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支持系统

2019-11-07 09:43李坤李远杨琼
安徽建筑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宜居公共服务村庄

李坤,李远,杨琼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一体化建设”,“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力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覆盖全民。”村镇公共服务设施是支撑社会进步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村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

公共服务设施覆盖水平与服务效力是体现社会公平与判断当地生活是否宜居的重要标准,我国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仍存在不均衡性,与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等目标不符。但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公共品属性决定了自上而下的资源投入方式,必然要面临极高的信息成本和监管障碍。目前,我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信息收集的方式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低效且不全面。要实现动态地掌握需求和弹性地配置设施,需建立科学的设施评估体系和均衡的执行标准框架,以突破目前相对低效的资源投放模式。现阶段针对公共设施配置信息管理的相关研究较少,尚无专门针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支持系统的研究,更多是偏重设施配置方法,如设施类别的确认、设施规模研究、设施均等化如何实现等,而关于如何实现设施配置以及后续规划管理的研究更多是社会学的研究范畴。

本文基于GIS平台开发的美丽乡村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支持软件系统。通过数据库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实现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评价,给出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相关建议,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依据。在省市级层面,能够辅助规划管理部门对全省市域内村庄规划管理水平进行宏观分析,对县域层面,能够对单个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进行系统评估,有助于村庄配套设施配置建设的决策。

2 系统工作原理

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应该有两个层次,一是配置与否,不同类型的村庄都应该有哪些配置内容或者配置的空间分布;二是配置规模,即不同类型的设施在不同类型的村庄配置时是否有相应的标准,如人均用地标准、人均建筑用地标准或者其它。将这两者统一起来,即是探究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否达标的核心要素。

构建“村庄公共服务设施指标数据库”和“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库”,将村庄现状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全面梳理入库,构建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软件核心算法,实现对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的评价。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对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情况进行总体评估。

3 系统建立流程

3.1 建立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核心算法

对于居民需求情况的调查是宜居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指标数据库建立的重要依据。本研究提出了宜居村庄评价的6个“度”:环境舒适度、生活便宜度、健康安全度、经济富裕度、管理科学度、精神文明度。在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评价时,以6个度为基准,将与“宜居”有关的公共服务设施都纳入指标体系,经过调研村庄村民意见及专家建议,经过筛选,留下了33个相关设施作为因子。根据AHP层次分析法,目标层定位为宜居公共服务设施效益,准则层为健康安全度等6个方面,而因子层则是经过筛选的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例如:环境舒适度是体现宜居的大前提,跟公共服务设施相关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指村容村貌,区别于基础设施,与之对应的公共服务设施经过分析讨论定为4项:公共广场、健身场地、休闲公园、公用礼堂。又如,与健康安全对应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有7项内容:村治安室、村医务室、药房、老年人活动室、托老所、养老服务站、运动场。具体层次结构模型下图所示。

图1 评价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层次结构模型

采用层次分析法中的效益评价来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即根据从专家到具体使用的村民等不同层次的打分来进行排序,从权重分析,设施权重超过0.03的,被认为是刚性配置,设施权重在0.015到0.03,被认为是弹性配置,设施权重低于0.015的,被认为可以作为适配。具体权重值从高到低排列如表1。

评价设施权重排序表(作者自制) 表1

3.2 构建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数据库

软件中涉及到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在规划、建筑设计和设备配置等环节有自身的行业规范或标准,并与一系列的相关原材料和产品相对应。因此,为保证公共设施科学合理地配置,本研究根据居民的需求层次,结合各项设施的国家、地区以及行业标准的建设要求和运行特点提出了各项设施合理的技术标准,即建立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体系。例如:依据《文化馆建设标准》(建标136-2010)、《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建标160-2012)等配置文化设施功能,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功能和配置标准。规定一般文化活动室每处最小建筑规模为30m2,西部地区每处最小规模可为20m2。具体村庄文化设施的配置应符合表2的规定。

又如:参照国家教育委员会、建设部《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87〕城设字第466号),参考国内其他城市的相关标准,确定了村庄幼儿园的生均建筑面积和生均用地面积。

本研究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体系中,首先分别对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选址和空间布置原则和分类制定了标准,其次,具体对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公共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养老设施、商业设施和其他设施共7项公共服务设施分别提出了配置标准。

3.3 建立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数据库

如上文所述,系统依托构建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指标数据库”和“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库”这2套数据库运行。导入村庄基础数据、评价标准数据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运行。首先需要将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评价涉及到的现状指标完整地输入系统。输入的信息主要包括村庄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人口、面积;再逐项对各公共服务设施录入现状使用情况,包括现状是否已建设该设施,用地面积,建筑面积,服务人口,使用频率等信息。在实际应用中,这些信息应由村镇两级对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及使用情况了解的相关部门进行指标输入。

