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9-11-14 17:55哈尔滨学院经管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30期
关键词:金融学应用型院校

■陆 曼/ 哈尔滨学院经管学院

我国进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代,经济发展更加稳健,产业结构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党和政府不遗余力的政策。金融学是高校重要的课程,是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的保障。金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血脉,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需要更多的金融人才,需要更多人懂得金融的人才,以此来更好地指导企业发展,推动我国金融业发展,服务我国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校教育培养的重要目标,高校一定要强化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实践,培养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让学有一个非常广阔的就业发展空间,也能真正发挥人才的价值和作用,实现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课程结构不合理

应用实践能力是学生的核心能力,所有的教学实践都必须指向学生的应用技能,一切知识都是直接经验的抽象总结,都是各种能力和方法的概括,教学的根本在于将这些知识重新还原为相应的场景,以此来引导学生更好的体验和感悟,真正变成学生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能够在岗位上大展身手,真正解决问题,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变,以人才推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课程必须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必须强化实践课程。但是,从当前我国高校金融学课程安排来看,实践技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升,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高校不能真正将重视学生实践经验落到实处,无法在课程上得到更好的体现和保障,造成很多学校对学生进行更多的理论教学,而忽视学生的实践指导,学生不能得到更多的锻炼,也就无法培养他们的金融思维,更不能强化他们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和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造成很多学生眼高手低,无法更好地适应当今时代发展,更不能以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二)教材相对陈旧

金融业是最为活跃的行业,金融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联系非常密切,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国际贸易变化以及不同国家的产业政策更张等,纷扰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和不断变化的产业结构运动,给金融业带来更大的影响。金融业自身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各种金融产品的开发,金融模式的创新,都会给既有金融理论和建模分析带来很多的冲击,因此,金融学是发展变化最快的学科,也是最具创新性的学科。高校金融课程教学必须给学生传授最新金融理论,让学生密切关注金融行业发展的最前沿,研究新出现的各种新金融问题,用最新的思维和理论去解读各种金融现象,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金融思想,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早就应用型人才。但是,当前高校金融学课程教材虽然编排速度比以前有所提升,但课程内容相对陈旧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很多内容已经不适合当前金融行业发展,学生在学习时知识已经陈旧,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材内容陈旧是影响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教学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制约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也是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手段落后

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是最重要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非常必要,应用性能力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教学方法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影响了教学的质量;教学模式制约着学生的应用能力,课程改革的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从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金融学课程教学来看,很多高校的金融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学模式较为呆板,不能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尤其是不能立足学生实际,针对当前金融行业发展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很多高校的教学方法单一,造成金融学课堂相对枯燥;教学模式较为呆板,无法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尤其是不能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更多的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过多的理论灌输,必然影响学生的兴趣,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持久学习热情,就不能真正养成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和探究习惯,更不能培养学生的金融思维和金融实践技能。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精心编排更新的金融学课程教材

教材是课程教学最为重要的依据,是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重要媒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重要凭借。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强化学生的应用实践技能,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最新的金融知识,以此来分析金融新问题;将所学新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去,发挥学生的才能,实现人才培养及知识传承和创新的终极价值。教材更具创新性,注重与社会经济的密切联系,与金融行业的发展同步和接轨,才能真正让学生通过学习关注市场,了解金融,深入行业探究,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统一。高校必须注重课程教材的选编,选编最新的通用金融教材,及时补充更新的金融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接触更全面、更具前瞻性的金融学知识,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与学科研究同步,能够走在金融行业的前面,以此来实现人才培养引领行业发展的目标。我国进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培养不再是简单的适应社会,而是更好的推动社会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人才培养,就是为了让学生工作以后,能够有更新的知识,用更新的理念,用最新的金融学思想来指导金融行业发展,来推动经济建设,从而更好的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金融学课程改革,与更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定时更新教材内容,选编最新的金融学素材和经典案例,院校结合自身实际,立足行业发展,及时扩充最新的教学内容,始终走在教材更新的快速通道上。

(二)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金融人才或者培养人才的金融素养,必须注重他们的应用实践技能,在课程安排上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实践指导方面,引导学生实训,强化学生实习,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感知和体悟,真正培养和强化他们的应用实践技能。教师转变思维,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应用实践技能,将教学的重心落脚在应用实践技能培养上,以此来真正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技能。在课程安排上,为实践课程安排更多的课时,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金融理论的前提下针对当前理论课时较多、实践课时较少的问题,进一步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为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锻炼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安排更长时间的学生实训实习,高校能够结合学生和办学实际,立足行业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训平台和实习岗位,做好学生的实践教学。增加实训课时,增设实习指导模块,做好更科学的实习指导规划,让学生能够真正得到更好的实践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技能。

(三)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课程改革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以更先进的教育手段辅助教学,以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实践,保证学生的实践效率和效果。院校教师需要积极学习专业理论,也要不断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针对金融学教学实际,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相统一,以此来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掌握最新的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微课以及慕课在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确保金融学具有更强的渗透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引入最新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更好的分析感知,培养学生的金融思维,让学生在具体案例分析中强化金融思想,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和实践实训教学等,引导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去体验,在任务驱动下学习、分析和实践,在具体岗位上结合真实的案例去分析,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实践技能,强化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技能,服务学生就业和发展,更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使命。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课程需要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培养国家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学应用型院校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考试管理策略研究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金融学的“宏微观裂痕”与制度金融学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An Analysis on Internet Financial Supervision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