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退出机制体现时代意义

2019-11-03 12:46何年
教育·综合视线 2019年9期
关键词:宁夏教师队伍毕业生

何年

2008年之前,代课教师长期存在于全国教师队伍当中。也就是从那时起,教育部门一直设法腾笼换鸟:乡村教师、代课教师,被师范大学毕业本科生替代。而今,10年过去,社会环境和人口结构发生一定变化,教师退出机制的执行也找到了真正可行的方法,此举,也为社会各界接受。

从“强制”到建立科学机制

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约有10%的县,连续3年无法补充新教师。“只进不出”,导致一些地方教师队伍僵化,教育缺少活力;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影响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也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不满。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等曾多次在两会上提出,建立健全教师补充、退出机制,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制度实施,这种现象将得到改观。

相关部门最早设想的教师退出机制,是一种强行退出机制,退出的去向不包括退休。退出的人员包括民转公教师、代课教师等不合格教师。2013年8月15日,教育部以教师〔2013〕9号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实施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冊制度,成为教师进退的门槛,合格者继续从教,不合格者则自动退出。这项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让教师队伍有源头活水,将不符合要求的教师清退出去。此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当时学界的支持。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李桂荣在他的《优化农村教师资源建立积极的“退出”与“吸入”机制》中表示:“退出”不等于退休,而是强行退出,退出的对象应该是专业水平低下的不合格教师。江汉大学教授高双桂认为:退出的应该是那些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而且难以提高自身水平的教师。

现实中,中小学教师队伍数量庞大,来源渠道不一,其中既有优秀者,也有认为不适宜从教者,这些教师在入职时被认为是可以执教的,否则也不可能当上教师。随着社会人力资源升级,就被认为水平不够了,显得不够公平,也不够负责。

2016年,国家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制度。这意味着国家层面的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将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中小学教师“铁饭碗”被打破。实际上,国家在《教师法》中早就提出要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也明确提出:“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但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和各种现实因素制约,这一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很好地落实,真正意义上的教师退出机制一直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有专家指出,教师退出制度实施的最大障碍在于教师管理体制。对曾为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做出巨大贡献的民转公教师不加补偿地退出,是不公平的,可采取提前退休、转岗或者买断等方式让他们退出教师岗位。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中国基础教育由量的扩张进入质的提升阶段。师资成为教育水平提升的瓶颈。根据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对东中西部地区共18个省份70所县镇及乡村学校校长的调查,这些学校至少存在着10%以上的不合格教师,有些学校不合格教师的数量甚至达到了一半以上。2008年后,教师行业以其特有的魅力受到越来越多大中专毕业生的青睐。中国教师补充队伍储备也出现了供给远远大于需求的局面。统计显示,全国共有师范院校178所,其中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6所,地方性师范大学37所。另有参与教师教育的338所非师范院校,其中57所是综合性大学。以2008年为例,中国师范生毕业76.5万人(包括本科毕业生30.3万人,大专毕业生24.3万人,中等学校毕业生21.9万人),另外还有17.1万非师范毕业生通过认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累计达93.6万人。而2008年基础教育学校录用的新教师只有25万人,供给量大大超过需求量。许多非师范专业学生也希望加入教师行业,每年都有数以10万计的非师范毕业生通过认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据南京师范大学对该校四届毕业生所做的问卷调查,94.5%的师范毕业生依然选择了教师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而非师范类毕业生中也有不少欲加入师资队伍。

教师职业吸引力不断增强,这也保证了不合格教师退出后能及时吸引到优秀人才补充到教师队伍,从而为教师退出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这使得教育部门腾出编制补充高水平新教师。教育部门设法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和优秀教师补充机制,以期迅速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但这种强制性的“腾笼换鸟”方案因引发的社会争议,一直未能大面积推出。

