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德军军事文化建设特点及对我军军事文化建设的启示

2019-11-05 10:24张沛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德军二战启示

张沛

摘要:德軍在二战前所进行的军事文化建设有着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民族传统的继承、精英理念的强化、创新意识的重视三个方面,这些特点对其发动二战做好了思想和文化的准备。通过对德军军事文化的客观分析,有利于我军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以便于在加强我军军事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处理好民族传统文化与现实需求的关系,突出军事思想在军事文化中的地位,发挥好利用军事文化吸引与激励人才的作用。

关键词:二战;德军;军事文化;启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之所以能在军事上取得不小的战绩,除去物质因素外,其长期构建并坚持的特殊军事文化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虽然其最终服务于德国的侵略扩张,但就军事文化建设自身的特点来看,其中不乏合理之处,值得我军在批判的基础上予以学习借鉴。

一、二战前德军军事文化建设的特点

(一)注重融入本民族崇武尚战的传统

任何军队的军事文化都会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就德军来看,其在构建自身的军事文化过程中,充分融入了日耳曼民族崇武尚战的民族特性。

日耳曼人作为德国人的祖先,最初并没有生活在今天的德国版图上,而是在瑞典南部。自公元前600年左右,日耳曼部落开始以武力形式向南推进,于公元前1世纪定居于今日的欧洲中部。在其一路征战的生活中,战争和掠夺成为了日耳曼人不可缺少的内容,为日耳曼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性格深深打上了崇武好斗的烙印。当他们有了自己的定居地之后,部落贵族为扩大其经济权力和社会权力,不断对相邻部落发动掠夺性战争,由此锤炼了这个民族坚韧剽悍的意志和骁勇善战的作风。频繁的战争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日耳曼人降生、成长、死亡。这种世代争斗的生活造就了一种世代相传的,似乎是理所当然的观念:可以用流血的方式获取的东西,如果以流汗的方式获得,便被视为软弱无能。

日耳曼民族这种崇武尚战的传统在德国军队的军事文化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在普鲁士王国时期,军队就将日耳曼人血液中还处在分散、游离和不成熟状态的攻击性细胞,予以了凝聚、升华,孕育出了能征好战、富于管理和经营才能的普鲁士骑士团——条顿骑士团。条顿骑士团的团规规定“要用铁手消灭信仰的敌人”,其团员将自律、禁欲、安贫乐道作为其生活准则,每日里素食淡饭,剑不离手,为骑士团献身是他们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到十九世纪后半期,在“铁血宰相”俾斯麦所进行的军事改革中,条顿骑士团正式被改造成普鲁士军官团,从而将这一传统在德国军队中予以大力普及推广。一直到二战爆发前,崇武尚战都是德军军事文化当中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在思想教育还是在日常训练中,推崇以武力解决问题的观念都在德军官兵思想中居于主流地位。

(二)始终突出精英理念

自古,德国的军事领导权就掌握在贵族手里,为了确保本阶层的利益,同时在民族传统的影响下,他们的子弟几乎全部从军,自幼就被送进军队学校接受全面教育。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军校从课程设置、体魄锻炼、行为养成等方面,始终以培养精英为指导,使学员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精英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到毕业之时,他们已成为文化程度较高、掌握相当军事知识的群体,其整体素质高居于社会之上。而这种从少年即开始的文化熏陶模式从普鲁士王国一直延续到了二战结束。

除了在人员培养外,德军还在人员选拔中突出精英理念。在近代,随着参谋部在德军的出现,一批优中择优、被树为全军楷模的总参谋部军官成为了军队的核心。总参谋部军官的选拔极其严格,即使在《凡尔赛和约》限制下的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军选拔总参谋部军官的标准也丝毫没有降低。如在1926年,全国有340名军官报考参加总参谋部军官考试,经过多层考核把关,最后只有8名军官被录取,淘汰率达到了97.6%。而早在1868年2月,法国驻柏林的武官就向国内报告说:“假如战争爆发,在普鲁士所具有的一切优势因素之中,最重大和最难以否认的,就是其总参军官团组织……我们的无法与之相比……在下一次战争中,普鲁士的参谋组织,将在有利于普鲁士军队的优势因素中成为一个最难对付的因素。”正是由于长期坚持这种优中选优的精英选拔模式,激发了德国军人强烈的荣誉感与自豪感,也极大的鼓舞了德国民众的参军热情,有效地确保了军队人员构成的高素质。

