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TVT吊带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体会

2019-11-12 15:04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吊带前壁导尿管

张 晶 宋 真

压力性尿失禁(SUI)[1]是一种好发于女性的疾病,多发生于腹腔压力增高如打喷嚏或进行运动时,严重的患者在站立位就可发生尿失禁,这样的症状严重影响了一些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临床上对于重度压力性尿失禁常规采用手术方法的治疗。手术方式因路径不同主要分为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OT)和经耻骨后经阴道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TOT手术可以避开盆腔的重要器官,能够减少膀胱穿孔的发生,但对于重度SUI疗效较差,传统TVT手术经耻骨后路径可以避免经闭孔时的引起的闭孔神经损伤,但会增加膀胱穿孔的概率。目前,在传统TVT手术基础上改良形成的TVT-E(TVT-E)已在 临 床 应 用[3]。我 院 自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采用其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56 例,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间因压力性尿失禁行TVT-E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其中年龄46~80 岁,平均年龄(52.62±10.28)岁,病程2~29 年,平均病程(8.61±4.12)年,所有的患者均有分娩史,排除了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症状。产次1~5 次,均自然分娩。其中有10 例患者存在阴道前壁脱垂,此外,有4 例患者曾因子宫肌瘤行手术治疗,但未曾有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入院后通过诱发试验及膀胱颈抬举试验发现56 例试验结果均是阳性。其中轻度患者7 例,中度29 例,重度患者高达(尿失禁发生于站立时)20 例。患者术前需常规检查排除泌尿系感染和生殖道的感染,另外,患者需通过超声或膀胱镜检查排除膀胱出口梗阻。

1.2 手术方法 患者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或者低位硬膜外麻醉,取截石位。通过留置尿管排空膀胱后量取尿道的长度,阴道尿道间隙注射1/1000 肾上腺素盐水40 mL,有利于分离。在阴道前壁距离尿道外口约1.5 cm处纵行切开,向两旁分离阴道前壁与尿道之间组织间隙。导引杆将膀胱推向左侧,吊带穿刺针置入专用穿刺内芯后经阴道前壁切口进入,平行推进约2 cm左右后紧贴耻骨后经泌尿生殖膈进入耻骨后间隙,穿刺针从腹壁右侧标记点推出,同法行左侧穿刺。膀胱经检查确认无膀胱穿孔后并将两侧穿刺针拔出,再次置入气囊导尿管,将吊带调整至无张力状态放置,再剪去穿刺针,拔除吊带外塑料保护套,并剪去腹壁外多余吊带,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阴道前壁,阴道内碘伏纱布24 h后取出。

1.3 术后随访 术后第6 周开始随访,对患者行尿流动力学及膀胱残余尿检查,并记录术后排尿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56 例患者术平均住院时间为5.9 d。将导尿管拔除后,患者咳嗽或站立时未见尿液漏出。术后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8 个月,未发现有尿失禁的复发,治愈率高达百分之百。没有膀胱穿孔或血管损伤、也没有术后血肿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无局部组织对吊带的排斥反应。与术前尿流动力学参数比较,术后6 周平均尿流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初感容量、最大逼尿肌收缩压与术前的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TVT-E手术不会对膀胱排尿及储尿功能造成损害,体现了手术的安全性。见表1。

表1 患者手术前后尿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表1 患者手术前后尿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参数 术前 术后6 周 t P平均尿流率(mL/s) 18.3±2.7 12.9±4.1 6.681 <0.05出感容量(mL) 117.8±74.6 134.2±90.8 1.788 >0.05最大逼尿肌收缩压(cmH2O) 35.2±8.3 36.3±8.7 0.075 >0.05

3 讨 论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压力性尿失禁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甚至还可能导致抑郁、孤独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家庭、社会和卫生问题。在治疗期间,我们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以及交流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判断患者的心理状况,通过交流安抚使得患者的紧张、焦虑甚至是恐惧的情绪减轻或消除,将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和家属,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患者交流时应充分保护患者隐私,兼顾患者感受。

