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CT检查非检查部位放射防护的价值分析

2019-11-07 07:09刘卫军刘春杏杨清华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2期
关键词:胸部颈椎颅脑

刘卫军,刘春杏,杨清华(通讯作者)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T室 广东 广州 510080)

随着临床医疗水平不断提高,CT检查在临床广泛应用,CT检查主要包括增强CT扫描、平扫CT、脑池造影CT等等,CT扫描主要是指采用X线束对人体某一部位进行扫描,由探测器对该层面X线进行接收,虽然该项检查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多数患者非检查部位易受到辐射危害,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而对患者非检查部位实施一项有效的防护措施十分重要,能保障患者健康以及安全[1-2]。因此,本次研究选取CT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CT检查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总例数一共具有2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8年—2019年,总例数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对患者非检查部位进行防护)、对照组100例(未进行防护)。

纳入标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由于个人原因中断研究者。

观察组(100例):组内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20岁~60岁,平均为(39.21±1.02)岁。

对照组(100例):组内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21岁~60岁,平均为(39.45±1.23)岁。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未进行防护方式。

观察组应用对患者非检查部位进行防护方式。

在征求患者同意后,使用铅橡皮对患者非检查区实施防护,测量患者敏感器官皮肤表面受照剂量。

1.3 观察指标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主要指标包括腹部、胸部、颈椎、颅脑等非检查部位的受照射剂量、损伤发生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

实施SPSS26.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受照射剂量

观察组非检查部位的受照射剂量(腹部、胸部、颈椎、颅脑等)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受照射剂量(P<0.05),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腹部、胸部、颈椎、颅脑等非检查部位的受照射剂量比较

2.2 对比损伤发生率

观察组损伤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损伤发生率20.00%(P<0.05),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损伤发生率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CT检查为先进的一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CT检查主要包括增强CT扫描、平扫CT、脑池造影CT等等,CT扫描主要是指采用X线束对人体某一部位进行扫描,由探测器对该层面X线进行接收,使其转变成为可见光后,再由光电转换成为电信号,再通过数字转换器转化成为数字,从而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3]。

据相关研究显示,随着CT设备和CT技术的普及,CT在影像学检查中广泛应用,CT检查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其能直观显示JIB1的征象,能够清晰显示疾病的各项情况,能够将硬膜囊的各项变化以及硬膜外脂肪充分显示,CT诊断具有优势,且检出率较高,误诊率以及漏诊率较低,能够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CT检查为诊断疾病十分有效的放射技术,但是其检查过程中的射线易给人体带来危害,X射线能穿透细胞,从而对DNA产生破坏,从而使人体遗传分子受到破坏,并且难以修复,严重时易导致细胞癌变[4]。在患者实施CT检查过程中,非检查部位受到照射易导致不良情况,并且辐射对人体造成损伤严重程度和剂量呈现正相关关系,若剂量增加,患者损伤严重程度也随之增加。若在CT检查过程中,通过采用铅橡皮对患者非检查区实施防护,取得显著效果,能避免人体非检查区域敏感器官受到危害,从而对人体非检查部位进行保护[5]。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非检查部位的受照射剂量(腹部、胸部、颈椎、颅脑等)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受照射剂量(P<0.05)。观察组损伤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损伤发生率20.00%(P<0.05)。

综上所述,在患者CT检查,通过对非检查部位进行放射防护,取得显著效果,能保护患者非检查部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猜你喜欢
胸部颈椎颅脑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应用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家兔急性肺损伤胸部超声与病理的相关性
胸部Castleman病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