(三)拥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军事文化不仅影响着作战方式、战场对抗的基本形式以及指导战争的法则,而且影响着战斗力的技术构成和力量的运用方式,影响着军队建设的内容、方向和道路。先进军事文化的创新发展包括军事理论创新、军事制度文化创新、军事科技文化创新和军事管理文化创新。1回顾历史,正是由于德军在战前基于军事文化的不断创新,才使其拥有了在当时极其领先的军事理论、战术战法与武器装备,从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战争灾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的军队实力受到了严重削弱。但是,德军军队领导层并没有放弃,而是充分利用两次大战之间的和平时期,集中精力为二战中德军的作战做好了精神和素质上的准备。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军人数不得超过十万,那么,这十万人的军队应该建设成什么样的军队?德军领导层首先使其最大的优势——军官团得以保留,再在此基础之上对其特有的军事文化进行大力创新,即强调要将军官训练成领导全民度过难关的领导者,军人的知识不应局限在军事领域,而应提高其全面修养,使其不仅能为国家无私奉献,而且要成为全国人民的领导者。正是在这一指导思想的引领下,这一时期的德军不仅使其作为国家精英集团的地位得以进一步巩固,而且还成为了德国人民“重振德意志”的精神寄托。

在这一时期,德军在军事理论上完全跳出了阵地战的束缚,开始思考“总体战”、“闪击战”等新理论并积极付诸实践。《凡尔赛合约》禁止德国拥有军事院校,但德军却联合团一级的单位建立了一个建在部队上的军事教育体系,使每一位列兵都受到成为军士的培训,每一位军士都受到成为军官的培训,每一位军官都受到成为将军的培训。同时,以机动战为纲领指导全军训练,从而开创了一个“指挥艺术高级训练”的时代。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理论以及制度的创新,德军完成了对机动战思想的统一,以及所进行的系统调练,才使得“总体战”、“闪击战”等理论能在德军各级得到系统和忠实的贯彻实施,也才能在实战中取得诸多胜绩。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二戰前的德军正是拥有独具特色的军事文化,才孕育了其与众不同的建军理念、军事思想及人才队伍。这当中的部分内容,时至今日,也有值得我军学习研究之处。

二、对我军军事文化建设的启示

当前,战争样式已与二战时期大为不同,但战争形态的演变不仅没有弱化军事文化的作用,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军事文化的巨大价值。在这个发展转型的过程中,我军在进行军事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注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军事斗争准备的要求相结合

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支军队的文化都不可能脱离本民族文化的影响。日耳曼民族骁勇善战的传统文化始终在德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对军队产生着重要影响,也直接为军队提供着不竭的动力。在这一点上,我军既有与其相似的一面,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中华民族历来是崇尚和平与正义的民族,“和谐”理念自古就深深植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也始终影响着我军的军事文化。当打开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历史画卷就会清楚地看到,无论是土地革命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抗美援朝战争,我军始终是站在正义与和平的一边,从不发动侵略,从不危及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国家。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90余年也是不断彰显“正义之师、和平之师”的90余年,无论是建军思想、战略战术还是思想教育,均处处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与人为善,始终占据着人间道义的制高点。由此可以看出 ,在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上,我军与德军有着相同点。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当今国际环境仍然处在复杂多变的状况,强权主义、霸权主义依然存在,我军开展军事斗争准备的使命任务要求广大官兵必须要不断强化危机意识、尚武精神。在我军军事文化建设的内容中,必然要包含着对官兵使命感责任感的孕育。因此,我军的军事文化既要能对官兵的和平观念予以强化,也要对官兵战斗精神的培养予以引领,这是与二战前德国军队军事文化的显著不同。

