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海经》中神兽形象及在现代影视中的视觉性思考

2019-11-04 07:17郭师羽沈阳大学辽宁沈阳110000
流行色 2019年8期
关键词:山海经神话题材

罗 艺 郭师羽(沈阳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古籍,是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的传奇之作。虽然作者与成书年代至今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但从此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此书凝聚了历代人们的心血。《山海经》除了是一部记载了神话传说故事的奇书,更是记载了药材、地理、民俗、宗教等信息。高尔基说:“一般说来,神话乃是自然现象,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这就表明了,神话最初的产生是基于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斗争,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去努力活下去而产生出来的,并不是人类大脑的凭空臆想。神话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将自然界改造成承载着人们精神的载体,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人与自然都是融为一体的。人们在将自然界作为改造对象和精神载体的过程中,并不是漫无目的、肆无忌惮地进行,而是以各种尺度和标准,同时遵循当时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美的规律。

在我国古代神话中,最突出的应当是各种神兽形象。在人们改造自然、书写神话的同时,当远古先民遇到了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时,这时人们便开始产生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人们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相结合,创造出崇拜的鬼神形象。如《山海经》中诸山山神,有作鸟身龙首的《南山经》《中次十二经》(如图1),有作人身龙首的《东山经》,有作人面蛇身的(《北山经》《北次二经》,有作人面牛身、四组一臂、操杖以行的《西次二经》《北次三经》等。他们基本上是动物形躯的拼凑,逐渐有了人的形貌,可以看得出来,在远古时候,人们最初奉祀的神,虽有初步的拟人化,但形象仍然是半人半兽。先民们赋予这些神兽形象不同的神力,如《山海经》中的䳋渠鸟,可以用来治疗皮肤干皱,同时还可以避灾殃;又如《山海经》中的溪边,人坐卧时铺垫上溪边兽的皮就不会中妖邪毒气;这些具有不同神力的神兽形象在《山海经》中数不胜数,也表明先民们在当时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对于美好生活的希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慢慢掌握大自然的规律,由最初的半人半兽神也逐渐进化到完全人的形象。高尔基说:“在原始人的观念中,神并非一种抽象的概念,一种幻想的东西,而是一种用某种劳动工具武装着的十分现实的人物。神是某种手艺的能手,人们的教师和同事。这也就可以表明,在人们逐渐掌握了生存本领之后,对于大自然的崇拜开始向现实生活递进。说到这些神话里的“劳动英雄”,既然他们是神话当中的人物,所从事的劳动自然不是简单的日常劳动,而是插上了“幻想翅膀”的劳动。如女娲炼石补天;鲧治洪水,从天帝那里窃取息壤;后羿射日,天帝赐予神弓;大禹治水,变熊凿山开路等等。这些神话中的英雄表现虽然离奇,其目的却无非就是想要达到高尔基所说的“减轻自己的劳动,提高它的效果”这样的愿望罢了。

图1 鸟身龙首神

近代以来,中国神话题材的作品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和繁荣期,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也也来越大。神话题材的影视作品,已经不单单是原来针对儿童教育的动画,而是以娱乐的方式传递着新时代的价值观,不知不觉中影响了不同时代人们的需求。这也就要求在制作这类题材时,在人物的性格、外形等视觉艺术效果上也更需要有鲜明的人物特色以及强烈的视觉冲击。1941年万氏兄弟推出的《铁扇公主》,不仅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也是中国第一部神话类题材的动画电影,中国神话题材影视作品也由此翻开新的一页。到1986年的《西游记》和《聊斋》,我们似乎可以看到神话题材在逐渐发展起来,然而自197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大量外国先进文化涌入中国市场,对于探索时期神话题材的中国影视业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已经在当时的动画题材影视作品上占领一席之地,银幕上充满了异域文化,这也使得我国神话题材举步维艰。

