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扶贫的探讨

2019-11-12 11:45傅小云
艺术大观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文化扶贫精准扶贫

摘要:文化扶貧是指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给予贫困地区以帮助,以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转变落后的传统文化观念;从经济上加强扶持,更需要加强智力开发。通过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文化产业的开发,文化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从文化和精神层面及时补位、造血帮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文化扶贫的认识,将文化扶贫上升到普众性和人性化的精准扶贫。

关键词:精准扶贫;文化扶贫;贫困文化

一、贫困文化的因素分析

(一)不同地区文化需求差异大

当前国家对于贫困落后地区的文化扶持力度很大,但贫困落后地区的人民群众仍然反应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这背后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贫困落后地区的人民群众受生产生活方式、教育文化水平、休闲娱乐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精神文化方面有着差异化的需求,最典型的就是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二是贫困落后地区的群众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文化扶贫所提供的内容远超过他们的文化需求。我国地域辽阔,有着明显的文化断裂现象,即使文化发展水平在均值上实现了均等化、标准化,但文化需求的顶层和底层间差异非常大,文化的供给体系、需求体系以及供需平衡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匹配的问题,这成为文化扶贫能否起到实效的巨大挑战。

(二)文化产业发展要素基础薄弱

大多数贫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信息通信、交通物流、人力资源等文化产业发展要素的基础条件严重欠缺,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足以完成较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投入。贫困地区的旅游等相关产业也处于爬坡阶段,难以形成旅游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融合效应和集群效应,文化产业完整的产业链条难以形成。

此外,贫困地区群众的消费主要用于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基本物质生活,处于马斯洛消费理论较低层级,在贫困地区,民众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前,在基本的生存问题得不到保障之时,无暇顾及膳食营养结构是否科学合理,更谈不上对养生、美食乃至于更高级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既缺乏进行文化消费的能力、也缺乏文化消费和文化创造的意识。

二、提升文化扶贫的对策

文化扶贫不是单一指文化方面的扶贫,更不是精准扶贫的点缀,而是把文化、教育、科技等与满足农民求知求富求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的整体工程。文化扶贫既要扶知识又要扶方法,既要扶技能又要扶素养,既要扶志气更要扶信心,这样才能充分激发贫困地区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一)文化扶贫的内容要更加丰富

文化是精神需求,文化扶贫更重要的是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发挥“扶志”“扶智”的重要作用。因此,要让优秀的文艺作品、文化形式能够通过当前的基础建设在贫困地区广泛传播,真正起到以文化人、鼓舞人心的作用。但同时,也要紧跟时代发展,创新文化内容的传播方式,让困难群众更加接受文化扶贫。越贫困的地区越是思想文化薄弱的阵地,如果文化扶贫建设非但没有起到实效反而被人诟病,就会给一些歪风邪气提供作乱的空间。因此,既要全面建设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也要注重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充实文化扶贫内容,提供更适合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文化产品。

(二)激发扶贫对象的内生动力

文化扶贫工作首先要让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真正认同并接受先进文化为前提,并激发其主动脱贫的积极性。只有贫困主体真正意识到文化扶贫的重要意义,才能防止其产生被动、消极的心理。鉴于贫困文化所具有的代际传递性,文化精准扶贫必须加强对子代贫困主体的重视程度,通过有效的措施拓宽其社会视野,积累其社会服务经验,增强其劳动技能,最终达到转变其价值观念的目标,使贫困主体逐渐获得自我发展与修复的能力,从根源上实现脱贫。另一方面,若从教育着手,便可确保适龄儿童能够全部入学接受科学文化教育,打造全新一代的价值观,培养其文化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带动作用,用孩子的言行来影响大人,从而实现全民素质的提升。

(三)立足当地的原生文化、特色文化

任何一个地方都有随着长期发展而自发形成的原生文化,这些原生文化中有些是需要摒弃的落后文化,也有一些是历史积淀出的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文化。在没有外部力量干预或影响的条件下,它们往往会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自然”状态,而随着文化的扶贫开发,势必会对当地的传统习惯、价值观念、地域心态等造成一定影响。这就要求文化扶贫既要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文化自信,又要对原生文化心存敬畏,防止文化扶贫变成文化入侵,消解原生文化,形成新的文化霸权。因此,在文化扶贫工作中,要以普惠性文化帮扶为保障,重点开发贫困地区的个性文化,打造以精神价值带动经济价值创作社会效益的文化创息品牌,使贫困群体对自身的优秀文化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文化精准扶贫要致力于构建贫困地区文化供给与消费的畅通渠道,鼓励贫困主体投入到文化创意品牌的生产中,形成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良性循环的形式,真正实现勤劳致富。

参考文献:

[1]郭智惠.精准扶贫背景下公共文化馆文化扶贫路径探究[J].农业经济,2018(05).

[2]朱爱娥.精准扶贫视角下文化馆文化扶贫路径探究[J].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8(01).

[3]雷兰芳.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公共文化馆服务研究[J].文化馆工作与研究,2017(11).

作者简介:傅小云,女,汉族,现为南安市文化馆舞蹈专业干部、福建省舞蹈家协会会员、泉州市舞蹈家协会理事、南安市舞蹈家协会秘书长、南安市文化志愿者协会理事,专业技术,职称为群众文化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文化扶贫精准扶贫
浅析成都文艺志愿者服务的特点
“互联网+”助力文化扶贫
贫困县图书馆发展刍议
贵州民族乡村“文化扶贫”探析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