的整体把握,由于知道基本结构,所以,当写上部时会懂得给下部留着空间,写左面会给右面留下余地,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智慧的本事——是可以享用终身的教育教养,书写的心理迁移远比“想一笔写一笔、急功近利”重要得多!我在二十多年前倡导“先识后写”的策略,反复讲《熟读、复述是法宝》,正是这个道理。总之,要让每个孩子养成习惯,写字之前先仔细观察、分析字的结构。此间需要建立一个“型”的新概念。这是结构类型的“型”,不是具体字形的形。这个“型”,大致状分——

上下结构比例与左右结构比例为1:1,1:1:1,小:大,大:小;

外包结构分:上左,上右,左下,上左下,左下右和左上右下;

对称结构:无论上下左右注意取中。

说到这里,人们会发现,你说的都是合体字呀。是的。它们应该是在独体字基础上才好完成。对于绝大多数的合体字来说,只要熟练掌握每个字的“析形”之法,就可以做到“不练也会写”。如果各个字都做到“不练也会写”的程度,将来用电脑写字的时候,无论用形法还是音法都是极为正确、快捷、有益的。司空见惯的“提笔忘字”“错别字连篇”,自然就会根绝。

那么,书写独体字该怎样进行呢?要练习写字,必须从独体字起步。如何起步?什么时候起步?关键在哪里?为此,必须清楚书写目标达成的要求是什么。

写字要明确三个基本目标要求——①正确②工整③熟练。当然,还有两点,一个是好看,一个是风格(个性化,自成一体),显然这后两点不是“识字”阶段的任务,那是日久天长,技能熟练之后的事,所以,不能操之过急。但是,前三点是必不可少的。理论上说,一个是本体的内容(正确),一个是本体的形式(工整),一个是本體的工具属性(熟练)。第三条熟练是必须的。只有熟练了才用来方便,比如,要作文,不熟练想写写不出,思路断了,灵感跑了。要书写跟上思维,才能够充分发挥工具的性能。当然,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然而这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它的基础是前两条,即正确、工整。要正确就要清晰地把字形印在脑子里,认得熟!这就是反复强调“熟读”的原因之一。熟读,生字复现次数多,记忆才深刻!独体字尤其不能急于练习写,否则必然是“想一笔、写一笔”,既令人心烦苦恼又没效率。识得清晰,没有心理障碍,写才会顺畅。所以急不得!传统的独体字写字教学采用“唱写书空”,就是这个道理。熟练地“唱写书空”,就会防止陷入“想一笔、写一笔”的误区,独体字会写正确得多。

下面就来看看怎样认识“工整”。由于汉字是个二维的平面图形,所以,要讲究工整,即单个字要呈整体的方块状。而要呈整体的方块状,必须做到横平竖直、笔画长短有度,所谓“有度”就是说不能随意“伸胳膊伸腿”、冗长出格,要力求均衡协调。这是两个基本点——整体、均衡,在这个前提下要各个字大小基本一致,不可过大过小,忽大忽小——视觉均衡协调。

具体书写的时候,要熟悉两个基本点:

①基本笔画;②熟悉笔顺。

先练基本笔画,通常会把这个环节看得很简单,不就是在生字格里画道道?“横竖撇点折”。写上几行、甚至一篇“横”?错!其实,“横”在每个字中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它分长横、中横、短横三种基本状态。所以,让孩子练习时,应该反复写“三”字。因为它依次是由“中、短、长”三种横组成的。可见,练字的关键在于“控制”,也就是把握落笔、收笔之点,体会运笔的过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用心”。对少年儿童来说,因为他们的手部肌肉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控制笔的使用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所以,一定从实际出发,即笔画在“字境”中做实用练习。所谓“字境”,如让学生练“正”字,因为这里不仅有长、中、短横,还有长竖、短竖之别。循此你会发现“乔”字有“撇”的三种状态,即平撇、斜撇和竖撇。要集中精力练这类简易的代表字。于是,你会想到再练“众”字,因为它有平捺、斜捺和點捺三种状态(当然,这里的“乔、众”都不是独体字,只是为了练习基本笔画)。比较复杂的是笔画“折”,因为它有至少15种状态,需要几个不同的字重点练习。比如,予弓亡心九戈乃么女,其中还有比较复杂的用在合体字中,如:“认、廷、邓”等字种的部首。概括说来,写字起步“三正乔众”做基础,再练“亡弓戈予么女乃九心”。