在去年上映的《神奇动物2:格林德沃之罪》中,一只名叫“驺吾”的神奇动物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而其形象本身,则来自于《山海经·海内北经》(如图2)。也许很多人对于《山海经》的第一印象来自于小时候语文课本上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被认为是一部富有神话色彩的最古地理书,也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物种演化、地理变迁的传奇之作。”近年来,许多影视、游戏作品逐渐将目光投向了《山海经》,并从这本上古奇书当中找到一些角色原型。如《古剑奇谭》中的太子长琴,来自《山海经·大荒西经》,是火神祝融的儿子。《大圣归来》中的反派“混沌”,也是来自《山海经》一书当中,“其状如犬,长毛,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而不旋,食经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这样一个形似大口袋一样的凶兽,电影中的样子其实更接近被后人丑化后的形象。其实,无论是影视还是动画,虽然都多多少少融入了《山海经》元素,但有的并不被人们买账。其原因就是《山海经》并不是一部小说,它体系庞大,包罗万象,并不像一般小说那样拥有起承转合的故事情节,有的对于动物的描述只有寥寥几句。虽然后世为《山海经》配了插图,但不同的人,就算同一句子,所表达出的形象也是不同的。这也是影视作品在借鉴《山海经》中的人、神、动植物的形象难以把握的原因。由于《山海经》中的记述零散,片段很少有完整的故事,这样虽然使我们难以琢磨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神话中的形象到底是怎样的,但却给了我们无限想象发展的空间,根据不同时代的思想,不停地融入新鲜的思想,创造每一个时代的“新神话”,用当代的语言来诠释。

图 2 驺吾

“新神话”的概念最早来源于欧美文学,这些文学作品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以传统神话故事为基础,但其故事内核和结构却被赋予了典型的现代特征。如《哈利波特》《权力的游戏》《魔戒》等。在这场现代化文化消费新潮流中,这些古老的神话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开始经历一场“现代化”的变革,接受“世俗化”的改造。可是在我国就目前来说,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大部分影视动画作品,真正发扬《山海经》及其后世古籍内涵精髓的却寥寥无几。它们大多数都是只是肤浅地套用《山海经》中一个名字及外形特点,然后将其去神话化,再包裹以现代故事内核,便冠上“中国式神话元素”的标语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如电影《大鱼海棠》中土地神后土,为母系社会被崇拜和尊崇的母神及土地神,掌阴阳,育万物,后与玉皇大帝相配,为主宰大地山川的女性神,但在电影中却是一个长发白须的老爷爷。还有在很多影视中《山海经》神兽的形象千奇百怪,甚至和书中描述的形象大相径庭。并不是说我国的传统文化出了问题,而是我们在运用这些神话故事的时候,并没有主动地去了解这些故事背后的文化,所以在大众看的时候会出现这个形象一会儿是男的一会儿是女的,让人迷惑。我们现在对于传统艺术的借鉴与继承,还只是简单地停留在外表相似,忽略了角色精神内涵中的价值体现,忽略了在“寓教于乐”的同时,人们在精神上对继承传统文化的需求,没有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当代社会所流传的神话,其神圣性渐趋淡化,已演变为一种讯息、精神、符号及意义构成方式。神话要复兴时代的活力,就需要再次经历‘神话化程序’,即从新构建可供人们想象的神话空间。”中国神话类动画电影发展至今,与国外一些优秀动画电影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无论是在故事情节还是人物性格特色上,我们的都略显得幼稚化,并没有深层次地去挖掘属于我们中国的传统神话故事内涵。一个成功的神话类角色,必然是可以推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更多地从角色上反映民族风貌与时代环境,是创造者在运用外形和内涵来强化角色的“民族性”。

神话故事作为一种带着文化属性的精神消费商品,对于观众而言,应当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弥补观众对于上古神话无法真正探索的遗憾,同时又可以发扬带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中国文化,结合现当代文化主流因素,使观众在观看的同时产生共鸣。故事情节曲折令人回味,人物性格饱满,画面色彩丰富,自然会有更多的观众来买账。在当下中国神话题材影视的叙事水平,无论是《大圣归来》还是《哪吒》《大鱼海棠》这类的神话题材电影,我们都可以看出在这些作品中表现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建的努力。虽然这些故事外延仅局限于单一的民族神话传统这一层次,但却为以后的神话题材指明了方向。

猜你喜欢
山海经神话题材
东方神话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山海经夫诸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神话”再现
怪力乱神才是《山海经》的正确打开方式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