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草莓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

2019-11-04 02:20刘士峰任争光寇弘儒张志勇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寡糖酰胺多菌灵

刘士峰,任争光,寇弘儒,王 合,张志勇*

(1.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农学院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2206;2.北京市林业保护站,北京 100029)

草莓以鲜食为主,营养价值较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1]。反季节草莓种植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是重要的农民致富措施,温室大棚是草莓反季节种植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推广应用十分普遍。温室大棚的环境适合白粉病的发生,在北京地区每年12月份至次年4月份白粉病危害最为严重,严重时发病率在45%以上,严重影响草莓产量和品质[2-4];国内外对草莓白粉病防治研究已有相关报道,Takeshi等[5]发现硅酸盐被草莓植株吸收后可抑制草莓白粉病孢子的萌发;Kanto等[6]发现可利用紫外线中波波长诱导草莓植株基因突变增强对白粉病的抵抗力;Hukkanen等[7]发现苯并噻二唑诱导酚类物质的积累并改善草莓对白粉病的抗性;目前在国内还是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尚海庆等[8]研究发现苯醚甲环唑在吉林省对草莓白粉病防效在70%以上;冯新军等[9]研究发现氟菌·肟菌酯在浙江省对草莓白粉病防效在80%以上;叶正和等[10]研究结果发现35%氯啶菌酯.多菌灵悬浮剂对安徽省草莓白粉病防效在90%以上,但是目前对北京地区草莓白粉病药剂筛选研究较少,而且市场上防治草莓白粉病药剂种类较多,效果不一,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容易产生抗药性,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选取市场上常见的农药进行筛选。本文作者对四氟醚唑、唑醚·氟酰胺、寡糖·链蛋白、甲基硫菌灵、乙嘧酚和多菌灵6种北京地区市场上常见的杀菌剂进行田间药剂筛选试验,Khalifa等[11]发现四氟醚唑对绿霉病病原菌防治效果最好;Sheila等[12]发现多菌灵对多主棒孢霉EC50值大于50 μg/ml,并从大豆样品中分离出4种高抗性分离物,但在北京地区草莓白粉病防治效果还未见相关报道。因此通过试验了解6种药剂对北京地区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期筛选出北京地区对草莓白粉病防控效果较好的药剂,为农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基础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草莓品种为红颜,属种植规模较为普遍品种。试验地点为北京市昌平区金六环农业园。供试农药和施药剂量见表1。

表1 杀菌剂农药和剂量Tab.1 Information of pesticides and dosage

按照表1中施药剂量使用6种农药,设清水对照,共7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21个小区,小区面积20 m2,小区间设置保护行,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草莓植株长势均匀,试验前为自然生长,未喷施农药。

试验于2017年3月—6月进行,采用3 WBD-16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均匀施药,用水量450 kg/hm2,连续喷药2次,间隔期7 d,分别在第1和2次施药后第3、5、7 d调查病情。

根据草莓果实和叶片患病程度共分为5级。1级:果实和叶片未患病;2级:病斑占草莓果实和叶片表面积的0~25%;3级:病斑占草莓果实和叶片表面积的25%~50%;4级:病斑占草莓果实和叶片表面积的50%~75%;5级:病斑占草莓果实和叶片表面积的75%~100%。每小区选择20个草莓果实和叶片调查病情指数。

参照冯新军[9]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经反正弦函数转换后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农药对病叶防治效果

第1次喷药后对草莓白粉病防治结果表明(表2),在喷药处理后5和7 d时,四氟醚唑和唑醚·氟酰胺防效与其他药剂处理差异显著,在药后7 d时四氟醚唑和唑醚·氟酰胺防效分别为49.75%和54.56%;喷药后清水对照处理病情指数呈上升,在药后第5 天至第7 天,甲基硫菌灵、乙嘧酚和多菌灵的防效有所降低,防效分别降低14.93%、4.08%和5.11%,说明在此时间白粉病病情加重,3种药剂药效在下降。

根据田间实际情况,在1次喷药后未能对草莓叶片白粉病进行有效防控,本试验在此基础上第2次喷药,结果表明,第2次喷药7 d内,四氟醚唑和唑醚·氟酰胺防效与其他药剂处理差异显著,在药后3 d时,四氟醚唑和唑醚·氟酰胺防效分别为64.63%和65.24%,在第2次喷药第7 天时两种农药对草莓的防效分别为77.29%和82.78%,防治效果较好;第2次喷药第7天,寡糖·链蛋白、甲基硫菌灵、乙嘧酚和多菌灵对草莓白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44.05%、41.53%、35.44%和38.31%,与四氟醚唑和唑醚·氟酰胺相比,4种药剂防治效果较差。由结果可知,四氟醚唑和唑醚·氟酰胺可用于北京昌平地区草莓白粉病的防治。

表2 各药剂喷施不同时间后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Tab.2 Control efficiencies of various pesticides on strawberry powdery mildew after spraying for different time

注: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平均值,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下差异显著