宜居村庄文化设施配置标准(作者自制) 表2

宜居村庄教育设施办学规模一览表(作者自制) 表3

公共服务设施宜居村庄等级表(作者自制) 表4

3.4 基于GIS平台开发软件交互平台

以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指标体系为核心算法,依托村庄公共服务设施数据库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库,基于GIS平台开发可视化工具软件。用村庄现状公共服务设施的数据比照标准指标,加权计算得到村庄设施宜居评价分数。根据评分,将评价结果分为两个等级,分别为:设施达标宜居村庄、设施不达标村庄。利用GIS平台的地图展现能力,将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情况表达出来。

4 系统功能介绍

4.1 功能概述

软件基于GIS开发,整体架构上包括决策评价和数据库维护两大模块。采用微软的ACCESS数据库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是内嵌在软件内的。如图2所示,红色标记内是数据库维护模块,作为数据操作接口。

数据库维护模块由“村庄基础数据维护系统”和“标准库数据维护系统”组成。“村庄基础数据维护系统”对村庄的基础数据进行管理,可以增加、删除或编辑村庄基础数据。课题研究成果中对于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均提出了配置标准,“标准库数据维护系统”可以对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进行管理维护,可以随时导入和更新配置标准。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对象。参与评价和配置的村庄应提交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关指标,例如面积、设施情况、使用频率、调查问卷或照片影像等,并保持一定时间内真实有效。

图2 数据库维护模块

决策评价模块包括地图操作、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评价和省市县区域评价三大功能。地图操作功能可以对地图进行导航、编辑、定位等操作,这是基于GIS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基本特征。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评价可以对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情况进行单独或批量导入,随后进行公共服务设施评估。省市县区域评价可以在省、市和县域三个层面对多个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情况进行整体分析,根据需求生成专题图,如实现“将某市属地内所有村庄按照公共服务设施评分情况进行分级”等功能。

4.2 主要功能展示

4.2.1 界面布局

因基于GIS平台开发,因此整个系统围绕地图操作窗口进行布局,将地图操作、树状导航窗口、功能按键等有序铺排于系统界面之上,整体布局清晰,易于操作使用。

图3 系统主界面

4.2.2 数据库交互功能

导入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现状数据和评价标准数据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运行。首先需要将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涉及到的现状指标完整地输入系统。软件提供了一个友好的数据接口,如图4所示,需要对照解释说明文字逐一录入各项指标。除了以数据输入界面形式录入数据外,系统还可以将数据模板以EXCEL文件导出,以支持批量数据录入,提高效率。

图4 村庄现状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情况入库

点击“分数计算”按钮进行后台计算。具体算法是用输入数据比照标准指标,加权计算得到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评价分数。得到某村庄的分数后可以查询评价结果,评价结果以“雷达图”形式展现,可以直观反映六大维度的具体得分情况,找出短板。该功能还可以对每个维度的建设情况给出评价,同时提出改善建议,最终会给出该村庄设施是否达标宜居,这是本软件系统的核心功能。例如:乌海市新丰村,软件运算结果显示其村庄健康安全度较低,点击相应指标查询,显示村庄缺少养老设施,软件会显示建议增加养老设施,并根据其所属的地理分区,给出该村庄适宜建设的养老设施及设施建设标准,供规划建设管理部门作为参考。又如,对环境舒适度维度评价时得分较低,点击相应指标查询,显示村庄公共活动场地不足,软件会提示平整土地,增加公共绿地和活动广场,增加文化活动礼堂等设施。

图5 单个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评价

当数据库中的村庄数据逐渐增多时,可以在省、市或县行政区的层面对多个村庄的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和地图展示。在省域的层面,各地级市公共服务设施达标的村庄比重,并以专题图形式展现。同理,系统还可以在市域层面实现以上功能。在县域层面,系统强调直接给出达标与否的村庄布局,如图6所示,在一个县级行政区内,达标及未达标的村庄被以不同颜色的点展现出来。点击某个点位,可以导航到该村庄的评价打分雷达图。

图6 县域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达标情况分析

5 软件示范点建设

为了科学指导村镇建设,2016年10月起,在乌海市海勃湾区农牧林水局组织下在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丰村进行了软件试运行和使用培训,随即在乌海农牧林水局村镇科投入使用。目前软件运行情况良好,数据充实,使用简便,对乌海市村庄的建设管理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能够辅助规划管理部门对全市村庄规划管理水平进行宏观分析,对单个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进行系统评估,有助于村庄配套设施配置建设的决策。

6 结语

针对目前我国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信息收集成本极高和监管障碍,以及现状配置方式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套宜居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支持系统。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工作流程及软件功能、展示界面。该系统是基于GIS平台开发,通过数据库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实现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评价。通过可视化的图形界面和友好的数据接口,支持系统软件可以将村庄基本数据充分挖掘,对村庄公服设施配置情况进行评估,找到村庄建设的盲点,给出合理的优化建议。对更高级别的行政主管部门,软件可以在市县行政范围层面挖掘属地村庄宜居性建设的空间规律,可以为涉农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示范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靠性高,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对村庄的建设管理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了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依据。

该系统软件已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猜你喜欢
宜居公共服务村庄
公共服务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宜居大化
宜居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