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计艺术的造型本质看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思维的转变初论

2019-11-05 14:33邰娜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设计素描设计艺术课程教学

邰娜

摘要:设计素描是传统素描课程体系在制定和具体应用时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为了可以适应设计艺术各个专业的发展要求,需要对现有的思维模式进行转变和优化。本文从设计艺术的造型本质看设计素描课程较思维的转变,为设计艺术类专业的稳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设计艺术;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思维转变

造型,是艺术设计者运用诸如结构、线条、块面、明暗、色彩等不同手法和材料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塑造出的用来表达对客观世界且具有主观性反映的视觉形象。这种视觉形象往往具有直觉的意味性,是造型设计者和欣赏者主客观之间通过想象、联想等方式,把视觉感受由视觉表象延伸到内涵本质的审美过程,从而产生出造型艺术的视觉美。在现代设计的学习过程中,造型课程的开设效果决定着受教者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受教者通过在造型课程中对各种视觉因素的思维发散和寻找以及运用认识和理解形象世界的能力,来把握内在的造型规律,发现审美中的潜在价值,进而揭示出美的规律。

一、素描课程与设计素描课程

1911 年,周湘私立美术学堂最早在我国开设素描课程,一直到1928年国立艺专成立之时,均沿用欧洲教学体系下的素描课程,这一时期的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认为艺术研究要以素描为基础,自此,徐先生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美术教育体系,他号召美术专业院校要强调素描课程在造型训练中的重要意义,这种理念在一定时期对中国美术教育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的50、60年代,苏联和德国的素描教学体系也一度影响着中国的素描教学。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素描教学体系开始进入多元化时期,新的素描理论以及新的观念伴随着开放的思潮得以迅速发展。

素描,可以直接被看作是“朴素的描绘”。汉语对“素”字的解释为单纯的、直接的、质朴的和真实的。认为“描”有写、画、临摹、写生和挥舞之意。西方对素描的解释认为,素描是以线条为手段,用以表现人物、风景、物体、符号、感情甚至抽象物的艺术形式。素描课程是一门关于认识事物形态和表现造型的训练体系,是所有需要以造型为表达形式的艺术门类所需要的一种辩证的、具有严密逻辑思维的基本表达方式[1]。传统的素描训练更注重对艺术思维中感性思维的训练,通过对物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将客观存在物象下的很多视觉元素,通过绘制者的主观提炼和加工,构造出具有意味性的造型图式,在情感上更偏向于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二、素描课程的现状及设计素描课程的探索

(一)以写实造型为宗旨的传统素描课程。传统的素描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写实基础,强化对造型的把握能力,考核体系中也把学生的造型写实能力作为衡量画面优劣的标准。这种强化造型能力的素描课程一直以来既是以培养学生在绘画审美素养意识下的视觉创造力为基础性手段。当今,我国素描教学体系和理念中,这种培养方式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当然,并不能认为这种偏重传统的教学理念需要绝对摒弃,这种体系之所以长期存在,其实并非是单纯地训练写实性技巧,而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客观物象来促进思维方式,继而使物象得以深化描绘,使得脑、眼、手之间具有极高的协调性,以便建立以物象为前提的造型、结构、空间和语言等多方面的审美意识[2]。通过写实性的造型训练,能从物象结构到视觉理解,从客观感受到主观意识,从外在图式到造型语言,从视觉精神到艺术品位等方面的感悟得到融合提炼。以写实为主的素描训练能够包含一切视觉艺术的造型基础,通过绘制者的整体观察、分析判断、综合表现等能力的运用,加上观察方式上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进而确立起二维基础上的三维关系,实现训练注重视觉真实的艺术体系。以写实造型为主要训练目的的教学意识的特点有以下几个:首先是对形体的把握,继而上升到对物象体积和空间的理解,再由理解物象的内部结构提升到对绘画语言的运用,最后形成对素描品格的升华。在写实素描进入到深入刻画阶段以后,其实是更强调了对造型品位的培养,同时对绘画语言进行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自觉和创造的前提下掌握写实绘画的意识精髓,在不断的实践中加深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以达到具象绘画前提下的视觉图式创造力。所以,写實性素描并非是单纯的描摹,也不是物象的简单抄袭,而是绘制者通过主观思考对现实物象进行深入分析,加入审美感悟后进行强化、取舍、夸张等艺术手法,使写实素描具有情感表现和创造内涵,而真实、朴素、强烈和厚重的艺术视感只是绘制者对艺术内涵理解下的视觉表现。所以,长期以来延续的写实素描体系是有其感性与理性结合下的内涵语意的。

(二)以创造性造型为主旨的设计素描课程。

设计素描概念源自印象派、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绘画,其主旨是具有抽象主义的现代素描,是一种摆脱写生,与传统素描观念相背离的、突出创作者个人艺术思维的艺术形式。设计素描课程较传统素描课程更侧重物象对内在关系的认知,通过作品的视觉图式来表达创作者精神化的内涵。设计素描则更应该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感性思维的体现,在设计素描概念建立之前,西方的艺术家就曾将素描作为一种科学实验,比如在试验中进行解剖、分解与重构,这说明传统的以写实为宗旨的素描具有更深刻的理性精神,设计素描是在写实素描基础上的纳入新的思维观念的训练课程,更侧重学生的主观意图和对视觉符号的创造与表现,但其思维方式与写实素描相同,同样是源于生活,但更加注重体现生活中精神因素,将这种精神因素赋予外在的物质载体之上。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虽在素描课程的教学形式上对设计素描有着明显的倾向性,但就其本质而言,并没有彻底改变教学上把创造性思维和挖掘个性图形语言作为主要的探索方向。所以,造型课程使受教者获得了某种增强视觉形式表现力和设计表达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这种途径和方法可以使设计者运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视觉艺术中的各种语汇因素,通过丰富的视觉形式语言为设计者的主观创造性意向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可永。从素描到设计“智”造——“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的艺术专业设计素描教学探析[J]。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8(05):49-51。

[2]于琳琳。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素描课程改革初探——《环境艺术专业素描课程教学项目课题集成式导入模式研究》课题应用情况[J]。包装世界,2017(06):77-78+81。

猜你喜欢
设计素描设计艺术课程教学
空间设计在度假酒店设计中的运用
从观察到表现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信息时代的文化传播者
创意观念植入课堂教学法探索及应用
探讨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区别与教学方法
设计素描结合视觉传达专业特点的教学探索
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教学的比较研究
设计艺术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关系分析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