Note: The data in the table is the average of 3 replicates, and the different letters after the same column data indicate that 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2 施药后各农药病果防治效果

在四氟醚唑、唑醚·氟酰胺、寡糖·链蛋白、甲基硫菌灵、乙嘧酚和多菌灵施药后,6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防治效果表明(表3),在喷药7 d内,唑醚·氟酰胺对草莓白粉病防效与其他药剂处理差异显著,第3、5和7天防效分别为21.91%、46.41%和54.59%;在喷药7 d内,四氟醚唑和寡糖·链蛋白防效逐渐增加,在第7天时防效分别为34.89%和24.64%;在第1次喷药后7 d内,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防效最差。

由于第1次喷药后6种药剂防效较低,在此基础上第2次喷药结果表明,第2次喷药7 d时,四氟醚唑、唑醚·氟酰胺和寡糖·链蛋白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防效分别为43.75%、59.88%和48.86%,甲基硫菌灵、乙嘧酚和多菌灵防效较差,防效分别为25.78%、10.85%和11.71%。在连续施药2次后7 d时,唑醚·氟酰胺对草莓白粉病防效最好,防效为59.88%;在施药2次第7天时,与甲基硫菌灵、乙嘧酚和多菌灵相比,四氟醚唑防效分别提高17.97%、32.90%和32.04%,唑醚·氟酰胺防效分别提高34.10%、49.03%和48.17%,寡糖·链蛋白防效分别提高23.08%、38.01%和37.15%。

3 结论与讨论

对病果防效调查结果表明,施药2次第7天时,四氟醚唑、唑醚·氟酰胺和寡糖·链蛋白防效分别为43.75%、59.88%和48.86%,防效优于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和乙嘧酚;对病叶防效调查表明,四氟醚唑和唑醚·氟酰胺防效最好,第2次施药第7天时,唑醚·氟酰胺和四氟醚唑防效分别为82.78%和77.29%。

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残留问题,对农药的安全应用有重要影响,戴彩荣等[13]发现四氟醚唑在草莓上的残留低于日本制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Alam等[14]发现四氟醚唑在芒果上的半衰期为4~5 d;Kaushik 等[15]发现四氟醚唑在葡萄上的降解比苯醚甲环唑等三唑类药剂降解快;说明四氟醚唑在环境中容易降解,在使用过程中残留问题符合相关标准。唑醚·氟酰胺是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的混配杀菌剂,Ravikumar等[16]发现不同比例的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混配杀菌剂对防治芒果白粉病有较好效果,陈春利等[17]发现唑醚·氟酰胺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在90%以上,且对草莓植株无药害。因此建议使用四氟醚唑和唑醚·氟酰胺用于北京地区草莓白粉病的防治,甲基硫菌灵、乙嘧酚和多菌灵对草莓白粉病防效较差,不宜用于北京地区草莓白粉病的防治。

表3 各药剂喷施不同时间后对草莓白粉病防治效果Tab.3 Control efficiencies of various pesticides on strawberry powdery mildew after spraying for different time

注: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平均值,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下差异显著

Note: The data in the table is the average of 3 replicates, and the different letters after the same column data indicate that 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对芒果炭疽病防效在80%以上[18],但是甲基硫菌灵在河南省对草莓白粉病已出现抗性[19],本文中甲基硫菌灵、乙嘧酚和多菌灵对草莓白粉病防效较差,可能是3种药剂在北京地区对草莓白粉病产生了抗药性。草莓品种也会影响药剂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关玲等[20]发现“甜查理”品种对白粉病具有高抗性,“章姬”为高感白粉病品种。魏秀翠等[21]发现腈菌唑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最为理想,第3次药后10 d防效为83.30%, 本文中唑醚·氟酰胺在用药2次后防效也能达到82.78%,与腈菌唑等药剂相比,唑醚·氟酰胺在施药2次时也能达到较好的防控效果,同时可以减少施药次数,因此可以在北京地区用于草莓白粉病的防控。陈乃琦等[22]在葡萄上连续喷施4次寡糖·链蛋白可提高植物免疫力和果品品质,但其在草莓上的研究较少,本文作者在连续施用2次寡糖·链蛋白的条件下,对草莓白粉病有一定防效,但是防效较差。本研究发现不同药剂对不同部位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不同,与李娜等[23]研究结果类似,因此在草莓白粉病防控过程中及时清理病果,防止病情加重。

在试验过程中王进忠教授、董兆克老师及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杨柳老师给与了多方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猜你喜欢
寡糖酰胺多菌灵
不同来源大豆寡糖的形态特征、功能组分含量和分子结构的比较研究
玉米田氨基寡糖素诱抗防病技术要点
几种寡糖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饲用寡糖添加剂在动物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多菌灵的不确定度评定
不同提取净化对水产品四种酰胺类农药残留的分离影响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多菌灵的残留现状研究进展
双酰胺类杀虫剂Broflanilide
三氟咪啶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啤酒中的“多菌灵”会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