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诊断脂肪肝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9-11-07 07:0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2期
关键词:误诊率造影剂脂肪肝

方 莉

(东莞康华医院 广东 东莞 523080)

脂肪肝(Fatty liver)是现代人常见的疾病,脂肪肝患者的肝病变类型呈现弥漫性,发病原因复杂[1]。但脂肪肝并非无法治疗,若及时作出诊治,可以将肝病变逆转,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的诊断治疗中,影像学检查(Film degree exam)是最为常用的手段,为了探究超声检查对于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本研究抽取于我院骨科进行诊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诊治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抽取于我院骨科进行诊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诊治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作为本次研究分组的准则,分为对照组组、观察组,各60例。

纳入标准如下:(1)患者已知悉、同意本次研究,该研究经过院医学伦理协会统一审核并通过,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全程参与,患者未中途退出;(3)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被确诊为脂肪肝患者:腹痛、腹胀、食欲减退等;排除标准:(1)排除精神障碍、精神类疾病的患者;(2)排除严重心脏疾病(如心律失常)、血液系统疾病(如高血压)患者;(3)排除伴有肝脏、肾脏存在先天性畸形患者;(4)排除血糖尿病、心脏病患者;(5)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脏疾病患者。

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32~61岁,平均年龄为(43.14±4.23)岁,平均体重(60.6±13.11)kg,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35~62岁,平均年龄为(44.48±5.41)岁,平均体重(59.4±13.76)kg,其中男性33例,女性2例。分析参与研究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史等,均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CT进行诊断:患者取仰卧位,采取CT扫描其腹部。随后进行肝三期(增强CT扫描),静脉注射碘海醇(造影剂)80ml~100ml于患者的肘部,造影剂的注射速率需控制在2.5ml/秒。注射造影剂后25秒,进行动脉期扫描;注射造影剂后60秒,进行静脉期扫描;注射造影剂后180秒,进行延迟期扫描。

观察组患者采取超声检查: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评估患者的自身情况指导其饮用500ml~800ml水,使检测结果避免胃胀气造成的干扰。超声探头的频率设定为1.0MHz~5.0MHz。暴露患者的腹部,充分扫描检查的区域。超声探头先探查肝区切面,观察肝脏内部的管道、特征、大小、形态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漏诊率、误诊率以及诊断准确率。脂肪肝的CT诊断标准是:(1)肝脏密度均小于脾密度,显示患者脂肪肝类型为弥漫性脂肪肝;(2)患者的部分肝叶、肝段密度较低,CT增强扫描结果显示肝脏内部血管的分布正常,显示患者脂肪肝类型为局灶性脂肪肝;脂肪肝的超声诊断标准是:(1)患者肝脏的实质超声回声呈现出弥漫性密集型增强,肝脏内部的血管清晰度显著较低,远场回声显著减弱,显示患者脂肪肝类型为弥漫性脂肪肝;(2)患者的部分肝叶呈现出不规则、稍微较高的回声,显示显示患者脂肪肝类型为局灶性脂肪肝。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采集的数据将由系统SPSS21.0进行对比、分析、统计等工作,计量资料将采取(均值±标准差)的形式,组间数据的对比采取t值检验,研究中涉及的多组间的对比采取单因素方差法对比分析。计数的资料数据应用卡方检验。差异的统计学显著性由P<0.05所体现。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对比

如表1。观察组患者脂肪肝检出率为96.67%(55/60),对照组患者脂肪肝检出率为73.73%(44/60),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较高,诊断效果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6.9841)。

表1 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对比(例)

2.2 两组患者的误诊漏诊对比

如表2。观察组的漏诊率为5.00%,对照组为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2272);观察组的误诊率为6.67%,对照组为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6154)。

3 讨论

脂肪肝(Fatty liver)指肝细胞的脂质累积量超出肝湿重的5%,肝细胞脂质的累积可包括脂肪酸(fatty acid)、胆固醇(cholesterol)、磷脂(Lecithin)、甘油三酯(最为常见)等,是一种临床现象[2]。脂肪肝的病变过程包括脂肪性肝炎(Fattyhepatitis)、肝硬化(Cirrhosis)、脂肪变性(Steatosis)等,临床上可根据脂肪量的多少将脂肪肝分型,分为轻型、中型、重型[3]。脂肪肝病变需早诊断早治疗,及早确定脂肪肝分型可将其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依据,医护人员可尽早对患者病情进行控制和监督[4]。关于脂肪肝的诊断,金标准为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是一种有创性的检查,临床依从性较低,且医护人员为患者取样时常常出现较大的误差,临床推广较难。超声和CT均是较常用、普及力度较大的两项诊断措施,其使用方法简便,误差较小,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5]。有关研究显示[6],超声诊断对于脂肪肝患者的病情有着较高的灵敏度,且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伤、无痛、无反射性损害、可反复检查、操作简易、价格低廉等特点,临床应用极为广泛。除此之外,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分层次地显示出患者脂肪肝的内部结构以及肝脏官腔结构,检出率、准确率均较CT检查高[10],根据本研究,观察组患者脂肪肝检出率为96.67%(55/60),对照组患者脂肪肝检出率为73.73%(44/60),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较高,诊断效果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6.9841),显示超声检查较CT检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脂肪肝患者的临床分型有较高的准确度;观察组的漏诊率为5.00%,对照组为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2272);观察组的误诊率为6.67%,对照组为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6154)。显示超声检查的漏诊率、误诊率均较显著低,灵敏度高,临床诊断时可优先选择。

综上所述,关于脂肪肝的诊断,超声检查的准确率更高,临床的误诊率、漏诊率显著更低,低于CT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误诊率造影剂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