要做好上述“和”与“战”两种元素的结合,就必须要从二者的关系入手,既 “战”是“和”的前提与基础。要在对外宣传我军形象和对广大官兵开展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始终突出一个观点,既我军官兵愈是崇武善战就愈有可能抑制战争的爆发,我国的军事力量越是强大就越增加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继承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传统元素,又能不断强化我军的战斗力建设,促进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的开展。

(二)要突出军事思想创新在军事文化创新中的重要地位

德军在二战初期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侵略战果,靠的并不是武器装备,而是其先进的军事思想。而当年号称装备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的全面溃败,则是晚清政府愚固封建军事文化的必然结果。近代中国的遭遇以反面教材的形式在不断地告诫我们:军事装备的落后并不是最可怕的,军事思想的落后才是最可怕的。可以说,军队欲改革,文化须先行,思想须先变。

我军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军事思想,指导着我军在革命战争年代始终能以弱胜强。这些军事思想不仅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而且成为了全党全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随着我军机械化、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世界军事思想的蓬勃发展,要求我军的军事思想也要与时俱进,大力创新。要在充分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纳西方现代军事文明的先进文化成果,大胆吸收借鉴社会先进文化,不断创新符合我军特点的军事思想,以此引领军事制度的发展、军事科技的进步和军事管理的完善。从而以军事思想的创新发展作为提升我军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立足实际,突出我军自身的特点。不能被外军牵着鼻子走,军事科技与世界强国相比还有差距,在文化熏陶中既要树立高科技思想又不能单纯迷恋高技术、依赖高技术,

(三)要重视军事文化对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吸引与激励作用

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如何才能吸引大量高素质人才踊跃参军并对其不断产生激励,德军以其先进而独特的军事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参考。但和德国不同的是,中国从宋朝开始就已逐渐重文轻武,在人民军队诞生前,旧军队的军事文化中也存在着许多消极因素和弊端,如军中官兵分三六九等、“当兵扛枪、领饷卖命”、“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等在相当长时期内存在,这些腐朽观念对社会优秀青年毫无吸引力,甚至让百姓藐视军队、鄙视军人。

我军是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我们党从创建人民军队那天起,就把我军的性质、宗旨、理想、使命写在先进军事文化的大旗上,用先进的知识、理念、信仰和军事智慧塑造官兵心灵。正是依靠先进军事文化所提供的精神力量和理论支持,人民军队才实现了由“弱小”向“强大”的飞跃,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这些都为我军吸收大批优秀人才加入人民军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社会人员尤其是广大青年价值观念的日益多元,我们更是要高度重视军事文化对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吸引与激励作用,以创新的军事文化吸引人,以昂扬的军事文化鼓舞人,以先进的军事文化培养人。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是要营造氛围。把新闻媒体作为军事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把互联网、手机等新型媒体作为弘扬先进军事文化的新阵地,把有益于展示我军良好形象的军事文化融入载体,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激发全民的参军、拥军热情。结合广大青年审美情趣、审美方式的变化,把先进军事文化体现在文艺创作、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各个方面,注重用先进军事文化活动营造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二是要塑造风尚。繁荣有益于展示我军的军事文化,既需要部队倡导、引领,更需要地方传媒积极参与,更离不开人民群众支持。要立足国情、军情和历史文化传统,通过军队与社会的双向互动,提高社会各个阶层的国防意识,营造有益的军事文化环境;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有关军队的宣传普及活动,努力回答问题,澄清思想疑惑,扩大社会认同。

注释:

1毕京京,《先进军事文化的力量》,《学习时报》,2011年12月19日。

(作者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德军二战启示
漫画轻兵器之二十四二战时期德军装甲战术
漫画轻兵器之二十四二战时期德军装甲战术
英军在二战中使用的轻武器(II)
二战德军变身解放者?
二战老飞机落户桂林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二战”历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