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简单单教读语文

2019-11-03 12:46曹会戈曹玮纯
教育·综合视线 2019年9期
关键词:社戏环节读书

曹会戈 曹玮纯

从教以来,笔者一直在寻找解决学生课上阅读的有效方法。教师如何简单地讲课,使学生愉悦地学习,而且效率又很高,最近终于悟到了一种比较快乐的语文阅读课的方法,与大家共享。

简单教语文背景

语文教学多年来饱受批评,其中一个就是批评语文教师,让学生在校学了12年母语,花费时间最长,到了大学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阅读,也不会写文章。事实的确如此。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要从小培养。一个从小不爱读书的孩子,很难培养成爱读书的人。基于此,我们教育序列应从小学就要培养孩子们读书的习惯。但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许多语文教师,往往比较注重文本的挖掘,而忽视了语文文本本身,导致许多学生对母语学习不感兴趣,进而不爱学语文。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感知,只有兴趣足够,才可以爱上语文,爱上阅读。

简单教语文课堂流程

预习储备相关知识 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教师把预习内容告诉学生,预习内容包括课文写作背景、作者相关信息,给学生阅读文本贮备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这一环节是基础。例如,在教学《社戏》这一课,预习作业:什么是社戏?作者知多少?上课先让学生们介绍一下,再互相补充。

充分阅读 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阅读,教师要指导阅读方法,读书要做好批注,一定要拿着笔读书。一是圈重点词语;二是标注关键句子;三是批注疑惑的地方。教师不给任何暗示,不提任何问题,只是让孩子畅快地读书。这个环节,学生能比较放松、快乐地阅读。例如,在读《社戏》中孩子们看戏的场景片段时,很多学生非常喜欢,认真这很有意思,也想去看看当时的社戏。当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认真观察学生读书的状态,学生读得很自由、很轻松、很享受,那就说明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质疑讨论 在这一个环节中,学生把不懂的、疑惑的地方,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说出疑惑、提出问题,学生互相解决,共同分享。这个环节也是简单教语文的最重要环节,学生在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多少预设,更多的是生成。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自然生成,笔者觉得是语文教学的较好的境界。在这里,教师的作用就调拨、引渡。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积极性就会很高,从而展示自己,成就自己,慢慢爱上语文。因为自己体验、自己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学生在自由阅读《社戏》后大致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平桥村为什么成了我的乐土?偷了六一公公的豆,为什么六一公公又送豆来了?为什么说连山像铁的兽脊似的踊跃向船尾跑去?问题提出后,开始集体讨论,为帮助提出问题的同学,学生们回答积极热烈。

提升探究 根据上一环节的交流讨论情况,上个环节学生了解到文本的内容,以及部分疑惑,或者对有些不懂之处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到这一步,需要教师从把握全文的角度提出一两个问题,能够提纲挈领地抓住文本主要知识点,进行提升探究。学生在上一环节中体会到的内容,在此时一起指向本文的核心内容,从而全面把握了整个文本的内容。如何设计文本探究问题,是至关重要的。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阅读文章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如何组织运用的。”因此,问题的设置一定着眼于语言文字的组织运用。在学生充分阅读《社戏》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一个问题: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呢?这个问题指向全文的核心内容,也就是全文的主旨,“我”所难忘的是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以及人们朴实、善良的性格。对这段生活的回忆,也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通过这个问题的引领,文章中心自然而然地就出来了。

简单教读语文教学主张的价值

当今许多教学主张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就变得尤为重要。而简单教语文,正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读文本,思考文本,悟出道理。比如,在阅读《礼记二则》中的《大道之行也》,让学生读,让学生自己说“什么是大同”,这样的理想社会与陶渊明笔下的社会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热烈,分析透彻而中肯;分析之后再翻译全文,大家都理解了,而且印象非常深刻。这样简单教语文的方法,既体现了现在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又实现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简单教读语文,其更大的价值在于解脱了语文教师烦琐而冗长的备课过程,以及琐碎分析文本的无效教学。这种教读方式,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之中,自由阅读、自主发现问题,互助解决问题,教师只是適当点拨、提升,教师更注重文本最重要、最核心内容的理解与剖析。一方面有助于减少教师工作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简简单单教语文,快快乐乐学语文,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三分校)

猜你喜欢
社戏环节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社戏》唱的是哪出“戏”
母亲是贯穿“社戏”的核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