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认知行为疗法在辅导员处理学生宿舍问题中的运用
——以一个宿舍适应困难大学生个案为例

2019-11-14 17:55贾雪蕾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30期
关键词:舍友室友宿舍

■贾雪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一、前言

宿舍是大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而宿舍成员可能有着不一样的生活习惯、性格喜好、思想观念,在生活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如果辅导员不及时加以疏导和教育,小问题可能变成大问题,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甚至成长带来不利影响。本文以一个宿舍适应困难的大学生个案为例,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辅导员处理学生宿舍问题时的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目标是消除个体对生活的自我挫败观点,帮助他们获得对生活更加理智的态度。辅导员要支持学生在行为上不断做出调整和改变——因为个体很少能够主动改变自我挫败的信念,让学生从行为上不断地对这种信念加以攻击,学会客观而理智地处理宿舍问题。

二、大学生宿舍问题案例

(一)案例背景

小A,女,性格敏感,易焦虑,总是先替别人着想,压抑、委屈自己,造成情绪困扰。小B,小A 舍友,性格较强势,小A 与其相处较困难。

(二)辅导员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介入的过程

事例1:

小A:老师,我最近10 点左右上床到凌晨才能睡着,早上4、5 点就醒了,之后就无法入睡。因为怕吵到室友休息,所以都是等宿舍有人起来之后才起床,但是自己醒了不能起来,是一件很不好受的事情。上学期有一次,我早上6:30 左右起床,真的有小心,可是还是会有声音,后来问室友有没有被吵到,有室友反应会,于是和室友们道歉“早上吵到大家休息不好意思,之后我早上就简单洗一下出门,等大家起床了我再回宿舍洗漱”,之后室友不再对我反应早上吵,但我知道早上无论多小心,终究还是会有声音的。后来室友问我早上起那么早干嘛,其实我会花一些时间学习英语,可是我不想让室友知道,因为英语不太好,打算考的证也不容易考,我怕被知道了又是早起又没考过会被嘲笑。

辅导员:首先,睡的晚醒的早,这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或者说你担心什么?你是否可以尝试不去在意自己的睡眠时间和质量,如果睡不着,可以看书备考,困了再睡。因为对于睡眠,有时候会越在意越睡不着。

小A:发现老师经常引导我积极换个角度思考呢。

辅导员:嗯,凡事换个角度去尝试可能会不一样。比如你对待宿舍生活,可能考虑地过于小心细致,其实任何一个宿舍生活的同学,都会明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大家是需要相互包容的。你总是替舍友着想,过度压抑自己,但他们并不知道你为此担心了这么多。当你问起了他们,他们才知道,当然也会关心你为什么那么早起,这是一个互相了解的过程。我希望你能够多和他们沟通,了解他们对你的真实想法,而不是自己去猜测和过度担心。宿舍日常生活,彼此有一些打扰是正常的,处处都小心,那就太累了。

小A:可是,只有小心才可以完全避免啊!

辅导员:不用完全避免啊!在宿舍里,彼此之间没有丝毫的打扰才奇怪,你是宿舍的一员,也要有自己的存在感,不然就会像现在这样,让自己压抑的很难受。

小A:是的,老师,我有无力感,压抑太久了。哎,搬出去经济和安全都不允许。心思细腻是天生的,敏感也是天生的,我已经改变了很多,不是我不愿意改,而是有些可以治本。

辅导员:治本?你是指搬出去住吗?那么,你所谓的治本其实只是一种逃避行为,这种行为从短期来看可以让你的情绪马上缓解下来,但是从长期来看,会把你的逃避行为不断负强化,影响你的社会交往。相反的,你所说已经改变了很多的东西,才是真正治本的东西。心思细腻、敏感,这都不是坏事,一些细致工作正是需要这种特质的人,只是你在处理一些日常事情时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

小A:嗯,明白了老师。

事例2:

小A:老师,今天早上6:30 打开宿舍门时吵到室友休息了,其他声音我可以尽量控制,可是防盗门开锁的声音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呢。老师我有考虑当作一场磨练,因为有室友问“谁啊”,我回应了“是我”,然后她让我“小声点,宿舍不是你一个人的”,我说“我知道了,下次更加注意一些,sorry”,老师我好担心早晚会引起大矛盾啊!

辅导员:所以就算再小心也还是会有疏漏,对不对?值得肯定的是,你当时对事情的处理是适当的,第一时间回应了舍友,道了歉。如果你还在担心什么,可以单独找那个室友沟通解释一下,自己每天6 点半出门,其他方面会按照之前和大家沟通的结果注意保持小声,只是防盗门开锁的声音实在避免不了,希望她能够理解。

小A:恩,其实我关门之前,还有室友轻声打呼,室友的睡眠深度也不太一样,我会单独找他的。

几天后,辅导员询问小A 近况。

辅导员:最近怎么样?

