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11-07 07:28吴淑媛范洁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9年27期
关键词:产时出血量产后

吴淑媛 范洁(通讯作者)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科 广东 广州 511442)

产时及产后出血时孕妇分娩过程中常见的不良情况,其可对产妇的正常分娩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产妇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产妇发生产时及产后出血的原因较多,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为产妇子宫收缩乏力,在胎儿胎盘异常、产道损伤和羊水栓塞等情况下也可引发产时及产后出血[1]。临床上通常会在产妇分娩时给予其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此降低其产时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从而让产妇顺利完成分娩并让其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本研究对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 月-2019年1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3~37岁,平均(28.65 3.22)岁,其中初产妇29例,经产妇11例。实验组产妇年龄22~39岁,平均(28.47 3.59)岁,其中初产妇27例,经产妇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根据产妇的产程进展配合完成对产妇的护理,指导患者配合医生操作,并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全程陪伴护理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全程陪伴,并且要在陪伴的过程中不断为患者讲解分娩的相关知识点,为其讲解分娩时的各种技巧,介绍分娩时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通过语言安慰和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等方式让其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并为其介绍成功分娩的案例等,以此促使其保持良好的状态。

1.2.2 子宫按摩护理 产妇进入第三产程后,护理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子宫按摩,其中主要是将手置于产妇下腹部,有节奏的用五指对孕妇的腹部进行来回按压,以此促使产妇子宫侧壁和宫底能逐渐放松。同时,护理人员要使用手掌对患者的子宫前壁进行按摩,按摩时应合理控制力度,避免压力过大影响产妇子宫的正常活动。按摩时应将频率控制在30次/min,并且要确保用力均匀适当。

1.2.3 出血针对性护理 产妇分娩过程中应为其密切观察其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及时遵医嘱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并补充血容量,并在产妇发生出血时及时进行检查以明确其出血原因,并根据出血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止血措施。实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完成相关护理工作,避免产妇发生感染的情况。严格控制产程,避免因产程延长造成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

1.2.4 产后护理 产后2h,有危因素者产后4h是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时段,应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和出血量变化。;另外膀胱过度充盈会导致产后出血,应及时指导、协助产妇排空膀胱。产后发生感染时可导致其出现大量出血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在产后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其发生感染。其中不仅要严格实施无菌操作,还要做好对产妇会阴部的清洁卫生处理,并定时检查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出现异常时及时联系医生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另外,产后还要指导产妇积极开展康复锻炼,促使其恢复速度提升,并为产妇介绍常见的不良情况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确保产妇分娩后的安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的产时及产后出血情况进行统计,主要是对产时、产后2h和产后24h的出血量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产时、产后2h和产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

表 两组出血情况(,ml)

表 两组出血情况(,ml)

组别 n 产时出血量 产后2h出血量 产后24h出血量实验组 40 181.39 24.86 108.33 19.68 295.45 48.26对照组 40 223.47 31.25 172.65 20.16 378.54 52.69

3.讨论

产时及产后出血时产妇分娩过程中常见的情况,其对产妇的身体健康损害较大,并且可对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其中产后出血时导致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根据临床实践,导致产妇发生产时及产后出血的原因较多,但临床研究表明在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时通常能有效减少产妇的出血量,降低其分娩过程中的死亡风险[2]。根据临床实践,产妇分娩时临床上通常会给予其常规护理措施,其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产妇的出血量得到控制,但其应用效果通常难以达到预期,不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3]。综合护理干预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干预模式,其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其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然后以患者的病情为基础给予其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此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预期。对于产时及产后出血的产妇,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通常以产前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为基础,并在产前全面评估其发生出血的风险,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在其分娩过程中给予其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以此降低其产时及产后的出血量,让产妇的分娩顺利完成,并让产妇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4]。

本研究对综合护理干预在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实验组产妇产时、产后2h和产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在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产妇的出血量,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产时出血量产后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产时整体护理对分娩正性作用的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产妇产时、产后出血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联合产时体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及意义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