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方法

2019-11-11 02:19黄立群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导图思维能力情境

黄立群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研究

(一)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不明確

新课程改革的普及使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即使教师认识到了这一点,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会选用传统教学模式,再加上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难以集中,所以就需要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针对这一问题还需要进行探究,创新教学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教学过于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工作就很难得到开展。经调查发现小学低年级段的孩子们大多对阅读学习积极性不高,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没有课外阅读意识。除此之外,在调查中还发现,小学低年级段的孩子们在阅读学习中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有待提高。

(三)教师引导不充分

对于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做到有效引导的教师并不多,所以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意识到这一点并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方法

(一)创新教学导入 吸引学生注意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好动、自制力差,但是在该阶段学生有着丰富的好奇心,为了能够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需要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设计,做好课堂导入,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保证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阅读教学当中,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为了能够充分的提高阅读教学课堂导入的趣味性,首先需要教师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从合适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

课堂导入案例:教师在对二年级下册《找春天》这一部分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比如,“同学们,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富有生机的一个季节,为了能够让大家更加更了解春天,大家回去之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找一找关于春天的文章,想一想自己认识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于春天的认识。“同学们,有没有人想要说一说自己认识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这种情况下,孩子们会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春天燕子会回来。”“春天小树会发芽”“春天是绿色的。”......从孩子们的发言中能够感受到孩子们的热情。

案例启示:教师通过课堂导入的创新设计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并且能够使学生根据课堂导入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为整堂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也会因为对春天有一定的了解可以与教师进行互动,使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阅读教学。

(二)问题教学法 培养学生阅读思维

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过程,在小学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调动学生对于阅读的学习积极性,也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低段的学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但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缺少提问意识。尤其在阅读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带着疑问开始阅读才能够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提问意识,首先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如何带着问题阅读。

(三)情境创设 丰富学生情感经历

只有在阅读时投入其中才能够切身的感受到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掌握文章的思路。但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学生读的是否通顺,并不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新的角度出发,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及道具等外部辅助工具,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案例:教师在对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这一文章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熟悉其中的生字生词,之后当学生了解了故事的大概发展流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创设。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课文中角色相符合的衣服,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情境再现。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能够从中深刻的感受到小蝌蚪急切的心情,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提高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

案例启示:每一堂阅读教学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情境创设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丰富学生的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逐渐喜欢上阅读,改变阅读教学的现状,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四)思维导图教学 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当遇到需要学生进行思考才明白的阅读问题时,学生会因为自身的不足而无法开展阅读,这种情况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阅读积极性,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教学法是一种能够高效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教师在遇到较难的问题时可以利用此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思维导图教学案例:小学语文教师在对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这一文章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文章框架进行讲解。在建立思维导图框架框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说出整个文章的思维结构。如“有没有人知道小壁虎借尾巴的起因啊?”学生会根据阅读过程中收获的信息总结出起因,之后引导性的提问学生借了几次,向谁借的,思维导图的框架就会逐渐形成,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锻炼。

案例启示:对于学生来说思维能力使其学习过程中的基础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还要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意义,体现阅读教学的价值。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在阅读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阅读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导图思维能力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