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实施路径

2019-11-03 12:46孙娟
教育·综合视线 2019年9期
关键词:事例月亮事物

孙娟

课堂是思维的主阵地。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关键内容,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认识到了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本文尝试概括思维训练应该注意的问题,探寻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实施路径。一是关注思维主线,让课堂成为思维流淌的乐园。学生只有关注思维主线,经历思维程序,才能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关注思维方法,让课堂成为思维实践的训练场。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并不断地进行思维实践,思维能力的发展才成为可能。三是关注思维品质,让课堂成为思维提升的基地。改变原有的师生关系,打破传统的“独白式教学”,逐渐走向“对话式教学”,甚至走向“发现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引导学生真正进入主动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发展和提升思维。

关注思维主线

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从心理学原理出发提出了教育中的思维训练问题,他认为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时,总有一条明显的思维主线,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其中,“明了”是了解新出现的个别事物,学生头脑中思考的问题是“这是什么”。“联想”则是将新出现的个别事物与经验观念中的原有事物联系起来考虑,初步形成新旧事物之间的某种暂时的“关系”,学生头脑中思考的问题是“它与某事物之间可能是如此这般的关系”。“系统”是明确刚才提出的关于新旧事物之间的假想的关系,学生头脑中思考的问题是“它们真的是这种关系”。“方法”是通过重复推广应用,进一步验证原来假想的关系。在赫尔巴特看来,“开始学习的人只能慢慢地前进,以最小的步伐前进则最为稳妥;他必须在每一点上做必要的停留,以便能确切地理解各点。在他这样做的时候,他必须把自己的思想完全集中在一点上。因此,对于最初阶段的教师来说,教学艺术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知道应把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极小的组成部分,以免不知不觉地跳跃了某些部分。”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是小学阶段第四篇说理文(共5篇),教学以前的三篇说理文时,笔者重点让学生明确说理文所举事例要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等。为了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在教学这篇说理文时,笔者把“举例论证”作为一个重点进行教学,旨在让学生明确举例论证不是单纯列举事例,还要针对事例进行解说和分析,即就事说理,这样才能使观点更鲜明更突出,使论证更加深入,更有说服力。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举例论证”,笔者在教学中经历了以下几步:

明确问题:这节课,重点研究的是作者是怎样通过举例来论证。

新旧衔接:回顾已学的《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思考作者在举例论证时有哪些相同之处?就事说理部分在说理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发现总结: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举例论证包括列举事例和就事说理,并了解就事说理的好处。

内化迁移:在《學与问》这篇说理文中,哥白尼的事例是想告诉人们要多问、善问,沈括的事例是想证明勤学好问还要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为了使说理更透彻更深入,笔者在两个事例之后,又增添了“瓦特发明蒸汽机”的事例,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对这一事例进行分析说明,懂得勤学好问还要与实践密切联系的道理。

在学习中,对于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掌握,或是对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学生只有关注思维主线,经历这样一个思维程序,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才能真正理解,从而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思维目的所凭借的途径或办法,也就是思维过程中所运用的工具和手段,如分析、综合、概括、推理、判断、联想、想象、比较、信息处理等。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并不断地进行思维实践,思维能力的发展才成为可能。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望月》一课的课后有这样一题:“你觉得还可以把月亮比作什么?”很多教师在课堂最后抛出这个问题,仅让学生思考片刻,发现三两个学生举手,匆忙说说就草草结束了。小外甥为什么把月亮比作天的眼睛?月亮与眼睛有哪些相似之处?如果再把月亮比作别的什么,应该从哪方面思考?为什么绝大多数学生根本想不出来?学生究竟哪方面有欠缺,导致思考无法进行下去?作为教师,究竟如何引导?其实,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教学的步伐迈得太大了,该在某一点上停留的时候,都跨越过去了。这里所说的“某一点”,即为“抓住相似点进行联想”。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不妨以最小的步伐慢慢地前进。首先,知识是思维的前提和基础,知识的多少,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转化的能力在一定限度内影响着人的思维。所以,对月亮的常识性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不是难点,比如月亮有圆缺的周期性变化,月亮晚上出现,月亮有阴晴变化,月明星稀,在月亮和太阳引力作用下的潮汐现象等。其次,根据月亮的特点,运用联想,找到与这一特点相符的事物,发现月亮暗含在某一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月亮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这一过程,其实是运用联想来完成一个复杂的比喻,当然,比喻本身也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比如,根据月亮不断变化的特点产生联想,哪些事物也能不断地发生变化?学生要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去搜寻合适的事物。啊,有了!是不是可以把月亮比作“神奇的魔术师”?月亮晚上出现,为夜行人照明,可不可以把她比作“无私的奉献者”?根据月亮“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的特点,可不可以比作“十足的乐天派”……最后,用一段话阐释理由,即把思维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突破了难点之后,这一环节自然水到渠成了。“月亮简直就是十足的乐天派。一月之中,只有一天是圆满的,其余29天都是残缺的,但她并不因此悲伤难过,月圆时的皎洁是一种美,月缺时的灿烂星空又何尝不是一种美,有乐观的心态,每一天都是快乐的。”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文本的特点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诗说理方式的不同,进而总结感悟诗理的不同方法;教学《理想的风筝》,可以引导学生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事件、引导学生从不同事例不同角度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则鼓励学生产生丰富的再造想象把诗中描写的事物在自己的脑海中变成生动鲜明的画面……这些都是就单独的思维方法进行训练,当然也可以同时用多种思维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

