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成本分析方法探究

2019-11-07 04:50高艳青
财会学习 2019年28期
关键词:成本预算成本分析中外合作办学

高艳青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通过合理科学的编制成本预算、明确不同项目学费收缴标准、强化成本分析与核算工作、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成本分析工作、构建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的有效方式,促进学校的战略性发展。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成本分析;成本预算;资金成本控制

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各种全新的办学模式应运而生。其中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无论是在办学质量,还是规模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因此,要想应对这些挑战,学校就应当从根本上转变成本管理方式,顺应时代的发展脚步,利用相应的项目管理方式,对办学成本进行分析,将资源使用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对外合作办学的健康长远发展。

一、中外合作办学成本分析方法

(一)合理科学的编制成本预算

就研究数据来看,越来越多的高校及合作办学机构开始注重科学合理预算的制定,合理预算的制定,对于成本的支出有着良好的控制。首先,校院两级共同执行成本运行监管等。目前,绝大部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都是依托母体高校的发展,一般是以学院和院系的形式存在。就北京XX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的财务成本核算及运行举例:该学院的收入及各项教育成本支出账目归属于母体高校管理,但是该学院实行独立的成本核算,而且每年的预算由母体高校根据合作办学收入按比例划拨,同时,各项教育经费支出严格按照预算及学校财务管理规定实行,年底学校学院对成本支出进行统计和计算,对于结余员工可按比例系数实行分配。这样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模式有效的实行了校院两级共同监管控制。

(二)明确不同项目学费收缴标准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收费的过程中,高校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对成本投入情况及专业课设置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同时做好备案工作。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过程中,务必要保证做到收入抵消支出,才能够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只有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才能够保证这种办学模式的持续发展。

(三)强化成本分析与核算工作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过程中,经常需要外方向我国派出教师,保证核心科目的课程能够顺利进行,还能够借鉴外国的先进教学理念与方式。在项目发展的过程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要保证成本分析与核算工作有据可依,不能仅仅为了扩大办学规模,而不开展成本控制工作。在项目合作方成本支出的过程中,学校要开展相应的成本核算工作,对投入的成本与实际收益进行协调管理。学校要想合理的开展成本分析与控制工作,就务必要强化成本控制意识,逐步加强教师与管理人员的沟通协作,确保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明确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同时管理层要有成本意识,逐步构建完善的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利用适当地方式解决成本问题[2]。

1.强化资金成本控制

要想从根本上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学校就要进一步强化资金成本的控制工作。针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投资体制逐渐市场化的现象,财务人员要对于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进行分析,例如培训费、社会捐赠、政府财政投入等多种形式,学校要结合实际的发展需求,选择适当的资金管控结构,才能够有效的降低资金成本支出,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强化人力资源成本控制

由于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成本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占据了学校支出的70%左右,基于此,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评,利用适当的措施,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支出。同时,学校要对教师及管理人员的数量进行严格控制,从优化内部结构入手,进一步为高校引进高素质人才,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由于高等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竞争愈发激烈,因此,要想强化成本控制工作,财务人员就要针对于人员的薪酬、招聘费用及相关的培训费用进行成本分析[3]。

(四)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成本分析工作

学校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要立足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际情况,逐步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将成本分析工作依托于信息系统,通过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工作,逐步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不要将成本分析工作仅当做财务部门的分内工作,而是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构建信息化监控平台,对于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管控,保证成本分析工作的合理性与高效性。基于此,高校务必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强事前的风险评估工作,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及时洞察成本控制中的风险因素,利用有效的优化措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另外,还要将各个环节中产生的成本支出录入到信息系统中,为后期财务人员的核对与分析提供方便,还能够避免重要资料与数据丢失的情况发生。

(五)构建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

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过程中,学校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明确成本分析的基础目标,基于教育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经逐渐成为市场化、规模化的新兴办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要明确成本分析目标的重要性,针对项目开展过程中利益相关部门,都需要利用相应的成本控制方式,保证重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学生则可以通过项目的成本信息进行分析,进而选择合适的专业与学校。②基于此,学校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成本核算体系,在学校内部设立成本责任制,保证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明确基本职责。利用这种方式,进一步细化成本控制目标[4]。

(六)拓宽融资渠道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际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学校的长远发展,就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例如,可以通过发行教育公债的形式,进行资金的筹措,还要将这种方式落实到项目的整个流程中。其中产生的成本支出要在会计期间进行分摊,不仅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还能够缓解中外合作项目的扩张需求。

(七)健全成本分析管理制度

学校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建立成本分析管理制度,从保证办学质量入手,明确办学成本分析的管理职责,对于高校内部的具体工作人员进行逐层管理,并进行监督。还要注重结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际情况,保证规章制度的完善性与合理性,还要避免与成本分析工作脱离的现象发生。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利用成本信息管理制度,不断规范化各个环节的流程,从根本上降低单项成本费用,逐步实现办学质量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双重目标。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开展成本分析工作十分重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利用相应的降低成本方式,使学校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针对于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逐渐增长的情况,学校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成本分析制度,针对于总体成本制定操作性较强的控制体系,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仅能够为学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还能够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娜.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4.

[2]陈艳,金仁旻.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热点及趋势——基于CNKI数据库2006-2016年文献共词可视化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 (3):95-99.

[3]王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 (33):30.

[4]李盛海.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成本的比较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 (4):126-127.

猜你喜欢
成本预算成本分析中外合作办学
浅谈高中食堂的经营模式与成本分析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浅析如何完善房地产行业会计规范体系的措施探析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浅论市政工程成本控制与降低成本的相关措施
如何做好企业成本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