3.1.2 术前逼尿肌训练 对患者的肛提肌和盆底肌进行收缩训练的指导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排尿、控尿的能力[4]。患者需坚持收缩肛门,并有节奏地训练阴道收缩功能:先向内收缩阴道,将肛门、外阴周围肌肉向上提拉5 s后放松全身,1 天进行2~3 次训练,每次持续15 min。锻炼膀胱括约肌收缩性:在排尿过程中需有意识地中断尿液的排出,收缩肛门和阴道。

3.1.3 术前准备 ①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常规检查。②指导患者预防尿路感染,多饮水,多排尿,但睡前应减少饮水保证睡眠。要勤换洗内衣裤,使会阴部保持清洁。③阴道准备:在术前晚及手术当日早晨用碘伏溶液擦洗会阴并进行阴道灌洗。④肠道准备:鼓励患者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勿使大便干燥,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术前晚及手术当日早晨给予清洁灌肠。⑤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患者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屏气片刻后用力咳嗽使腹压增加。这样在有助于患者手术时配合医师对悬吊带的松紧度进行判断和调节。

3.2 术后护理

3.2.1 一般护理 观察双侧腹股沟区小切口有无红肿、渗出,及时更换敷料。术后阴道内填塞纱条,可能会导致阴道胀痛,应做好解释工作,严密观察阴道内碘仿纱条是否脱落,术后24 h拔除。术后6~8 h可进行流质饮食,术后2 d可改为普通饮食,仍要指导患者多吃蔬菜、水果等易消化食物,防止便秘。

3.2.2 排尿护理 将导尿管妥善固定,勿扭曲、折叠以保持通畅,并且要计尿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等,加强导尿管的护理以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常规在术后1 d拔除导尿管,患者在尿管拔除后应多饮水、多排尿,减少尿路感染机会,拔除尿管后超声检查患者残余尿量,了解膀胱恢复情况,若残余尿>100 mL,可能是早期排尿反射未恢复,嘱患者30 min~1 h排尿一次,进行膀胱功能的训练会增加逼尿肌的敏感性,连续几次训练后可恢复正常的排尿。本组患者术后没有尿失禁,也没有出现排尿困难等情况。

3.2.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①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术后6 h可改为坐位,对患者双下肢进行按摩,预防血栓形成,术后24 h可适当下床活动。②疼痛护理:本组患者中有9 例患者出现切口及大腿内侧疼痛,术后3~6 d疼痛症状均消失,必要时告知医生给予镇痛处理。③预防出血:注意观察敷料渗出情况,因TVT-E创伤小,术后出血少,本组患者未出现出血或血肿情况。④预防感染:输注注意无菌操作,术后做好会阴部护理,遵医嘱常规应用抗生素3 d,本组患者未发生感染情况。

3.2.4 出院指导 ①禁止盆浴30 d,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②患者应该避免任何可能会增加腹压的动作:如大笑、打喷嚏等,避免重体力劳动,不要长时间站立或蹲坐,预防肺部感染,避免咳嗽;患者还需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从而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出院后3 个月内避免性生活。③制定盆底肌训练计划:应向患者说明盆底肌训练的意义,嘱患者出院后坚持盆底肌锻炼。

总之,TVT-E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手段,适应证广泛,疗效确切,能够避免经闭孔穿刺后引起的顽固性疼痛,手术时间也明显缩短[5]。术前做好充分的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正确的盆底肌训练方法以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术后做好常规护理及排尿的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并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猜你喜欢
吊带前壁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盆底超声检测评估无张力性尿道中段悬吊带术后吊带相关并发症的意义
吊带背心
你的偶像
夏日吊带风
经闭孔阴道前壁尿道悬吊术与自体阔筋膜悬吊术治疗张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比较
拔管提醒单对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研究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