了解了基本笔画还不能动笔操作。毕竟笔画只有一笔的字是极少数,只要增加笔画,就还有一个“谁先谁后”的笔顺问题。虽然有些字的笔顺特别,但是,绝大多数的笔顺原则就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其实,外包结构也是如此)。只有个别的、极少数字呈“先中间后两边”(如“小”字)。就这“两句话”。

综上所述,汉字不难写,而是方法不科学。独体字练好了,合体字就会了,只是组构摆放的问题。而独体字的关键是笔画的控制和笔顺的把握。前提是识字要熟,不是描红或照猫画虎。因此,反复练好基本笔画字,不要孤立地练习笔画,不要急于多写!就这13个字写得烂熟于心,后面便是坦途自如了。概括起来就是:独体字“唱写书空”、合体字“五言析形”;笔画“练控制”、笔顺“两句话”。

最后,我们谈谈练习书写的过程。我们说练习书写分四个“台阶”。

前面讲的是练习书写的要领——独体字“唱写书空”、合体字“五言析形”;笔画“练控制”、笔顺“两句话”。练习书写的过程,不是想象的、机械化的程序性技能训练。从“要领”中可以看到,书写其实是一个心理过程。你看,最初是——

“笔画‘练控制,全在心思!”

“笔顺‘两句话,思维逻辑!”

“‘书空之手语,盖由心生!”

“合体动笔,先析说如何写,也就是,先在脑子里写。”

“脑子里书写是确定落笔起笔点,体会运笔过程。”

总之,都是心理活动过程,这才是把字写正确、工整和熟练的关键,养成动脑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进而在最初书写练习时,不必抄写十几、几十遍。通常有六至八遍就可以如愿以偿。为什么呢?还是要抓住心理过程。这是因为第一遍重在写正确(不正确就写第二次);再写的时候,是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巩固正确性;第三、四次在正确的基础上修正、调整字形;第五次正确、工整地完成书写;最后默写正确、工整。为了熟练,可以适当增加一至两遍默写。总之,要使每一次书写都做到心中有数,不在重复次数多,并非熟能生巧。机械性地抄写,事倍功半。关键在于用“心”。这是基础的环节,是教育教养活动,不是简单的学习写字。这是第一个台阶。

第二个台阶是在方格单字练习基础上,在横格纸上书写。这个时候的关键处,表现在:力求把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写工整。当然,上下结构不出格也是需要关注的。这里工整的标准是个体完整独立、大小基本一致、间隔适当。表面上看是这么三点,然而,内含的基础却是“字不可以潦草”,潦草是不可能工整的。历来教师没有注意到“横格纸训练”这一点,试想:“横格写出方格字”还会潦草吗?在低年级后期,有必要开始此类练习。

第三个台阶是在上述练习的基础上,力求全篇(无论是方格还是横格,特别是横格练习)书写正确、工整。此时,工整不仅仅是就单个字而言,而是就整篇说的。从字体的大小到间隔,到篇页的整洁、清晰。这是日后作文所必需的。因此,这个时候需要提醒学生提高熟练程度,加快书写速度就是十分重要的了。

第四个台阶则是在没有格或行线的光面纸上的书写。这个要求的关键就是字要写成水平的直行。比如,类似在试卷上回答问题的情况下,是必用到的。通常在这个阶段,会更强调“熟练”。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写字开始呈现个性化,也就是形成自己的习惯、特点和风格。而这是由一定的审美水平决定的,所以,历来有“字如其人”之说。因此,每个人都要审慎自己的“审美”选择。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关心、指导。一般情况下,可以借助名人的字帖,用心揣摩,扬长避短。当然,这里的内容已经涉及第五阶段了,也就是“书法”学习阶段了,在此不做赘述。

书写训练要点简记——“横竖撇捺各三分,整体构型判断准;落笔起笔控制好,合体内聚布局匀”。起步注意:独体字“唱写书空”、合体字“五言析形”;笔画“练控制”、笔顺“两句话”。书写过程:“四个台阶走四步,正确工整求熟练;环节步步要用心,写好、用好并不难。”

猜你喜欢
工整合体笔顺
硬汉合体
为了定居火星,人类可与水熊虫“合体”?
为什么因纽特人要住冰屋
这些笔顺,你都写对了吗?
“止”字变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