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的人生才有价值
——访提琴制作师王二小

2019-11-11 06:11孟建军
乐器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制琴王二小琴行

本刊记者/孟建军

在提琴厂玩耍,每天他闻到的是木料散发的味道,看到的是车间里人们埋头制作提琴的场景。在耳濡目染中,他的命运在不知不觉中悄悄与提琴结缘。

环境熏陶 尝试做琴

15岁时,少年王二小在提琴厂转悠,看见一个师傅放下了铲刀,他就试着拿起铲刀找了一块废木头刻起来,锋利的刀口切削木头的感觉令他感到很爽。后来他主动跟熟稔的师傅泡在一起,边玩边学,尝试着铲刀在面板、背板上驯服地游走,留下一道道深深浅浅的痕迹。后来,提琴厂老板看见王二小心灵手巧且动手能力很强,就同意他进工厂打工,并让他跟着一个师傅学习。王二小在环境的熏陶下,早已熟悉了提琴制作的工序,很快他就掌握了制琴工艺。在提琴工厂,王二小熟悉每一道制琴工序。之后,老板也开始让他带一些新来的徒弟。王二小很得意,那时他不到二十岁,手下已经有了很多徒弟。

王二小坦言,其实他对提琴制作的兴趣并不是很大,他最大的梦想是当个作家。因为他爱看书,对写作、编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入了这行,没有选择,只能干下去。”他的语气里多少有些无奈。

孤军奋战 尝尽甘苦

2008年,王二小离开了那家提琴厂,成立起自己的提琴作坊。

这期间,他跟很多琴界朋友接触,才明白了流水线上做琴跟独立制琴有着很大的不同。自从自己创业之后,他经历了很多酸甜苦辣,也淤积了一肚子的苦衷。闷头做了一批提琴后,专业人士并不认可,那时节他几乎饭都吃了上顿没下顿。他有些沮丧,开始怀疑自己当初出离厂走的决定是不是太草率了。

那时王二小已经结婚,老婆孩子需要他养家糊口。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闻听周围许多制琴作坊在油漆方面有很大缺口,亟需高质量的油漆,于是王二小决定先放下提琴制作,尝试油漆加工。王二小是看书后才知道西方最早用在提琴上的漆是油性漆而不是酒精漆,所以他尝试熬制油性漆。在他心目中,生存是第一要素。他买来一大堆材料投入试制,刚开始不是配方不对,就是火候掌握不好,一锅锅熬坏的油漆眼睁睁看着被倒掉。在他眼里,倒掉的都是钱啊,他非常心疼。失败了不怕,他接着试制,反复试验了多次后,他熬制的油漆最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他的眼里又看到了希望。

王二小没想到的是,加工油漆令他声名鹊起,找他买漆和学习制作油漆的人络绎不绝。原来许多制琴作坊只会做白琴,不会刷油漆。

很多制琴师都用的是酒精漆,王二小喜欢古典家具,也喜欢仿古提琴,因此他偏爱仿古的油漆。他说:上漆也是一种工艺活,但因为我脑子里没有固定的框框,上漆时随心所欲,效果反而更佳。王二小为客户加工的油漆,深得客户的欢心。在熬制油漆的过程中,他积累了许多经验,根据客户需要,他能熟练熬制不同色泽的油漆。油漆的熬制技术被他熟练掌握后,他手中多了一张谋生的王牌。至此,很多人慕名来找他学习油漆技术,他也因此从生活的困境中走了出来。

首次参赛 初战告捷

2016年,王二小携带者几把提琴去美国参加制琴比赛。这是他第一次飞往美国参赛。“当时我心里比较虚,因为做琴以来,没有师从一个正统的导师学习。”他怕自己师出无门,作品不能入流。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王二小初试牛刀,就获得了一个四重奏音色奖。一般参赛的人多带着欧料琴参赛,而王二小则带的是用国产料制作的琴参加比赛。“当时没想到能获奖。”由此王二小认为,不能盲目崇拜欧料,用中国的材料一样也能做出好琴。

