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西畴精神” 奋进美好生活

2019-11-04 06:26罗旭
含笑花 2019年5期
关键词:西畴干部群众外婆家

罗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在我二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家乡人民坚持弘扬“西畴精神”,用实际行动实现的美好生活,正是对这句话最生动的演绎和诠释。

90年代初,我出生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小县城——西畴县。那个年代,西畴县由于受中越边境冲突的影响,刚从战争的硝烟中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家乡人民站在这片石漠化面积占县域国土面积75.4%的土地上,面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恶劣生存环境,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坐等观望,而是在县委政府的带领下,不悲观、不放弃,用勤劳的双手与石漠抗争、向贫困叫板,连年不断地在大山深处建台地、修公路、兴水利、改电网、建沼气、创绿色等,并在奋斗过程中逐步孕育形成了“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

2007年,我初中毕业,母亲带我回外婆家探望。从县城坐两个小时的车到乡上,又徒步走了两个半小时的山路才到外婆家。那时年少不懂事,很多记忆都很模糊,只记得自己一直对母亲抱怨“太累,太远,以后不来了”。后来,母亲告诉我,外公因为听到我抱怨的话,从多年的积蓄中主动拿出了2000元给村小组,与村上的干部群众商量一起出资出力,扩建了进村道路。2010年,我高中毕业,回外婆家时已经可以直接坐车到家门口,从那时开始,我经常听到家人念叨“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2014年,我大学毕业,非常幸运的回到了家乡工作,更是有幸参与到了脱贫攻坚战这一场伟大“战役”,见证了许多的“扶貧人”在西畴土地上奋发有为、挥洒热血。有孩子尚在襁褓,本应在妻子和孩子身边给予更多关心爱护,却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迅速投身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干部;有风华正茂,本可享受青年人应有的浪漫和快乐,却选择夜以继日的在脱贫岗位上绽放独有青春光彩的年轻党员干部;有新婚燕尔,本能选择度蜜月、秀恩爱,却在新婚不久立马重回脱贫“一线”的驻村工作队员;甚至有夙兴夜寐,本该还有灿烂丰富的人生历程,却倒在脱贫工作岗位上的村委会干部……在西畴的脱贫攻坚进程中,每一位“扶贫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践行“西畴精神”,也让我最直接感触到“西畴精神”的魅力所在,充分体会到家乡人民不甘落后、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2019年4月,云南省对2018年脱贫摘帽的33个贫困县脱贫出列进行了公示,西畴县位列其中。这是省委、省政府对西畴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一种认可,更是对“西畴精神”的一种肯定,作为西畴人我深感自豪。同时,我也明白,脱贫攻坚的总目标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要让“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成为治疗“等靠要”等病根的良药,让“西畴精神”在新时代的发展里程中迸发新的生机活力,仍然需要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为之坚持不懈的奋斗,为之付诸更多的智慧和汗水。

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在西畴县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吃饭难题,群众自发、政府支持炸石垒埂造台地;为了改善出行条件,群众出资出劳主动修路,党委政府倾力支持;为了宜居宜业,干部群众勇敢地向石漠化宣战,让昔日的乱石旮旯变成了石漠绿洲和宜居家园;为了脱贫致富,干部群众埋头苦干,积极探索发展致富产业,开辟增收渠道……而“西畴精神”就是指引西畴人民攻坚克难、奋斗不息的动力源泉,我始终坚信,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历史征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大力弘扬“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加油干,就能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喜庆之日的到来,就将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西畴干部群众外婆家
西畴,在时代的大浪中扬帆起航
披荆斩棘斗顽石
不朽的丰碑
西畴之秋(外一首)
坚持领导带头 强化监督检查 以优良的作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领导带头 强化监督检查 以优良的作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解决基层理论武装“入心”的几个难题
都去外婆家
喂猪
五位干部群众谈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