从某种意义上说,思维始于问题,完整的思维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我们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都能设计一个主问题,当然也可以是由学生提出的最想探究的主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并非事实性的记忆性的问题,它能够形成知识的结构化,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动脑的习惯,学生在积极思考、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思维就展开了。比如《寒号鸟》一文,主问题可以是:“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过冬,而寒号鸟却冻死了呢?”《曹冲称象》一文,主问题可以设计为:“曹冲的称象办法与官员们的称象办法,谁的更好?好在哪里?”《谁的本领大》一文,主问题可以是:“太阳和风用同样的方法比本领,两次的结果怎么会不一样呢?”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便要用到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判断、评价、推理等多种思维方法。

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教学要真正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重要目标,把思维训练融入常规课中,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关注思维品质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曾提出思维的“五品质说”,即认为“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是完整的思维品质的五大组成要素”。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有的学生认为狐狸狡猾,理由是“它说谎,欺骗老虎”;有的学生给出的理由竟是“我看的故事里,狐狸都很狡猾”;有些学生则能一针见血地指出聪明和狡猾的本质区别,认为在这篇课文中,狐狸是聪明的,因为它能想出办法虎口脱险,而《狐狸和乌鸦》中的狐狸却是狡猾的,因为它欺骗弱小不劳而获。

由此看来,思维水平高的学生看问题更加深入、更加深刻,而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绝不盲从他人的观点。

笔者觉得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首先要改变原有的师生关系,要把“师生平等”真正落到实处,要给学生的独立思考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准备一个适宜的心理状态,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纠错,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在教学《李广射虎》时,学生会问:“李广射的是石头,为什么题目叫李广射虎?”学到《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有的学生会问:“‘她热情地问我的后面有冒号,为什么没有前引号和后引号?”练习中学到“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有的学生会问:“老师,我还是觉得愚公和精卫有点儿傻,您说呢?”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蹲下来看学生”,笔者觉得当我们真正做到“蹲下来看学生”,不再端着高高在上的架子,让学生敢于说话,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似乎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其次,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打破传统的“独白式教学”,逐渐走向“对话式教学”,甚至走向“发现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引导学生真正进入主动学习的情境。在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其重难点是感悟诗情。李白用夸张的手法通过行船速度之快表达心情之快。接着,笔者要求学生综合此前已读的李白诗作,如《夜宿山寺》《秋浦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长相思》《上三峡》《横江词》《春夜洛城闻笛》《北风行》《行路难》《上李邕》等,提出最想探讨的问题:“李白在那么多诗中都运用了夸张,他为什么那么喜欢夸张呢?”根据学生的问题,笔者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两个学习任务:①说说诗人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②查閱资料,通过对李白生平和故事的了解,初步了解李白的性格特点。这应该是“发现式教学”,学生通过自觉主动地学习,利用分析、综合、信息整理等多种思维方法,历经一段思维过程,最终得出结论:“李白夸张手法的运用能凸显事物的特点,制造出离奇的意象,以抒发强烈的感情。李白喜欢运用夸张的手法,与他的性格有关,他洒脱不羁的性格非常容易触发强烈的情感,他不能抑制自己的内心,他必须把心中的情感像火山一样毫无限制地喷发出来。夸张的运用则能够淋漓尽致地抒发内心激烈的、炽热的澎湃的情感。”当然,问题解决的高级形式是创造性思维参与的“课题式学习”或“研究式学习”,目前,各个学校主题课程的设计实施都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这种主题课程引导学生进入一种课题研究、问题解决的情境,让学生在课题研究和问题解决中获得必要的知识并发展学生的思维。

结束语

思维和语言互为工具又互为目的,语文课堂中的思维训练还要和语言习得密切联系,一定要与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说:“语言建构与运用”为“思维发展与提升”提供载体和平台,“思维发展与提升”使“语言建构与运用”更加理性和丰富。只有关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才能真正得到发展与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民主路小学)

猜你喜欢
事例月亮事物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例”后有“析”方可取
月亮满不在乎地发胖
单独中的洞见
与月亮来个亲密接触
砸月亮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