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成因剖析及其应对策略

2019-11-11 02:19阴杰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育

阴杰

当前,很多初一学生的家长反映:孩子语文成绩由原来小学的优秀下滑到中等水平。这种现象正表明了中小学的语文教学的衔接出现了严重的脫节现象,这也是摆在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面前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本篇论文旨意在从分析造成脱节现象的原因入手,初步提出解决这种脱节现象的一些教学对策,以引起我们初中语文教师的关注和思考。

九年制义务教育应该是一个连续性很强、完整性很强的教育过程,就以初中语文课本的册数(七、八、九)来看,中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工作,而实际上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由于现行小学、初中和高中语文教材的松散、知识系统性差等原因,出现中小学语文教学不连续、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后的不适应等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呢?我们经过实验讨论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成因剖析

(一)从小学升入初中可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但这一转折点仅靠两个月就想顺利渡过从时间上来看尚有不够

六年级的学生周围的同学都是一些充满稚气的孩子,他们还是擅长用孩子那幼稚的处事理论、方式来解决问题,虽然已有一些自己的主见,但是还不能像成人那样妥善处理。当学生进入初中这个新学习环境时,他们会感到新奇、兴奋,但同时也会感到强烈的不适应,因为他们面临的是新老师、新同学,孩子的心理变化决定这个衔接的难度。

(二)教材内容存在脱节问题

小学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较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小,且内容反复讲、反复练,所以小学的课堂效率很高,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当堂掌握,极少数不能当堂掌握的学生通过课后的适当补习也可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鉴于小学学科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一般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而初中语文教学课时紧,教师上课进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老师不太可能对每个人作细致的辅导,作业也不太可能精批细改,这就要求学生要有高度自觉性,认真、独立地完成好作业。中学考试多、难度大、时间少,其中很多题目是要求知识点的迁移,所以部分学生有点应接不暇、顾此失彼,导致原来在小学时相当一部分语文成绩还不错的学生进入初中后语文成绩出现大幅度的后退。

比如就拿小学六年级与初一的教材来看,一般来说,小学课文篇幅较短,文章浅显易懂,知识点少,可读性较强,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思维难度不大。可回头看一看人教版初一上册的课文,如《紫藤萝瀑布》哲理性是那么的强,文言文《山市》的文字是那么的晦涩难懂。这对于初一新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些脱节现象,使得部分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会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如此恶性循环,还有可能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针对语文教学上的脱节状况,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去改革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加强中小学衔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人的问题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涉及到关键的两种人:一是教师,二是学生。

1.教师

中小学衔接关键之一在于教师。小学语文教师与中学语文教师虽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异多同少。

首先是所受的教育不同。小学教师接受的是中等师范教育,原则上是不分专业的,接受的是面向小学生的教育,一般来说接受的文化知识较浅显。中学教师接受的是高等师范教育,分专业接受专业教育,接受的是面向中学生的教育,接受的文化知识较深、较专业、较系统。

其次是教学的风格不同。小学的教学风格是细、慢,精耕细作,注重字词,注重识记、朗读。中学的教学风格是粗线条的、快节奏的,注重整体把握,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注重自主理解分析、灵活运用。

再次是受教育的对象不同。小学生与初中生单从年龄上来说,相差一年或半年。根据心理学专家研究,13岁是一个人一生中一条重要的分界线。就那么一年或半年,学生的心理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学六年级都还是撒娇的儿童,初一一下子就是“小大人”了。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加上小学与初中的课程设置不同,因此,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教育模式都将不同,无形中就造成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出现问题。

2.学生

人的问题除去教师外,还涉及到学生。小学生相对中学生来说,好新、好动、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比较听话,可塑性较强,对学习的兴趣有一个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逐渐转化的过程,但小学生对学习的间接兴趣的发展是有限的。而中学生随着他们认识能力的发展,对学习的目的性认识会有所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对学习的间接兴趣在逐步增强。根据心理学研究,初中生的叛逆性最强。小学生与中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有所不同,如果我们的教师把握不好,将导致教学上衔接不上。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应对策略

既然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我们应该在思想上、观念上重视起来找出问题的症结。进行专题研究,研究出办法,开展试点研究,从而由点到面,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教材内容的衔接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能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求知欲特别旺盛,但他们不满足于课堂上缓慢的节奏和单一的信息刺激。所以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在研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和中学语文教师的联系,了解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从而在小学的语文教学大纲中体现出初中语文教学的理念,教学中以发散的方式来增加一些新知识,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为学生进入中学打好基础、增强适应能力。同样,初中的语文教师也应该研读小学的语文教学大纲,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在衔接期对学生要求不要太高,设置好阶梯,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学习需要循序渐进,想一步到位但往往到不了位。

(二)教学模式的衔接

心理学家认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其身心特点和初中学生已比较接近,学生到五、六年级时,已经学得比较轻松,这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潜能,如果我们还是沿用低年级的“全扶”式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更加依赖老师,缺乏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在了解中学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语文学习的衔接。

(三)加强中小学语文学科的互动,形成合力

多一些中、小学语文公开课的展示,特别是多听一些常态课,在听课过程中取长补短。我觉得很有必要把中小学衔接的课题研究继续并深入地开展,中小学要多开展互相听课活动,进行课堂研讨,真正地了解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四)学习习惯的衔接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处于童年晚期,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如养成写好字的习惯,现在的作文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卷面、字迹,特别是中、高考作文,分值很大,所以小学的教师要抓住契机,力争每个学生都能写好字,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逐渐让学生有意识地增加阅读量,因为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适当的课外读本:如《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等,并可以采取相应的方式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逐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日记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以为以后的作文写作积累素材,所以在小学的高年级特别要这方面的加强。

(五)学习方法的衔接

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初一新生中有一些学生的语文成绩较差,其中一部分是因为学科基础差,但另一部分主要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师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如何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行课外阅读时,可就方法作指导,如读书的方法:选读、精读等,如何做批注等;指导学生在考试后如何正确地进行检查等。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心理上的衔接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刚升入初中,面对新的老师、同学、环境,难免会出现新奇、紧张、甚至无所适从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成绩退步的同学,他们往往自尊心很強,但缺乏自信心,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认真分析其原因,不断增强其信心,帮帮他在学习中找回快乐、找回自信、找回动力,努力让学生在心理上顺利走过这个过渡期。

人的问题是根本的问题,而其中教师是关键。不论是小学语文教师,还是初中语文教师,都应跟上时代的步伐,转变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研究教育对象,研究中小学语文衔接的最佳结合点。古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世上没有攻不破的堡垒。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语文教育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