许多参赛的人也纳闷:王二小不是那个熬油漆的人吗,他也会做提琴?王二小称自己是幸运儿。“是上天眷顾我”。的确如此,有许多制琴师多次参美国比赛都无功而返,而王二小第一次参加比赛就获得了四重奏音色奖。2018年,王二小再次去美国参赛,结果获得了大提琴音质奖。王二小说他的参赛琴的蓝本是一把瓜式小提琴,他将其放大到大提琴的尺寸,然后制作出一把大提琴。他坦言:“从小提放大到中提容易,放大到大提就很难了。”他说第一次参赛的四重奏就是“瓜式”琴型,整个四重奏的声音非常和谐。王二小认为参赛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另外也是开阔眼界。“他们做得太精细了,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太多了。”王二小说,许多高手做的琴既是乐器,也是艺术品。

他认为:“比赛获奖虽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制琴过程付出的心血只有自己知道。”王二小说:“随着年岁增长,我对提琴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做琴时对每一铲、每一刨都非常谨慎小心。对木材的理解也远远超过了当初。”

拷贝名琴 尊重原作

王小二称,今后打算把制作仿古琴、拷贝名琴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

王二小在近距离观察老琴时发现,许多老琴的F孔都是一边大一边小,特别是低音方向的F孔比较大,“可能外国制琴师在制作时考虑低音的宽广与高音的柔亮,才将F孔进行了这样的处理吧。”王二小说:尽管学院派的喜欢把F孔做的一般大,琴做的中规中矩,但我还是愿意在复制老琴的时候尽量尊重原作。

让王二小遗憾的是,在国内能看到名琴原作的机会很小,这让他对外国的制琴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十分羡慕。

去年,王二小仿制了一只伽里亚诺琴,别人拿到这只琴后非常满意。之所以很成功,原因就是这只伽里亚诺老琴就在他手边,因此仿制起来得心应手。他目前还在着手为别人仿制一把伽里亚诺。

原来仿制老琴,王二小力求找到跟原琴木材花纹相对一致的材料,但是这样做难度很大。因为自然生长的材料千变万化,寻找与几百年前相同的材料非常不易。现在他也在逐渐改变这种想法。仿古琴的方法很多,神似是最主要的。

现在国外的人购买王二小的琴,既有收藏的,也有用来演奏的。

前两年,一个朋友给王二小送来一把意大利罗伦佐家族的老琴。王二小认为这是一次学习和锻炼自己的机会。通过精心修复罗伦佐家族的琴,他认为自己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对今后制作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个过程跟医生给病人做手术一样,有很多细节,必须认真对待,小心翼翼。”他还说:修好一把琴特别有成就感,我也能做到把它复活了,很兴奋。

王二小目前在国内外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美国一个叫奥林匹亚的城市中最大的一个琴行目前专门销售“王二小”的牌子的琴。原来是这家琴行的老板有一次买了一把王二小工作室的大提琴,很短的时间就被客人买走了。老板感觉他们的琴质量和销路不错,于是琴行推掉了以前的合作伙伴,开始跟王二小合作。

几年前,这家琴行专门邀请王二小去美国就提琴制作以及油漆等话题,举办了一个讲座。

王二小还很年轻,在制琴的道路上,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王二小说:制琴师要有追求,不能满足点滴成绩,因为艺海无涯。不断探索提琴制作的奥秘,潜心研究,才能制作出演奏家满意的乐器。“既然从事了制琴,并将其视为安身立命的事业,那就要全身心投入,并尽可能出彩,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猜你喜欢
制琴王二小琴行
传承王二小精神 争做新时代少年——“王二小中队”风采录
收藏百年欧洲制琴工具 填补制琴文化研究空白
向小英雄王二小学习
湖北省幼儿古筝艺术教育现状
听懂木头的声音
文化演艺平台打造爱乐人的盛会
论古典主义时期钢琴艺术的发展
舞台剧《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演
歌消春尽,少年远去
再不当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