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波谱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2019-11-12 17:05陈双园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9期
关键词:治疗诊断应用

陈双园

【摘 要】 目的:探究核磁共振波谱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64例肿瘤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与病理学检查,对其检查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4例肿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的准确率为95.3%,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检查,可以对肿瘤结构全面、清晰的显示,其具有较好的诊断准确度,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核磁共振波谱;肿瘤;诊断;治疗;应用

【中图分类号】 R8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9-221-01  肿瘤疾病通常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种,在良性肿瘤中,对其进行切除后可以治愈,而恶性肿瘤在早期发现后切除具有较高的生存率,晚期发现治愈难度较高。因此,肿瘤需要尽早诊断与尽早治疗。尽早诊断,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病灶癌变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1]。在治疗中,需要根据诊断信息及时了解癌变程度,并给予有效的方案抑制肿瘤生长,缓解病情,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促使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在本次研究中,对64例肿瘤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肿瘤患者进行分析,入选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其中男性43例,女性21例,年龄在23-79岁之间,平均为(56.7±3.9)岁。病变部位:顶叶18例,额叶23例,丘脑7例,颞叶13例,小脑半球3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检查,对患者头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在进行核磁共振定位层面的时候,需要选择脑肿瘤区肿瘤最大层面,并利用点分辨波谱对其序列进行分析,选择图像感兴趣区ROI,对代谢物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其中代谢物包括谷氨酸、氮-乙酰门冬氨酸、乳酸、肌酸、甘氨酸、脂质、丙氨酸、谷氨酰酸、肌醇、胆碱复合物等。同时,所有患者均采用病理学检查,了解肿瘤性质,并将其与核磁共振波谱检查效果对比。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学检查与核磁共振波谱检查对比 64例肿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的准确率为95.3%,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所示:

2.2 核磁共振波谱检查分析 在核磁共振波谱检查中,发现脑膜瘤13例,在核磁共振波谱中显示氮-乙酰门冬氨酸呈现降低趋势,胆碱复合物明显上升,肌酸信号逐渐减弱,并出现丙氨酸峰,肿瘤周围脑组织比较正常。发现淋巴瘤15例,波谱显示病变区域中氮-乙酰门冬氨酸下降明显,胆碱复合物明显上升。发现胶质瘤27例,波谱显示氮-乙酰门冬氨酸显著下降,胆碱复合物显著上升,肿瘤区域的脑组织发生改变。发现转移瘤9例,波谱显示氮-乙酰门冬氨酸下降,胆碱复合物明显上升,并出现脂质峰。

3 讨论

肿瘤分为良恶性,需要对其进行分析,良性肿瘤具有治愈的可能,而恶性肿瘤在尽早发现后切除可以提高生存年限。近年来,肿瘤的发生率在不断上升,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需要研究出高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而尽早诊断,及时发现患者体内病灶癌变信息,并及时对肿瘤发展进行控制,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式。因此,需要重视肿瘤的尽早诊断与治疗。在对肿瘤进行诊断过程中,主要以肿瘤切片细胞学鉴定为主,这种诊断方式针对直径在1cm以内的肿瘤或癌变前病变诊断,其效率不够理想。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对癌变信息获取也存在较大的难度。核磁共振波谱主要是对分子结构进行强力解析,可以对离体组织器官进行测定,对细胞与体液样品也可以进行测定,在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中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主要是对分子结构进行检测的最有效工具,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2]。该技术属于无创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将人体放置在梯度磁场中,对人体的组织含水量进行测定,在组织细胞形态变化的相关疾病诊断中应用比较广泛。通过对分子结构进行测定,可以对MRI检测技术的不足进行有效弥补[3]。随着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在生物组织中的应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体液的核磁共振波谱检查中,主要是针对血液、尿液、胆汁、脑脊液等进行肿瘤诊断。在细胞的核磁共振波谱检查中,主要是对肿瘤细胞的脂质信号进行肿瘤诊断。在组织的核磁共振波谱检查中,主要是对组织的提取物进行肿瘤分析。在核磁共振波谱研究中,对组织提取物的检查研究较多,主要是对甘氨酸、谷氨酰氨、谷氨酸、磷酸肌酸、氮-乙酰门冬氨酸、丙氨酸、肌醇、胆碱复合物、乳酸、肌酸等进行分析。在本次研究中,64例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的符合率为95.3%,另外3例为脑脓肿。在对脑膜瘤、淋巴瘤、胶质瘤、转移瘤的波谱检查中,均出现明显特点。与病理学检查符合率在90%以上,因此,可以看出核磁共振波谱在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针对肿瘤的治疗方法较多,每种方法的效果俊辉由于肿瘤类型与病程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使用核磁共振波谱对肿瘤发展程度进行监测的时候,如果肿瘤细胞对治疗方法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需要及时更换治疗方案。需要重视早期肿瘤治疗方法的选择,肿瘤的核磁共振波谱可以对某些治疗方法效果进行预测。在肿瘤退化前可以对波谱明显改变进行观察,波谱对治疗方法的疗效具有较强的预见性。在临床上可以借助波谱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在肿瘤擴散之前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以便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检查,可以对肿瘤结构全面、清晰的显示,其具有较好的诊断准确度,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何永红,吴景强,赖发明.核磁共振波谱在脑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08):191-192.

[2] 张兴强,雷军强,陈勇,等.MRCP联合DWI在梗阻性黄疸病变中的临床应用[J].甘肃医药,2012(7):493-495.

[3] 陈志仁,梁妍,毛海英,等.MRI诊断肝门胆管癌的优选方法:DWI,MRCP和冠状多期增强[J].当代医学,2009(26):43-46.

猜你喜欢
治疗诊断应用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