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图咏》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审美意蕴

2019-11-04 07:17徐梦梦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流行色 2019年8期
关键词:仕女画红楼梦画家

李 霜 徐梦梦(江西财经大学 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一、《红楼梦图咏》概述

《红楼梦》作为明清小说的集大成者,是一部有着深远影响力的巨作,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和人物的爱恨情仇为背景,深刻揭示了封建末世的人间百态,至今仍存在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而由此根据《红楼梦》人物情节创作的绘画作品也不断涌现,譬如清乾隆年间,许多当地的画家纷纷投身到《红楼梦》插图创作中,他们与刻工分工协作,创作出众多优秀的木板插图画作,闻名于世,为众人所称颂,其中尤以改琦的《红楼梦图咏》绣像绘画在当时最负盛名,独树一帜。

改琦,清代画家,字伯韫,号玉壶山人,回族,上海松江县人。他在绘画中效法华喦,喜欢用兰花叶子素描,注重仕女衣饰的精雕细画,树木峰石背景极简,形态瘦弱,染色清新淡雅,主要作品有《玉壶山房词选》《张夫人晓窗点黛图》等。在其传世的二百余幅绘画作品中,尤以仕女画成就突出,称誉松江,形成“尺幅仕女,人争宝之”的景象,创造了仕女画的新风格,世人称之为“改派”。

《红楼梦图咏》是改琦客居上海时为友人李光禄所作的绣像图绘,后李氏请名流题咏,至光绪五年,淮浦居士再请刻工刊行,使该版画插图得以问世。该画作共绘制了《红楼梦》小说中的55位人物形象,其中以女性为描绘主体的有37幅,是与《红楼梦》小说中人物最为相符的仕女人物版画。该作品构图多样,线条清晰,既达到了普通画作无法企及的艺术高度,又展示了刻工精致、娴熟流畅的超高技艺,完整地保留了小说作者的创作初心,更彰显了清代插图版画极高的艺术水准。

二、《红楼梦图咏》中的女性形象特征

1.娇弱阴柔的形象

在浩瀚的文学烟海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是一颗最璀璨的明珠。而在《红楼梦图咏》中,通过插图中丰富多样的女性人物形象绘刻,得以再现那个时代女性普遍所具有的娇弱阴柔的形象特征。这其中,既体现了清代的女性在才能、情感、美貌等方面的独特气质,展现出深刻的人物内涵,更凸显了原著中以封建社会的个体、家庭、家族为结构来展现时代风云的变幻和人物命运的动荡,使《红楼梦图咏》被公认为是《红楼梦》版刻插画中艺术成就最高、刊刻最为精妙的版画作品,从而成为艺术的经典,散发出绮丽光彩。

在《红楼梦图咏》中,画家改琦对《红楼梦》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情态进行了深度揣摩,对文本中悲欢离合、繁华旧梦的场景加以描绘,并按迹循踪,将图景入画,生动地凸显了明清时代背景下女性娇弱阴柔的形象。画作中,但见那些女子“肌肤丰盈,削肩细腰,顾盼生辉,娇柔静默,形容瘦小,文采超俗”,这些画像虽然从体态上削弱了女性的神采,桎梏了女性的气质和个性,但其所形成的柔弱静默的女性普遍形象特征与明清时期社会主流意识方面对女性化形象的审美趋同十分吻合,入木三分。

例如:最具代表性的是在众多《红楼梦》女性中地位最高的贾元春,她眉清目秀,温柔敦厚,沉静绝美,因贤孝才德,被选入宫,晋封贵妃后幽闭深宫,但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画面中元春端坐椅中,背影侧身,瘦弱的身形牵引出人们对她悲剧命运的无限忧伤和嗟叹。(如图1)

又如才能超脱于众人之上的女中豪杰王熙凤,是个连男人见了都畏惧三分的狠角色,但这位受封建礼教禁锢的凤姐,也终究难逃普世规范下对女性的审美标准,只见她“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单唇未启笑先闻。”(如图2),如此这般细致柔美、精明强干的容颜在画家笔下,通过虚实刚柔、浓淡相宜的笔触,栩栩如生地伫立在眼前。

图1 《红楼里图咏》元春

图2 《红楼梦图咏》王熙凤

再如改琦画笔下的林黛玉,她生得倾城倾国的容貌,兼有旷世诗才,顾盼之间,集娇柔病态的女性形象于一身,忧郁美好,正如宝玉见她第一面时的形容:“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而画家准确地提取了林黛玉在潇湘馆迎风洒泪的画面,用茂盛的竹林、可爱的鹦鹉来映衬黛玉寄人篱下却心气很高的性格,人物勾勒丝丝入扣,用笔严谨不苟,体现了这位有着倾城容颜及深厚内涵的女子孤标傲世之感,叹凄苦悲凉的身世沧桑,从而将古代女性娇弱阴柔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2.风露清愁的气韵

