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2019-11-11 14:14杨健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核心素养

杨健

【摘 要】音乐作为人类创造的璀璨文明之一,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人类情感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有声艺术,极大的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作为人类文化素养全面发展的萌芽阶段,肩具着重要的使命,而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构建就成了体现教育核心价值最基础的表现形式。为保证中小学生核心素质与能力的顺利培养,以详细的课程为导向,分析研究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是当前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点。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137-02

前言

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因此,它来源于生活,是人类思想情感的寄托。音乐将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的组合在一起,使人超然物外又融入浩瀚的宇宙中,感受生命的真谛,启迪了人类对于精神文化的重视。音乐课程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使得社会各界对现阶段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也逐渐加深。

一、核心素养下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2]

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纳德曾发表过这样一个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即“智力由八个完全不同但地位完全平等的要素组成: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这八个方面的智力是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的,提高整体智力的最佳方案是尽最大的潜力发展每个方面的智力。”由此可见,学习音乐是开发中小学生节奏智能以及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现阶段,国際市场竞争激烈,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中状态,国民素质的提升不仅是国家实力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为国家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基于现状,国家对于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渴求度也在急剧上升,音乐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功能和价值是无可厚非的,只有将其充分发挥,才能确保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今后培养核心素质进一步发展。

1.音乐培养人的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是人类脑部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是人类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心理条件,这一项能力也是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和保障[2]。在人类教育的进程中,音乐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曾有研究表明音乐对人的认知能力有着一定程度的提高,而这种现象被称为“莫扎特效应”。另一方面从医学的角度看,音乐不仅可以有效的消除人类紧张的情绪和压力,还可以调节人左右脑的相互平衡,相互发展。当然人的认知能力其中包含了很多,比如:语言认知能力、空间认知能力等,而音乐可以有效的使得学生的各个器官在大脑的调解下,达到同步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人音版许多儿歌的时候,可以将儿歌中出现的小动物进行图片或者实物参观与辨别,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魅力,既加深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又提高了视觉转化能力。因此,在中小学生设置音乐课时,必须将音乐教学与实际相结合丙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严格在按照标准从根本上促进中小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的提高。

2.音乐开发人的创造能力。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区分人才的重要标志。著名科学匠人爱因斯坦曾说:“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音乐家两者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他们都是伟大的诗人。”古往今来,科学家都是富有音乐修养的人。而音乐是一种节奏性很强、催发情感的艺术,正是因为音乐有这种使人迸发情感的能力,才能使人类的原创性从无到有,让创造的能力在情感的迸发中得以浮现。例如:花城版音乐教材中有许多节奏感较强的歌曲,《时代在奔跑》《太平洋231》等等,利用这些节奏强的音乐,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此时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开启学生的创造意识。将音乐与教学体系紧密融合,成为学生音乐教学的全新的思维冲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从根源上提升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3.音乐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体现了一个人的品味和修养,往往是人在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所以形成的对人和事物的美丑的评判。而音乐审美是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从听觉、感情等方面对音乐、对生活、对世界的多重评价。大哲学家黑格尔指出:“审美有令人解放的性质。”[3]可见,审美对塑造一个人的情感、心理、综合素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音乐作为一门情感艺术,音乐课程作为一种最富有情感表达力量的教育课程,蕴含着令人难以想象的美感力量。教育大纲也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3]由此可见,只有加强对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将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环节,同时把“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培养学生的教育理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促进中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4.音乐提升人的心理调适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艺术是心灵的体操,以情感性为重要特征的艺术活动和艺术教育对人的情感困惑、心理失落具有很好的调节功能[1]。而音乐是一种能表达人类感情的艺术,它对人的情绪以及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有调节作用。基于此种原因,音乐逐渐转变为一种新型的治疗心理疾病的技术并且这种技术已经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社会不断的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中小学生由于心智和情感还不成熟,长期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下,很容易产生紧张、犹豫的情绪,而音乐是自我表现和情绪释放的方式,通过音乐教育这项特殊的艺术教育渠道,为中小学生提供情绪宣泄的出口,使得学生的情感得以抒发、情绪得以释放,促进了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曾说:“心灵的器官是乐音,心灵的艺术表现语言是音乐。”可见,音乐作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俨然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音乐就成了培养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只有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为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高修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事业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罗婷.高职音乐教育协同学生心理调试能力的培养[J].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梁惠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好重音乐教学策略研究[J].广东.佛山.北方音乐,2017(15).

[3]杨芳珍.浅议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J].中国论文网.

猜你喜欢
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核心素养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