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临床效果分析

2019-11-07 07:0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2期
关键词:状位脊椎腰椎间盘

李 杰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 常州 213000)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和长时间进行体力劳动、长时间维持相同动作或姿势、外伤影响等存在一定关系,需要予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尽早诊断,进而对其实行早期对应临床治疗[1]。本文对2018年6月—2019年5月本医院诊断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行指标评估,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运用MRI检测方法及CT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和价值予以评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6月—2019年5月本医院诊断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归入这次数据值调查资料,患者年龄均值是(62.58±3.98)岁,患者病程均值是(4.12±0.53)年。

1.2 方法

CT检测方法:采取多层螺旋CT机实行诊断,管电流设成600mA,管电压设成120kV,矩阵选用256×512,层距设成1mm,层厚设成3mm,采用平躺体位,检查腰椎L3/L4到L5/S1位置,明确脊椎突出部位、密度情况、形态状况等。

MRI检测方法:采取核磁共振成像仪实行诊断,实施矢状位检测、轴状位检测、冠状位检测,采用平躺体位,选用SE序列T2WI以及T1WI、序列T2WI SPAIR等,了解腰椎间盘位置信号表现,掌握脊椎受到挤压的状况、椎间发生膨出的状况、腰椎间盘具体形状等。

1.3 统计学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MRI检测方法、CT检测方法的检出合计值以(n、%)予以描述,采用χ2检验法,数据指标采用SPSS23.0予以测定,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统计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MRI检测结果、CT检测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MRI检测方法的检出合计值[94.00%(47/50)]比对于CT检测方法[86.00%(43/50)]稍高,并未出现较大数据指标间差异值(P>0.05),见表。

表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MRI检测结果、CT检测结果研究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为常见的损伤病变之一,引发腰处长时间劳损,其神经根以及纤维环位置受到损害,导致脊椎中外力丧失平衡,引发椎间盘碎核发生裂开及膨出,挤压附近腰脊神经,出现腰部疼痛及腿部疼痛,干扰患者正常生活[3]。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诊断方法有多种,比如X线检测方法、CT检测方法、MRI检测方法等。不过,X线检测方法虽然可以呈现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椎间隙不正常情况,不过诊断特异度及灵敏性较差。MRI检测方法能够对游离髓核形状及部位予以检出,能够检出结节,可以多方位成像,对脊柱形状及结构予以清楚呈现等[4-6]。CT检测方法扫描范围比较广,测定速率比较快,能够呈现腰椎间隙内处召开,了解脊髓中具有结核或肿瘤与否等[7-10]。这次调查数据值资料中,采用MRI检测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检出合计值较CT检测方法稍高,不过差别不是非常大,但MRI检测方法的影像学图像特点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取MRI检测方法及CT检测方法都得到较好临床诊断效果,但MRI检测方法对影像学图像的显示情况更优。

猜你喜欢
状位脊椎腰椎间盘
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手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改善情况分析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及椎旁肌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正常国人脊柱骨盆矢状位排列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前交叉韧带前内侧束及后外侧束薄层斜矢状位质子密度加权像MRI研究
基于机器学习和几何变换的实时2D/3D脊椎配准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
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治疗严重、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后凸畸形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