《红楼梦图咏》作为改琦的呕心力作,其中所刻画的美丽淡雅、温婉忧愁的女性代表虽然远离生活纷扰,但皆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林黛玉所表现出的那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姿态,“掉梢眉,小蛮腰,削尖膀”的身形姿态和风露清愁的气韵(如图3),正是清代女性形象的典范。曹雪芹称她是“十二金钗”之首,虽然这和她卓越的文采和独特的个性紧密相连,但从她静美、清瘦、病弱、忧郁的形象气质中,可以看出她承载着那个时代女性的普遍形象特征。因此,林黛玉的绣像仕女画是当时社会生活的最真实映射。而画家将清代现实存在的众多悲剧女性形象集中在林黛玉一人身上,更加真实深切地揭示封建末世危机所释放的微弱之音。而林黛玉风露清愁的气质,也体现在画家将工笔与写意相结合,殚心悉力,用细秀流畅的线条展现出她娇若芙蓉、容颜凄美的形象特征,这由内到外散发出的一股悲伤力量,让人为之动容,心生怜爱。

图3 《红楼梦图咏》林黛玉

《红楼梦图咏》中清代红楼人物绣像主要以风露清愁的气韵为整体格调。洞察这些女性的内心与气质,可以探寻出那个时代背后隐藏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社会变迁现状,以及“温情脉脉面纱”内里隐含的种种激烈的矛盾和斗争。《红楼梦图咏》中塑造了各种形象和个性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例如体弱多愁的黛玉、飞扬跋扈的凤姐、软弱怯懦的迎春、精明能干的探春、端庄娴静的元春、大气沉稳的宝钗、机灵可爱的湘云等,但她们最终都难以逃脱清愁自怜的悲剧命运。从她们的人物绣像可以看出清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画家通过绵绵的哀怨与清愁,激起人们的无边想象,从而揭露当时封建社会末期的病态现状。因此,改琦的《红楼梦图咏》中传达出风露清愁的气韵之忧,不仅代表着属于曹雪芹《红楼梦》时代的女性形象,也折射了封建王朝末世的怯懦和悲哀。

三、《红楼梦图咏》中女性形象体现的审美意蕴

1.代表了晚清时期仕女画的审美意向

对于《红楼梦图咏》的评价,著名美术批评家、红楼梦收藏家阿英曾如此评价:“《红楼梦》版画最为著称者,为改琦红楼梦图咏四卷五十图。”改琦出生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仅较曹雪芹晚辞世十年,所以他创作的《红楼梦图咏》中人物的外形体态、衣饰妆容、精神面貌都比较贴近于原著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和风尚,为后世绘画界创作《红楼梦》人物图像留下很珍贵的资料。《红楼梦》中女性的形象之美是灵动的,每个举手投足、神态容貌的描写都是对明清时期仕女画审美特征的展示和呈现。画家改琦是《红楼梦》小说忠实爱好者,在他的卷轴画册《红楼梦图咏》中赋予了女性形象以灵魂。从这些女性形象的观摩中可以看出清代人处在特殊的社会变迁时代,画家笔下女性人物神韵气质的表现,体现了晚清时期对仕女画的审美意向。中国艺术与文学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就像鲁迅曾在《花边文学》中写道的那样:“《红楼梦图咏》上面所画的,是那时的读者心目中的林黛玉。”《红楼梦图咏》是改琦逝世52年后,在1879年刻版刊行的,所以它是清代中晚期绘画艺术审美意向和美学意蕴的典型代表。

2.表现了晚清时期崇尚娇柔的审美风格

每个时代的审美风格是当时社会特有的产物,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审美风尚的变化也反映着社会的兴衰成败。当封建社会道路即将行至尽头,社会氛围必然会被压抑,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出的审美风格也跟着日渐趋向柔和。除此以外,这种崇尚娇柔美的审美风潮,亦表达文人墨客依托女性瘦弱娇柔的体态来宽慰自身在官场上的失意和郁郁不得志的孤独之感。画家在《红楼梦图咏》中刻画的女性形象并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呈现着千篇一律的娇柔病态的一种群体特征。如果在文学作品中恰好有位女性命途多舛,且敢于挑战封建礼教,当时代的画家们则仿佛在这些弱势人群中寻得了知音一般,借由这些人物形象来创作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内心苦闷,而后来欣赏这些仕女画的文人墨客们也如此这般。晚清时期人物绣像画作并不如山水画,可以当作名门贵族客厅的背景画或屏风,所以欣赏仕女画的人大多是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他们非常喜欢仕女画中蕴含的娇柔病态的女性美。这种偏离女性绘画现实的抽象女性形象不仅宣告了男性想象的可能性,而且表现了晚清时期崇尚娇柔的审美风格。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意识也随之改变,《红楼梦图咏》中清代红楼的女性人物主要以娇弱阴柔的形象之美和风露清愁的气韵之忧为总体特征,反映了当时清代人的审美风尚。《红楼梦图咏》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不仅体现了晚清时期仕女画的审美意向,而且从中可以了解到清代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内涵。改琦采取了弃繁就简的白描手法,让《红楼梦图咏》中的女性人物绣像散发着古典的韵味,开启了曹雪芹《红楼梦》女性人物形象的图像时代,为后世画家创作《红楼梦》图像提供了范例,至今仍存在着较高的审美价值。

猜你喜欢
仕女画红楼梦画家
中国传统仕女画与当代陶瓷仕女画之比较研究*
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精品展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闺阁红粉 千秋佳人 故宫博物院藏古代仕女画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