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维导图培养初中生道德与法治综合思维能力

2019-11-12 07:43何胜浩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思维导图

何胜浩

[摘   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综合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学科思维品质。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厘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抓住知识主线,提升知识的分析判断能力;弄清知识关联,提高对知识的归纳推理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道德与法治综合思维能力;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5-0045-02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思维工具,是以一个关键词为中心,以次级关键词为衔接逐级展开图形的绘制,把各个层级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清晰地表现出来的一种学习模式。2016年秋季开始使用的部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强调综合思维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概念、范畴、理论,这些知识联系紧密,具有关联性和系统化。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可以将知识完美地呈现出来,方便学生观察自己分析判断和归纳推理的过程,从而深刻把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学科思维品质。因此,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是很必要的。

一、厘清知识联系点,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

根据结构理论,无论哪个学科或者章节知识,教师最关键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这一学科或者章节知识的基本结构。从一定意义上说,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综合思维能力的形成,就是源于对知识基本结构的整体掌握。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特征、原理、觀点和范畴,并弄清这些基本概念、特征、原理、观点和范畴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教会学生把脑海中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这对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综合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运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结构,既可以帮助学生厘清知识点间的关系,将分散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联系起来,使知识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如在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的教学中,我们以“创新”为关键词,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图1),由中间向四周展开,以次级关键词为衔接逐渐展开图形的绘制,再把零散的知识点都列在分支上,按照其内容逻辑顺序进行排列,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

以“创新”这个关键词为中心绘制思维导图,厘清思维脉络,整合所学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弄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使所学知识顺序化、条理化、清晰化,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准确快捷地提取和运用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抓住知识主线,提升分析判断能力

初中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且由于受到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通常对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一些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止步于表层意思,不能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和思考。因此,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就十分重要了。

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形成。思维导图由中心词开始,依次展开层层分支,从而形象地呈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逐步细化,将知识可视化、层次化、系统化。

如在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的教学中,抓住“社会主义新型民主”这个知识主线,以它为核心和关键词,把每个关联知识点整合为知识框架,强化知识点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可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有关“追求民主价值”的知识结构网络图(图2)。

运用思维导图的枝状结构表示不同概念间的联系,围绕“社会主义新型民主”这个知识主线,各个层级知识点形成了一个相互连接的网络结构,方便学生弄清楚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此思维导图在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三、弄清知识关联,提高归纳推理能力

在中考升学这一“指挥棒”的要求下,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刻不容缓。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综合思维能力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呢?对此思维导图有明显的优势。思维导图具有可视化、条理化、系统化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并加深理解,还可以让教师观察到学生思维的变化,了解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学生提高归纳推理能力。

如在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的教学中,展示思维导图(图3),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整理,以呈现知识的关联性,让学生理性地感悟到“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性和责任感,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这样用思维导图对课本知识进行分析整合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从社会生活事实中推导出一般规律的归纳推理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图解工具与思维模式。如在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组织国家机构》的教学中,可通过思维导图(图4),帮助学生掌握“人民与人民代表”“人民与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等关系。让学生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网络,绘制适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弄清楚“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深刻内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中的相互关系,进而归纳出“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过思维的碰撞,归纳推理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通过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综上,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是帮助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教学手段。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弄清道德与法治课的概念、范畴、理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厘清知识间的相互关系,灵活迁移知识并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抓住知识主线,学会把知识“化整为零,整体把握”,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判断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转化,使所学知识呈现结构化,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推理,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思维特点。

[   参   考   文   献   ]

[1]  林业仲.思维导图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8(1):138.

[2]  陈绍灿,黄亚平.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过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1):16-19.

[3]  王存贵.思维导图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施与应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6(9):67-69.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思维导图
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初探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