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护理专业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9-11-11 13:19陆佩佩周静史玉华
科技资讯 2019年23期
关键词:手机依赖护理高职

陆佩佩 周静 史玉华

摘  要:该文旨在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手机依赖的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为减轻其手机依赖程度提供参考性意见。通过分层抽样选取某高职校1120名学生,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护生手机依赖具有普遍性,且影响因素众多,需要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手机依赖的现状,正确引导学生科学使用手机。

关键词:高职  护理  学生  手机依赖

中图分类号:G7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b)-0176-06

手机依赖也称为手机成瘾、手机焦虑症等[1],主要是由过度使用手机而出现的一种心理和行为趋于失控的状态。近年来,随着智能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了集通讯、学习、工作、娱乐、支付、理财等各种功能于一身的重要生活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人们对手机的过度依赖。目前手机依赖已经成为了我国乃至全球的普遍性问题[2]。过度使用手机浪费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人们生活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大学生群体是手机依赖的重点人群[3],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在校学生熬夜玩手机影响睡眠[4]、贪玩手机影响学业[5],甚至因为沉迷手机造成安全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该研究通过对笔者学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手机依赖现状并致力于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采用分层方便抽样选取某高职学校护理专业1~4年级在校且自愿配合的11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剔除填写不完整和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95份,有效回收率为97.8%。该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 研究方法

(1)调查工具。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MPATS)[6]進行调查。①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年级、性别、性格等。②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由熊婕 、周宗奎等人于2012年编制,包括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4个维度,共16个条目,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法进行评分。选项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评定为1~5分,总分越高表明手机依赖倾向的程度越严重。经检验,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3,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4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51、0.754、0.764和0.792,目前国内已广泛应用。

(2)调查方法及质量控制。

调查前培训问卷发放人员,向其说明问卷调查方法和注意事项,要求高职护生以匿名方式独立填写问卷,问卷做到现场发放及验收,回收率100%。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统计学方法采用了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0.05,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一般资料。

高职护生年龄范围15~22岁,平均年龄(17.05±1.23)岁。其他基本情况分布见表1。

(2)不同年级高职护生手机依赖程度比较。

高职护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二年级高职护生量表总分最高,且显著高于一年级和四年级学生(P<0.05);一年级学生量表总分最低,且显著低于二年级和三年级(P<0.05),见表2。

(3)不同性别高职护生手机依赖程度比较。

不同性别高职护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3。

(4)不同性格类型高职护生手机依赖程度比较。

不同性格的高职护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总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社交抚慰维度得分组间差异显著,内向型高职护生的社交抚慰得分最高,显著高于中间型和外向型高职护生(P<0.05),见表4。

(5)与家人关系不同的高职护生手机依赖程度比较。

与家人关系不同的高职护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与家人关系疏远的高职护生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最高,且均显著高于关系一般和亲密的学生(P<0.05),见表5。

(6)不同恋爱情况高职护生手机依赖程度比较。

谈恋爱的高职护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不谈恋爱的学生(P<0.05),见表6。

(7)有无明确学习目标的高职护生手机依赖程度比较。

没有明确学习目标的高职护理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P<0.05),见表7。

(8)有无兴趣爱好的高职护生手机依赖程度比较。

无兴趣爱好的高职护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有兴趣爱好高职护生(P<0.05),见表8。

(9)不同使用年限的高职护生手机依赖程度比较。

不同使用年限高职护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总分及戒断症状、突显行为和心境改变3个维度得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使用>4年高职护生量表总分及戒断症状、突显行为和心境改变3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2年和≤4的高职护生(P<0.05)。不同使用手机年限高职护生社交抚慰维度得分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见表9。

(10)每日不同使用时间的高职护生手机依赖程度比较。

每日使用手机时间不同的高职护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其中每日使用时间>4h高职护生的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每日使用时间≤2h和≤4h的高职护生(P<0.05),见表10。

(11)高职护生手机依赖影响因素分析。

以手机成瘾倾向量表总分作为因变量,将手机成瘾倾向量表总分组间差异显著的单因素作为自变量,在引入α=0.05,剔除水准β=0.10的情况下,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为,年级、与家人的关系、恋爱情况、有无明确学习目标、兴趣爱好、手机使用年限、每日手机使用时间是影响高职护生手机依赖的相关因素,见表11、表12。

