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让群众乐享“精神大餐”

2019-11-13 01:38匡丽娜
当代党员 2019年20期
关键词:陈虹旅游委文化馆

匡丽娜

24小时不打烊的“城市书房”、为边远山区群众送书送设备送演出、大力推进“互联网+文化”建设……

这一系列措施,都是重庆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个缩影。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公共文化服务,更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内容日新月异,服务效能不断提高,让人民群众拥有了更多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文化馆图书馆分馆乡镇(街道)覆盖率达到90%。

“太好了,即使我忘了带《读者证》,也一样可以借阅图书。”重庆图书馆借阅台边,市民陈虹拿出手机,找到重庆图书馆公众号,绑定自己的《读者证》,便会立即生成一张专属的二维码《读者证》。凭借这张电子《读者证》,短短几分钟,陈虹便顺利地借阅到一摞图书。

“借阅图书越来越方便了。”陈虹说,2017年底,重庆图书馆开设了24小时“城市书房”,借阅图书不再受时间限制,自己下班后就时常带孩子来坐一坐、看看书。还书也非常方便。据悉,重庆图书馆与主城图书馆共建推出“通借通还”服务,可以跨区借还图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市民能够更加纯粹地体验读书的魅力。

“还有更便捷的呢。”一旁的工作人员告诉陈虹,市民可以直接到解放碑新华书城选借新书,不用自己掏钱,由重庆图书馆买单,快递还可以直接把你挑选的书送到家。

如今在重庆,图书馆已然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标配”。

截至2018年上半年,我市已建成912个乡镇(街道)、7392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1147个文化馆图书馆分馆,乡镇(街道)覆盖率达到90%。全市公共图书馆等级率达到97.7%,文化馆等级率达到95.12%。

而在潼南区古溪镇华佗村,重庆杂技艺术团“送文化下乡”表演现场分外热闹,乡亲们纷纷驻足观看,人群中不时传来阵阵掌声。

“只要到现场表演,我们总是被乡亲们围得水泄不通。” 该团业务部负责人表示,他们每年都会将300多场演出送到基层。

为了破解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我市还充分运用“互联网+”理念,建成重庆公共文化物联网服务平台。该平台集合了我市公共文化演出的大批资源,内容涉及培训、演出、讲座等。老百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点单”,实现了“群众点单、政府配送”。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在完善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同时,加快数字资源库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让更多百姓尝到文化的‘甜头。”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说。

文化脱贫攻坚是全市“十三五”文化建设头等大事。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扶贫要以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标,充分发挥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扶志”“扶智”作用,实现“基本情况、扶贫内容、工作措施”三个精准,推动贫困地区文化建设跨越发展,确保贫困地区与全市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目前,市文化旅游委着力在18个深度贫困乡镇实施文化脱贫攻坚,预计到2020年,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基本文化需求得到较好保障,贫困地区文化发展总体水平接近或达到全市平均水平,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级率达到100%,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

【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和标准,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完善艺术精品创作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文化市场管理体系,使重庆从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从文化内容到文化形式、从文化体制到文化服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突破。70年来,重庆文化体制改革蹄急步稳,文化公共服务提质扩面;文化主体总量不断扩大,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文艺創作成果丰硕,文化市场欣欣向荣;新闻广电发展迅速,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文化产业融合加速,城市人文气质提升。

猜你喜欢
陈虹旅游委文化馆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北京市旅游委机关工会第四届摄影展
陈虹 自主“补课”
北京市旅游委召开2016年北京旅游宣传市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电刺激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旅游人看风景
十点十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