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和对策

2019-11-04 03:51李寿怀
读写算 2019年23期
关键词:教育问题留守儿童

李寿怀

摘 要 在农村,父母背井离乡到城市务工,孩子只能留给祖辈看护。隔代教育虽然帮助年轻父母解决了留守儿童的抚养难题,但对孩子的教育留下了诸多空白,孩子的发展也受到一定限制。只有认识到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确保这些孩子朝着健康、快乐、向上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留守儿童;抚养难题;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3-0122-01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城市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不再被土地束缚,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笔者在村小执教二十余年,越来越感受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迅速增加。父母将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交给祖辈,隔代教育成为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隔代教育一方面利用祖辈养育孩子的经验解放了年轻父母,另一方面,弊端也越来越显著。因此,探究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能够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的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基本情况

由于工作、经济、生活习惯、学情等因素,年轻父母外出务工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许多祖辈也乐于发挥余热,主动承担起养育留守儿童的责任。笔者通过多次家访发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年龄段较为宽泛,绝大多数在幼儿阶段就成为留守儿童;隔代监护人的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且有部分为文盲和半文盲。大多数隔代监护人还要兼顾农活,缺少时间和精力陪伴,且“隔代亲”的心理情节往往使得他们对孩子过度溺爱。

二、隔代教育对留守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

1、不利于孩子良好品德行为的养成。“隔代亲”的现象导致祖辈格外疼爱孩子,将孩子可以做的事情全部代劳,许多孩子对祖辈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而面对良莠不齐的社会现象,父母又不能及时进行干预,隔代监护人过分的溺爱容易让孩子逾越道德的约束,导致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薄弱、不良行为习惯较多。

2、不能给孩子的学习带来帮助。受到文化程度和教育实践的限制,农村祖辈在辅导学习上基本无能为力,大多数儿童只能靠自己解决,久而久之对学习的兴趣也下降。此外,祖辈由于一些思维定势,对孩子的探索性行为经常进行干预,阻止了孩子创新思维的发展。还有部分监护人认为“读书无用论”,给孩子灌输尽早打工赚钱的理论,导致学生厌学。

3、社会交往能力欠佳。祖辈们由于交往范围有限,或是腿脚不便、年事已高,不能带孩子出门参加社会活动,对新生事物、信息等接触均较少,许多留守儿童不善于与人沟通。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祖辈也会约束孩子的行为,许多孩子几乎从未出过远门,不利于良好的社会行为养成。

4、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祖輩对孩子的娇惯和纵容,容易让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不能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孩子与父母接触较少,忽视亲子教育,亲子之间感情淡薄,部分孩子甚至有一种被父母抛弃的感觉,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造成孩子胆小、孤僻的性格,出现心理问题。

三、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1、从家庭方面入手。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大部分情感饥渴,缺乏关爱。父母要与子女保持密切的联系,多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积极帮子女解决问题,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始终都陪伴自己。对于隔代监护人,要转变陈旧的思想,将关注重心从孩子的物质方面转到教育上。对孙辈要做到严爱结合,意识到一味地溺爱和放纵反而会害了孩子。

2、学校方面,老师们要转变教育理念,注重以人为本,在学习上要给与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也要在生活上给予关爱。对农村留守儿童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育,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提升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除了与隔代监护者联系,也要及时反应给学生的家长,针对出现的问题,家校合力一起积极妥善地解决。

3、社会方面,村委会要积极宣传亲子教育的必要性、父母的不可替代性,从情感上加强亲人对子女的教育。要多搭建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的平台,例如可以打造村委——留守儿童专业帮扶团队、聘请大学生进行功课辅导等。政府可以多创造一些就业的机会,提高农村人均收入,留住年轻的父母,发挥亲子教育的作用,让隔代教育只是家庭教育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猜你喜欢
教育问题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与班主任的对策分析
民族器乐合奏课与综合大学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