完善监督,建立科学仲裁机制

2019年新修订《公务员法》第九十三规定: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同意,只要工作满30年就可以提前退休领取退休待遇。如果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也可以提前退休领取养老金。就是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也可以提前退休。工作30年可提前退休,利于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热议了很久的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也可以随着老一代教师的提前退休正式到来;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制度,成为教师进退的门槛,合格者继续从教,不合格者则自动退出,老人老办法(退休),新人新办法(退出)。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从2014年10月1日起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基本保险制度接轨,有效破解过去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退休费(养老金)待遇确定和调整难以统筹协调而引发的“双轨制”“待遇差”的问题。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胡春光看来,此项改革对建立和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意义重大。养老保险改革并轨后,企业和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待遇与缴费多少和缴费年限相关,两者之间的流转不会对退休后的待遇产生太大影响,打消了退出教师的后顾之忧。

我国建立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制,首先必须先建立公正的教师评价机制。由行政领导依据行政指标来评价教师是否合格,并决定其退留,会加剧教育的行政化与功利化。在北京市丰台二中语文特级教师陈维贤看来,建立科学的退出机制,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陈维贤说,还要完善执行监督和建立仲裁机制。在操作中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教育管理部门和党委的监督要跟上,防止用人单位领导存在随意放人和故意刁难等情况,保障教师权益。其次,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教师,都有依法保障自己权利的通道和机制,尤其针对教师的权益,不能仅仅靠工会组织,应该有独立的维护权益的机构。弥补用人单位或个人损失的评估、标准等,是非常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的人来做,需要增加仲裁机制。

宁夏:退出机制标杆

2019年3月26日,教育部举办“落实全教会 奋进迎华诞”首场新闻发布会。会上,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秋玲透露了一组数据,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自2011年宁夏建立教师退出机制以来,为符合条件、自愿申请的6155名教师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腾出的编制全部用于补充青年教师。

李秋玲介绍: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宁夏教育发展的短板。近年来,宁夏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在创新体制上下功夫,探索教师退出机制。根据相关办法,对年龄偏大、长期有病且不适应教育教学要求的教师,由相关部门做好分流工作;对3年内工作年限满30年,或距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可申请提前退休。2013年,宁夏开始实施地方公费师范生项目,累计定向培养中小学教师1400名,重點解决了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短缺问题。宁夏老教师退出后,腾出岗位可补充高水平新教师。通过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安置及事业单位招聘等方式,10年来,宁夏累计补充2.5万余名新教师,占中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37%。今天,宁夏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已经由10年前的45岁下降到39岁。相比上一代教师,年轻人受过更好的教育,现在的教师队伍也变得更加专业化、年轻化。

宁夏建立动态教师管理机制。针对城镇化进程加快、学龄人口不断变化的现实,建立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机制,每两年对各市、县(区)中小学编制核定调整一次。2015年以来,全区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近4000名。为让乡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宁夏还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重点向农村、偏远地区倾斜。对连续在农村中小学校教学15年、25年且目前仍在岗的教师,不设门槛和职位限制,分别有2255名教师直接评聘中级职称、有4419名教师直接评聘高级职称。将自治区特级教师的评选比例由1.5‰提高到3‰。对在农村从教20年的教师建立了疗养制度,每年有200人参加疗养。

宁夏还多举措稳定乡村教师队伍,一方面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乡村教师的补贴标准山区人均达到900元,川区达到500元,最高的补贴标准能达到1800元;另一方面,对连续在农村中小学工作15年、25年且目前仍在岗的6674名教师,不设门槛和职位限制,直接晋升中、高级职称。此外,宁夏实施了乡村骨干教师支持计划,各市、县(区)每年按10%比例评选认定乡村骨干教师并给予奖励补助。

从单纯甩包袱的思路,到自愿接盘,勇于担当,“腾笼换鸟”终于在宁夏得以实现。宁夏的教师腾退也成为了全国教师退出机制的标杆。

猜你喜欢
宁夏教师队伍毕业生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宁夏
宁夏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宁夏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