3  讨论

(1)该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级高职护生手机依赖组间差异显著。二年级高职护生手机依赖程度最重,可能跟二年级学生入学一年后对学校环境适应良好,正处于对社会认知和参与最迫切阶段,手机是他们了解和参与社会的主要途径且家长监督力度逐渐减小,自我管理能力仍较弱有关;一年级高职护生手机依赖程度最轻,可能与一年级学生初入校处于适应新环境的紧张阶段,家长和学校对新生管理更为严格,对其约束较多有关。

(2)该研究结果显示,与家人关系疏远的学生,由于缺乏家人关心,感到孤独,渴望与人沟通,倾向于通过手机和网络寻求感情依托[7],手机依赖程度高。反之,与家人关系亲密的学生获得更多关爱,在家人的关注与监督之下,学习专注度相对较高,手机依赖程度较低。

(3)该研究结果显示,恋爱的高职护生手机依赖程度更高[8]。谈恋爱的高职护生感情需求高,需要频繁使用手机通讯软件进行感情交流。且谈恋爱常常使其情绪波动,缺乏学习专注力,容易沉迷于网络娱乐,手机依赖程度加深。

(4)该研究结果显示,是否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影响高职护生手机依赖的重要因素之一。沒有明确学习目标的高职护生进取心较弱,对学习缺乏兴趣,常通过手机娱乐来消磨时间,手机依赖程度更高。有明确学习目标的高职护生有较强的进取心,自我要求高,能够做到合理使用手机,手机依赖程度较低。

(5)该研究结果显示,兴趣爱好是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没有兴趣爱好的学生课外活动选择相对有限,常常通过手机娱乐来打发时间,因而手机依赖程度较重。拥有丰富兴趣爱好的同学课余时间和情感有了更好的发挥和释放,有利于身心健康且有效减少手机依赖。

(6)该研究结果显示,手机使用年限、每日使用手机时间均是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长期频繁地使用手机的高职护生手机需求更高,一旦手机不在身边则容易引起焦虑的心态[9],因此对手机更加依赖。

(7)该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格的高职护生总体上手机依赖程度没有明显差别。但从数据结构上可以看出,内向型高职护生对于手机的社交抚慰需求明显高于其他性格的学生[10]。可能由于内向型学生相对安静,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通过手机与人交流,避免了面对面,使他们感到更加自信和舒适,因此更倾向于通过手机来满足社交需求。

(8)该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高职护生手机依赖没有显著差异,与其他研究结果有所差别,可能与高职护生男女比例悬殊有关。护理专业男女学生比例存在严重差异是护理专业特色,也是该研究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4  结语

手机依赖不仅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严重的手机依赖更是影响高职护生学习和生活的一种心理疾病。高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趋于成熟和心理问题容易滋生的重要阶段,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责任引导和帮助高职护生了解手机依赖的严重后果及合理使用手机的重要意义,使他们从思想上端正对手机的使用态度,锻炼和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引导高职护生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避免手机依赖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梁艳,胡晓斌,杜珊,等.兰州市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对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0):1492-1494.

[2] 陈鹏.大学生手机成瘾程度的差异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5):62-63.

[3] 马云会,郭菲,陈祉妍.网络与手机使用对青少年睡眠质量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2):1495-1499.

[4] 陈雪红.专科护生手机依赖综合征与睡眠质量及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8,32(21):3440-3443.

[5] 李宝斌,刘英玲.智能手机时代大学生的慵懒特性及其成因分析[J].大理大学学报,2019,4(1):90-95.

[6] 熊婕,周宗奎,陈武,等.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3):222-225.

[7] 孙君洁,盛夏,虞悦.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述情障碍关系: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J].丽水学院学报,2017,39(3):59-64.

[8] 牟学磊,黄桂林,高丹,等.武汉市护理本科生手机成瘾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2):4715-4718.

[9] 刘红,王洪礼.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66-69.

[10] 唐文清,黄献,王恩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人际关系困扰和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32(12):1045-1049.

猜你喜欢
手机依赖护理高职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芜湖市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