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低剂量扫描在冠状动脉CTA搭桥术后评价作用分析

2019-11-07 07:09杜贵金张生栋赵华健戴守平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2期
关键词:搭桥术双源低剂量

杜贵金,张生栋,史 进,赵华健,张 丽,戴守平(通讯作者)

(1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 山东 临沂 276003)

(2山东省沂南县人民医院 山东 沂南 276300)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CT检查的技术也在不断日新月异,其中双源CT降低问世,将CT检查推进到安全、可靠、经济的检查方向。冠状动脉CTA搭桥术患者在术后成像扫描要求的覆盖范围大,这也造成患者检查辐射量增加的困扰;近几年高端CT机的问世,将术后扫描检查成为可能[1]。本文主要分析双源CT低剂量扫描在冠状动脉CTA搭桥术后评价作用,研究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8月,收治35例的行冠状动脉CTA搭桥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相关数据集资料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8月,收治的行冠状动脉CTA搭桥术治疗的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检查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前瞻组17例,回顾组18例;其中前瞻组患者年龄45岁~73岁,平均(61.02±1.26);男性/女性比例10/7。回顾组患者年龄47岁~72岁,平均(60.96±1.55);男性/女性比例10/8。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均首次接受冠状动脉CTA搭桥术;均知情且同意;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排除标准:造影剂过敏史;肝肾严重功能障碍;严重心律不齐;呼吸屏气无法配合;心率超过75次/min。

1.3 方法

双源CT机器采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后期工作图像处理采用三维Syngo InSpace软件技术: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行冠脉重建显示血管。

采用对比剂跟踪技术,将降主动脉设定感兴趣区;注射造影剂后5~10s,开始延迟触发扫描,其中触发阈值为150HU,当感兴趣区的CT指标触发阈值时,开始扫描;扫描的范围包括胸廓入口到心脏膈面。

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同时启动Cardiac Dose Right技术(ECG调控电流扫描的软件),机器参数设置:管电压120kV,管电流400~700mAs;图像数据重建均采用iDose 4迭代重建技术。检查时,参数的设置依据患者的BMI、受检者体型进行调整。

前瞻组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设定管电压:120kV,管电流:80mAs~120mAs;BMI≤25kg/m2时管电压采用1000kV。重建时相选择75%±5%的时相。

1.4 指标观察

两组检查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数据均利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所得的P<0.05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

两组图像检查CT、噪声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 1 两 组 图 像 质 量 比 较(±s,HU)

表 1 两 组 图 像 质 量 比 较(±s,HU)

组别 例数 CT 噪声前瞻组17 485.23±85.14 39.08±8.17回顾组 18 502.75±86.17 34.92±8.15 t-2.793 2.115 P->0.05 >0.05

2.2 两组辐射剂量比较

前瞻组患者辐射计量剂量显著低于回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辐射剂量比较(±s)

表2 两组辐射剂量比较(±s)

组别 例数 CTDI(mGy) DLP(mGy/cm) ED(MsV)前瞻组17 7.49±1.83 145.92±28.93 2.09±1.27回顾组 18 30.94±6.28 712.93±150.26 10.09±1.96 t - 13.283 58.913 5.892 P - <0.05 <0.05 <0.05

3 讨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针对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治疗效果显著,对于术后患者的检查采用血管CT技术检查,由于术后的检查范围涉及较大,通过常规的CT检查,辐射计量会相应的增加,这主要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检查的范围需要相应的增加有直接的关系。常规的检查主要以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其缺点是辐射的剂量大,且需要扫描的时间也较长,特别术后患者无法长时间的配合呼吸的闭气,容易增加检查失败率。

随着CT检查仪器的不断进步与更新,对于双源CT低剂量冠脉CTA成像中,对于心率可以控制在70次/min以下的患者,扫描参数的设置和技术操作扫描参数的设置和技术操作对检查的结果有影响,因此对于个性化扫描参数的设置,在检查过程中有效的降低辐射计量,是扫描成功的关键。在同一扫描模式下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有时呈矛盾关系,高质量的图像扫描辐射计量相应的增加,因此参数的设置是扫描成功的关键,需要平衡两者的关系。要改变固定的扫描模式,扫描检查时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如体型,BMI指标,心率情况等设定合理的扫描方案的设定,实现个性化合理扫描。双源CT低剂量扫描实现个性化操作,辐射计量更低。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图像检查CT、噪声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前瞻组患者辐射计量剂量显著低于回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双源CT低剂量扫描前瞻性门控扫描技术的图像质量更好,辐射剂量更低,对于术后跟踪随访工作的调查具有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搭桥术双源低剂量
心脏搭桥术后,该不该进行运动
连续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
灯盏乙素在抑制冠脉搭桥术后静脉桥再狭窄中的应用
双源采购跳跃-扩散库存控制模型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搭桥术后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双源信号深组合导航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中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