小A:老师,有时候感觉你像邻家姐姐,现在看见老师会有些尴尬,觉得老师对我了解得比较多。

辅导员:这很好啊!让别人了解自己,是改善人际关系很重要的一步,比如你让我了解你,我会觉得,你信任我,愿意和我建立朋友式的关系。

小A:真的吗?我还以为老师会觉得我很奇怪。今天好多啦,不适应宿舍生活自己也有原因的。虽然那个室友有些强势,自己又太敏感,因为她一个人,为不值得的事情有时候陷进去就是出不来啊,然后一想到以后还会不可避免的有太多类似的情况,唉!现在想想,因为不了解我,有误解也是正常的。宿舍其他室友总体还是不错的,大家也还是能平和交流的,宿舍晚上休息只有偶尔会休息得晚些,大家都会自觉晚上保持安静,我知道这点是很难得的。老师,我是个悲观的人,可能会给老师很多负能量,这是我所不希望的,对于宿舍生活,老师已经给予了足够的关心和帮助,但我不能一直依赖老师。

辅导员:嗯,你如果能这样客观而理智地面对宿舍生活,就不会轻易被室友的强势性格困扰了,其实每个人性格不同,待人接物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凡事我们只要朝好的一面去看,生活其实很美好。

事例3:

小A 告知辅导员,任课老师分配调研任务规定4 个人一组完成,于是宿舍四个人组成一组,小B 担任组长。在小组进行任务分工时,小A 被分配到的任务量有些多,小A 感觉完成比较困难,于是向小B 提出了调整意见,小B 和小A 有些争执,后来经过和其他舍友的商量,最终达成共识,重新分配了任务。

小A: 老师,事情还没有完全结束,我会尽量做好任务的分内事,但总觉得心里还不够踏实,怕只要没完全结束就会有不愉快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我不该这样杞人忧天的,哎,心好累呀。

辅导员:通过你说的我发现,你现在遇到委屈的事情不会首先选择逃避或者委曲求全,甚至没有向老师求助,而是自己先尝试和对方沟通,把你的诉求表达出来,虽然中间出现一些争执,但是对方了解了你的诉求,最终对任务进行了重新分配,这是你通过行为改变带来的,是你对自己做出的一个很大的挑战和进步。对于重新分配好的任务,你也不用过多担心还会发生什么,做好自己的那部分就可以,因为需要合作的工作通常都是在协商中完成的。这件事从发现问题,到提出诉求,从争执、商量到最终达成共识,都是你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和解决的,真的很不容易,我觉得你对自己一贯认为的软弱性格已经改变了很多,你觉得呢?

小A:嗯, 我已经完成了我的部分,对老师讲,会有安全感些。

辅导员:我明白的,有老师在,不用害怕。

小A:谢谢老师关心我, 最主要是和老师说这些了会觉得好受些, 老师一句“老师在的, 别害怕”其实在现在这种情况下, 真的被感动到了, 老师的关心对我而言, 真的好重要。

三、个案反思

(1)宿舍问题反映的不仅仅是宿舍矛盾事件,也反映了当事件发生时,个体的想法、情绪和行为,这些受到个体核心信念所影响。辅导员在处理宿舍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分析学生的认知行为三角,判断是否存在适应不良等问题。

(2)辅导员在帮助学生处理宿舍问题时要松紧有度。当学生反映问题时,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询问事件发生的细节,并站在客观的角度去帮助学生澄清事件本身;建议学生尝试某种行为改变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实践,也要适时跟进学生的进展情况,如果有行为上的改变,要询问改变后的情绪、想法变化;如果没有改变,要与其讨论原因,并鼓励学生再次尝试,但同时也要考虑可能需要采取其他方法来解决宿舍问题。

(3)小A 一直表现出需要辅导员支持的状态,因为他正在做和自我挫败信念相反的尝试,这对小A 来说是具有挑战意义的,所以无论从行为的启动、实施,还是完成的整个过程,小A都需要辅导员的支持,因为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离他们最近最有安全感的支撑点,在行为改变过程中将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

猜你喜欢
舍友室友宿舍
生活的快乐源泉——“奇葩”舍友
热得快炸了
猪一样的室友
无债一身轻
学校到底是谁的
我就吃一点
吃货的世界
考前紧张
热得快炸了
失望万分