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路径研究

2019-11-11 13:19余淼
科技资讯 2019年23期
关键词:高校对策

余淼

摘  要:中華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该文阐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外延、传统美德教育在高校的地位,还阐述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高校学生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水平、身心素质发展的促进意义和新时代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社会意义,指出了目前高校存在问题,通过倡导国家要加强制度保障、社会加强积极正面引导、高校加强传统美德课程建设、提高大学生自主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高校  中华传统美德  美德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b)-0172-02

1  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内涵

中华民族历史悠远,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传统文化,而传统美德则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王泽应在《中华传统美德通论》中提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中的精华,是传统道德中那些比较好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集体之间以及人与天地万物之间关系的本质要求的优秀道德原则、规范、范畴和道德品质等的总和[1]。”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积淀和民族品质的凝练,也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2]。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包含了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等多个方面。

2  在高校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华传统美德指从中国悠久历史中流传下来的, 具有时代影响的, 可继承传播的, 有利于当代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 有益于下一代成长和发展的优秀道德文化遗产[3]。”“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4]。”当代大学生是民族未来的希望,高校是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熔炉,所以在高校注重培养大学生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可以让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代代相传,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  高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现状分析

3.1 国家缺少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制度保障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但是从制度层面缺少建章立制,地方教育部门没有制定当地的弘扬传统美德的办法和细则,导致纲领性文件不能落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也就无从谈起。

3.2 社会缺少对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正面引导

很多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往往都是以学历、成绩等为选人的标准,很少会去重点考察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和个人道德水平,这就导致了学校在人才培养的时候往往重视成绩忽视对学生道德的培养。随着各类良莠不齐的信息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这就导致传统道德被边缘化。

3.3 高校中华传统美德课程建设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没有开设专门的传统美德教育课程,相关教材也较少。传统美德教育主要是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但是其中涉及的传统美德教育方式单一,所占比重较小,内容更新不及时,所以学生对传统美德的学习缺乏系统性、深入性。

3.4 大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认识不足

由于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传统美德教育方面有所缺失,大学生对传统美德的学习和重视程度不够,对自身道德水平缺少客观的认识,没有主动增强自身道德修养的主动性,没有意识到道德修养对于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当代大学生缺少弘扬传统美德的责任意识,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4  高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策

4.1 要从制度层面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提供保障

法制和德治互相促进,缺一不可,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法律法规是推广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保证”[5]。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人类本能中的劣根性将导致传统美德的不复存在,所以说弘扬传统美德必须要依靠法制的强制手段,国家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将弘扬传统美德上升到制度约束层面,通过制定规范的准绳,加强传统美德的法治保障。地方要按照国家政策制定配套的方案和办法,建立弘扬传统美德的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弘扬正能量,并常抓不懈。

4.2 社会要积极正面引导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社会主流媒体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生动诠释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通过宣传道德模范和身边的好人好事,促进全社会向他们学习。在人才招聘的时候要着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察,特别是道德素养的评价,只有客观评价一个人才,倡导“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才能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正确的舆论导向,进而促进高校加强对人才传统道德的培养。

4.3 高校要加强中华传统美德课程建设

一是要全面加强基础理论课程体系建设,按照国家要求全面提升必修课建设水平,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生价值观教育,让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引导大学生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二是要立足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结合学校情况,开发校本课程,将传统道德课程纳入到课程当中,补充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之处。要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开展课程建设,并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三是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采用案例教学、专题教学、微课慕课等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开展教学,寓教于乐,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校外调研实训等展示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四是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高传统美德教育水平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弘扬传统美德最直接的传播者,要通过提高教师传道受业解惑能力,通过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

4.4 提高大学生主动学习中华传统美德的自觉性

大学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者,肩负着继承与弘扬传统美德的重任,大学生要主动提高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加强主动学习的动力,通过提高个人修养将提高中华传统美德作为抵制西方不良思想侵蚀的重要武器,通过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理论知识,参加弘扬传统文化的公益服务等手段加强自身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大学生要将践行传统美德运用到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要自觉担负起弘扬传统美德的重任,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要主动传播中华传统美德正能量,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带动身边人员改正不良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 王泽应.中华传统美德通论[J].南通大学学报,2005(3):1.

[2]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28-29.

[3] 巨浪.中华传统美德与当今传扬[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4] 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EB/OL].http://dangjian.people.com.cn/n/2015/0702/c117092 -27241457.html.

[5]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http://www.wenming.cn/ll_pd/shzyhxjztx/201312/t20131223_1654835.shtml.

猜你喜欢
高校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